“古代诗文阅读”能力检测试题

2017-03-28 13:20韩延明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 2016年4期

韩延明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美须髯,便弓马。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侯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

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進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 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 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里的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C. 葭莩,本意是芦苇秆内的薄膜,常用作亲戚的代称。如文中“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亲戚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他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窦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 窦荣定曾出兵凉州,在高越原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又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竟有十二三个官兵被活活渴死。

C. 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D. 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旻亲自安排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5分)

(2) 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11分)

晚 春①

韩 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②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 ①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②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色白成串,随风飘落。

5.分析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妙处。(5分)

6.仔细揣摩三、四句,分析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怎样的哲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乐声的悲伤感人,表达诗人内心感伤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说:“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作了精彩的诠释。

(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用比喻写月光,以藻荇为衬托,抒写闲适心境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也。为阉人徐成养子。少时,以赁升为事。后有参定功,神武命为弟,仍云勃海蓨人。

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深相结托。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仆射。又领营构大将,以十万夫彻洛阳宫殿,运于邺。构营之制,皆委隆之。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水碾硙,并有利于时。

魏自孝昌之后,天下多难。朝贵多假常侍以取貂蝉之饰。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陈诸假侍中服者,请亦罢之。诏皆如表。自军国多事,冒名窃官者,不可胜数。隆之奏请检括,旬日获五万余人。而群小讙嚣,隆之惧而止。诏监起居事,进位司徒。

武定中,除尚书令。文襄作宰,风俗肃清。隆之时有受纳,文襄于尚书省大加责让。齐受禅,进爵为王。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隆之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于射堋土【注】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先是,文襄委任崔暹、崔季舒等。及文襄崩,隆之启文宣,并欲害之,不见许。文宣以隆之旧齿,委以政事。隆之子淫于杨遵彦前妻,帝妹也,故遵彦谗毁日至。崔季舒等仍以前隙,谮云:“隆之每见诉讼者,辄加哀矜之意,以示非己能裁。”文宣以其受任既久,知有冤状,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隆之曾与元昶宴,语昶曰:“与王交游,当死生不相背。”人有密言之者。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帝将受禅,大臣咸言未可,隆之又在其中。帝深衔之,因此大怒,骂曰:“徐家老公!”令壮士筑百余拳,放出。渴,将饮水,人止之,隆之曰:“今日何在!”遂饮之。因从驾,死于路中。竟不得谥。

(节选自《北史卷·高隆之传》,有删改)

【注】 堋土:古时用来张设箭靶的矮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B.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謂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C.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D. 于射堋土上/立三人像为壮勇之势/文宣曾至东山/因射/谓隆之/曰堋上可作猛兽/以存古义/何为终日射人/隆之无以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 “宰”,官名。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行政长官,唐朝以后,时废时设。

C. “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D. “崩”,是帝王之死的讳称,也叫驾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来比喻,由周代开始帝王的死就被称为“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高隆之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参与定策的功勋,北齐神武帝把他当作弟弟,而他自己却依旧声称自己是渤海蓨人。

B.在主抓邺城的建设工程时,高隆之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增设水碾等水利设施。

C. 因连年军国多事,官场有很多冒名窃取官位的人,高隆之奏请进行排查,结果不用十天就查出了五万多人,毫不畏惧群小的叫嚣反对继续查处。

D. 齐文宣帝时,因种种原因,高隆之受到崔暹、杨遵彦等人的诋毁、诬陷。因高隆之常常在心里轻视皇帝,并反对皇帝受禅,因此,皇帝十分痛恨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行台于晖引为郎中,与神武深相结托。后从起兵于山东,累迁并州刺史。(5分)

(2)知有冤状,便宜申涤,何过要名,非大臣义。天保五年,禁止尚书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11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①,水阔鱼沉②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③,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④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 ①书:信。②水阔鱼沉:相传鱼能传信,故“鱼沉”谓书信不传。③秋韵:指秋声。欧阳修曾作《秋声赋》,描写风作、草木凋零时,天地间的肃杀之声,并称之为秋声。④欹:斜倚。

5.请赏析“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5分)

6.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本词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对学习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而又启人心智的论述,告诫人们整日胡思乱想比不上片刻的学习。

(2)为官要清廉,不能有丝毫贪心,不是自己的东西千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个道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就作过中肯的劝告:“_________,_________。”

(3)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准火候,看准时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行军作战更是如此。《曹刿论战》论述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庶吉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栗。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

帝终不省。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及戒严,召对文华殿,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韩爌、李标相继去,基命遂为首辅。以恢复永平叙功,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锦衣张道浚以委卸劾之,卒三疏自引去。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避宣宗讳”, 成基命与宣宗名字有重复的字,因此要避讳,以示对帝王的尊崇、敬畏。

B. “崇祯”,是明朝皇帝朱由检的年號;“宣宗”,是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年号。

C. “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

D. “手札”,书信的别称,又称书札、信札等,指亲手写的书信,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亲笔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成基命仕途坎坷。他因与杨涟是同门师兄弟,天启六年,被魏忠贤去职;崇祯三年,又受到周延儒、温体仁等人的排挤,被朝廷免官。

B. 成基命思虑审慎,谋事周全。皇帝拘捕袁崇焕,他认为敌人兵临城下,不合时宜;他认为治国如理丝,要理清头绪,不可贸然行事。

C. 成基命曾深得皇帝信任。崇祯二年,京师戒严期间,他的建议多被采纳;崇祯三年,他遭李逢申弹劾,皇帝把李逢申降官一级。

D. 成基命宽厚仁慈,顾全大局。为了营救李长春、杜齐芳,他长时间跪在会极门,最终皇帝醒悟,改变了对二人的极刑判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5分)

(2)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11分)

留春令

晏几道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5.请具体分析上片前三句所描写的景象。(6分)

6.“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具体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规劝当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断改正自身的错误,不要重蹈前朝灭亡的覆辙。

(3)杜甫《春望》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寄情于物,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连长安城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