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运动会功能及发展趋势

2017-03-27 08:09:53于连坤杨巳望王秀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运动会体育学校

于连坤,杨巳望,王秀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a.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b. 化学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普通高校体育运动会功能及发展趋势

于连坤a,杨巳望a,王秀艳b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a.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b. 化学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高校运动会是以“以生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员参与、共同提高、共享体育”快乐为目的。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普通高校运动会的功能,对普通高校运动会组织形式、项目设置、竞赛体制、淡化金牌等提出改革措施,让全体师生真正成为运动会的主人,使“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在普通高校运动会中得以体现。

高校运动会;功能;发展趋势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大型的全校性的运动会,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即出炉,“积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健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方向,而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学成果、校园体育文化、群体活动的综合体现[1]。近日对河北省几所普通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学校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模式,基本上以田径项目为主,竞技项目偏多,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运动会是面向全体学生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侧面反映该校群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数学校的运动会学生参与率不足30%,个别院校不足率达到40%,由于田径项目较多,集体项目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的人数,导致运动会整个过程衔接的不够紧凑、场面不够热烈、情绪不够振奋,没有达到举办学校运动会的目的。

2 学校运动会的功能

古往今来,不论是穷乡僻壤的山村还是喧闹繁华的都市,运动会是各级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它之所以不断发展,经久不衰,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体育盛会,它是集展示校园文化、弘扬体育精神以及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于一身的大舞台。其目的在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热爱运动并自觉运动[2]。

2.1 高校运动会有助于唤起归属感,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归属感、凝聚力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母校。而举办学校运动会是唤起归属感、提高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比如运动会的前后,各系的体育、文艺爱好者和积极分子自发地在一起组织、研究、策划、编排团体操等项目,寻找时间,刻苦训练,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系主任和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资金的投入,更增添了他们的斗志。参与训练学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和升华。

2.2 高校运动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在团队之中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将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不断地学习、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个人和团队成员间的关系,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为着同一个目标团结奋进,才能取得个人充分的发展和团队的成功。学校运动会是增强学生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各系运动健儿不仅仅在场上拼搏,而且幕后还需精心的布置、组织和协助庞大的后勤队伍。如果没有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后勤人员的辛勤工作,运动健儿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如阳光团队跑和集体项目等。只有每位同学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2.3 高校运动会有助于矫正学生人格障碍

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矫正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调节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机制,不良人格倾向是可以逐渐克服的。如:自我意识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药物疗法,而这里想说的是运动疗法。学校运动会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而且是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开展情况的体现,更是对人格障碍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和帮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长期从事体育运动能够使参与者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忘记烦恼,也能够增加个人魅力,对矫正人格障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高校运动会有助于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并体现学校特质的独特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高校运动会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既体现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也表现高校体育制度文化,还反映高校体育环境文化[3]。学校体育部门举办各种体育培训班、体育知识讲座,培养一批学生体育骨干。高校运动会的组织形式与项目设置内容丰富,融竞技、娱乐、休闲、观赏为一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引力和参与的热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3 高校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

3.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以兴趣为导引,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强调“健康第一”,育人为本,重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改变过去那种“多数人看着、少数人赛着”的局面。逐渐突破原有竞技项目至上的运动理念,不断实现高校运动会健身效应、娱乐效应、教育效应和经济效应相互统一,将高校运动会作为一个全员参与、全员娱乐和全员健身的有效载体[3]。

3.2 组织形式及项目设置的改革

高校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是手段,贯彻学校体育文化和体育思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落实育人为本为目的。大力宣传体育理念,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将高校运动会变为集娱乐、健身、竞技和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性的体育盛会。在项目设置上要大众化,参与人数要全体化。在保持学校部分特色优势及传统项目以外,还要增加一些群体性和娱乐性的项目,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参与的运动项目。如学生邀请校内教师组成临时家庭参加运动会,增加和加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集体项目。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榜样示范作用胜过任何宣传教育,更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3.3 竞赛体制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运动会由体育部主办,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自多方面,可以尝试让学生担任运动会的组织工作和裁判工作。体育教师只是担任运动会前对学生培训指导工作和仲裁工作。运动会中的所有工作由学生组织管理,借此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策划能力、处理事件的能力,发挥其主体地位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运动会的主人。

3.4 淡化金牌意识,设法多设奖项

高校运动会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生取得的竞赛成绩,轻学生在运动会中的参与过程。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与奖励无缘,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校运动会没有兴趣,难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享体育带来快乐的目的。高校主办部门应对运动会过程中的各种积极现象进行全面评价,多设一些奖项。如:“优秀运动员奖”、“最佳进步奖”、“最佳裁判奖”、“最佳志愿者奖”等,让大多数参与者获得奖励和表扬,以此达到人人共享体育的快乐。

[1] 洪卫星,郑艳芳.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的利与弊[J].安徽体育科技,2004(6):118-119.

[2] 张建军,付兰华,刘飞.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承和建设中的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2013(4):48-49.

[3] 张洋.高校运动会的功能作用、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J].体育论坛,2011(7):6-9.

Function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Sports Meeting in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YU Lian-kuna, YANG Si-wanga, WANG Xiu-yanb

(a.Department of Sport Health and Art Education; b.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meeting in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measures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type, item setting, competition system, and dilution of gold medal. By doing this we can ensure every teacher and student is an active participant of the sports meeting, so the Olympic spirit “focus on participation” can be realized.

sports meeting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participation; developing trend

2016-09-09

于连坤(1964-),男,吉林大安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E-mail:lkyu@cdpc.edu.cn。

G807

A

1008-9446(2017)01-0082-03

猜你喜欢
运动会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春季运动会
幼儿画刊(2018年5期)2018-06-05 02:17:09
春季运动会
小小艺术家(2017年1期)2017-05-31 21:51:11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20:38
奇妙学校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