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辉/江苏省海门市农业干部学校
落实“五化”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徐耀辉/江苏省海门市农业干部学校
江苏省海门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坚持“政策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勇于探索新路、不断大胆实践,重点落实五个环节, 有力地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综合考虑全市农业劳动力实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等因素,科学细化确定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全年计划,明确时间表、任务单、路线图,倒排进度、分解任务,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在2019年前,全市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5万人,占全社会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0%。重点培训三类农民:一是提升“老农”,占培训总人数的60%。这类农民年龄在60岁左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业,对农业抱有深厚的感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耕细作的传统,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我们采取学用结合、送教下乡等模式,提升其能力和水平。二是培训“新农”,占培训总数的35%。这类农民正当青壮年,一方面他们具有知识文化,在城市务工积累了资本,另一方面他们的根在农村,牵挂老家,有返乡生活的想法,但他们缺乏务农经历,通过培训,将他们发展成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家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留住“知农”, 占培训总数的5%。海门每年有300名左右的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这些学生大多出身农村,在学校里接受了专门的农技知识培训。在他们毕业前夕,及时对这批毕业生开展回乡创业专题培训,留住海门籍的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在家乡建设现代农业,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建立市、局、镇三级纵向行政管理网络体系。以海门市政府名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局负责人牵头,财政、教育、人社、妇联、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市农业局作为主管部门,成立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分管培训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财务科、市农干校等单位负责人任组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划、方案制定、年度工作指导与检查等。各镇分别成立由分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各村委会主任为组员的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市农干校、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横向培训网络体系。市农干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海门农业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选择3个家庭农场、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农业龙头企业和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田间学校。
在科学选用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一是因地制宜编写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业务站专家、农干校教师、镇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编写了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地方教材,其中《双胞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设施农业茬口安排技术》等5本教材通过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二是开发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被农民理解和接受。累计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媒体课件68个,15个课件在省农民培训教学资源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三是编印专业技术明白纸。由于参训学员中有一大部分是“老农”,文化层次较低,为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老师所授的知识,我们组织授课老师,将最主要的技术集中编印到一张明白纸中,简单易懂,便于农民记忆,并且节省了农民记笔记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四是制作农事挂历。每张农事挂历上都印有当月农事技术要点,免费发给参训农民,很受农民欢迎。五是与电视台联合制作视频专题片。与海门电视台“金色大地” “农情快递”等栏目组联合制作开发视频专题片,让农民坐在家里看电视也能接受农技知识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依靠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海门教育实践能力的讲师队伍。为此,我市建立了一支集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优秀人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师队伍。一是在聘请农技推广人员的基础上,增加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常规的农业技术培训,除了对其开展常规的种养技术的培训,还应开展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我们多次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教授为新型职业农民讲解“两网一膜”栽培、瓜蔬长季栽培、轻基质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连作障碍治理等适新技术。二是在聘请专家学者的基础上,增加创业致富能手。选择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经济负责人、种养专业户,作为培训讲师,介绍经验,传授技能。三是在聘请技术专家的基础上,增加农业行政官员。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涵盖岗位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能力要求、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农业保险等多个方面,为此我们多次邀请省、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员为参训农民讲解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保险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切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评价,从而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质量。一是明确评价原则。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农民需要不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接受不接受、培训效果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培训评价的重要原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要以农民满意为立足点,如果农民满意度低于80%,即使其它方面的考核都不失分,也不能认为绩效合格。我们专门印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表》,让学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分,并根据他们反馈的意见建议,加以改进。二是量化培训指标。要求培训后有90%以上学员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试,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有50%以上的学员培训后扩大现有产业规模,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有10%以上的学员通过国家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有5%以上的学员能领办或创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实体。
海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参训学员中发展成为各类规模的种养大户有6470人,新建现代农业园区(基地)65个,其中500亩以上有17个,建成各类大中型规模养殖场46个,新建家庭农场41个。通过培训,推广早佳8424西瓜、海蜜系列甜瓜、红颜草莓、辽鲜系列毛豆、青皮长茄、海门山羊、京海黄鸡等农业优良品种60多个,推广“两网一膜”栽培、水肥一体化、地加温线增温、轻基质穴盘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连作障碍治理等农业适新技术20多项,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新型职业农民申报认定农业“三品”82个,占全市总数的39.61%。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先后吸纳了1820位农民进区、进场打工,增加了收入,真正起到了“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调优一带产业结构,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