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宋攀
预约挂号时代,停诊险是医方“失信”的补偿,也体现了对患者权利的尊重。
患者好不容易预约挂上了号,还没去看病,却被告知医生停诊了。这样的“哑巴亏”在现实中屡见不鲜。近日,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推出停诊险,开始为这样的“倒霉事”埋单。从10月下旬至12月31日,凡是通过“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移动医疗服务”手机平台提前预约挂号的患者,只要在就诊当天前往医院后发现所预约的医生停诊的,都可获得100元的保险理赔。
该院院务部林女士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此项服务旨在鼓励当地居民养成预约看病的习惯。据林女士介绍,早在2015年,医院就推出了预约挂号服务,但用的人一直不多。
“医院身处东郊,这儿以前是老工厂区,医院附近老工人多。这些老人对预约挂号接受起来比较慢,常常担心挂了号看不到医生。”林女士说。
为了打消这样的疑虑,医院联合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技术支持方、保险公司推出停诊险,向患者作出承诺:预约挂号,看不到医生,就赔钱!具体操作流程为,患者在预约挂号时,只要勾选停诊险,便可免费享受到此项服务,保费由移动服务技术支持方支付。目前为试运行阶段,将根据反馈情况考虑明年的活动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停诊险开展的情况如何呢?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要求,到2017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复诊预约率超过80%,而在2014年,三级医院门诊预约率仅为10%~20%。在医院多渠道提高预约诊疗信息化建设水平中,国内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助了一臂之力。这些企业平台对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后,可将线上有医疗需求的患者分流到线下各大医院就医。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4月,“停诊险”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其发明者正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微医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在该服务平台上,每天有大量的患者预约挂号,随着预约人数的增加,医院医生停诊带来的负面效果开始显现,不仅让患者无法及时就医,甚至会让异地患者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停诊引发的矛盾,作为连接医患的“中间人”,该集团借鉴航空延误险的做法,开发了停诊保障。即患者预约成功后,就诊前均可自愿购买。就诊日前30天内,该挂号的医生发生停诊,平台会第一时间将停诊信息反馈给患者,并提供停诊改约服务。同时将对应的补偿金自动转到患者的支付账户中。截至目前,微医停诊保障已经上线1300多家公立医院,占平台医院资源数的一半以上。
一家专门从事互联网保险的客服人员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该公司推出的停诊险的合作对象均是移动医疗公司,停诊险产品主要有两个分项。其一是针对普通门诊的预约挂号,费用为2元,停诊补偿为100元;其二是针对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费用为5元,停诊补偿为200元。购买主体是移动医疗平台上有需要的患者。这些平台将停诊等索赔信息提供给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再通过平台将赔付款支付到患者账户中,整个流程在互联网上进行,不需要患者准备任何材料。
微医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其平台上,目前患者整体购买率在15%左右。整体赔付率在2%左右。
业内人士对“停诊险”持肯定态度。有分析人士指出,预约挂号中,医生通常因生病、参加学术会议、家里有事等原因停诊。停诊险的出现彰显了医方对患者的体谅和尊重。
江泰保险经纪华东区江泰华东分公司的总经理江群则表示,停诊险作为事后赔付,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而要从根本上避免停诊带来的预约挂号诚信问题,仍依赖于医院加强停诊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