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曹宝泉 付爱民 丁三丰 执行编辑:丁三丰 袁峰
本文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西部少数民族高级美术人才研修班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5034
当前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一方面,民族地区丰富的素材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另一方面,一些蕴含传统民族文化的原生态艺术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如何深入对少数民族原生态美术的研究,并将优秀的少数民族美术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课题,为此,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国家艺术基金”西部少数民族高级美术人才研修班,这在加强西部各民族地区美术家沟通交流的同时,也能促进民族地区民族美术教育、创作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本文通过与高研班学员的对话,围绕其所在民族地区的美术事业、美术教育、民族工艺、民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使广大少数民族美术学者、研究机构以及民族美术院校对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发展现状有一个更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民族美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数据信息。
我的毕业创作是拉祜族题材,是关于拉祜族的神鼓。虽然还能找到比较原始的创作素材,但是也面临很多危机。比如澜沧县,糯福南段和中缅边境有少数地方还能看到比较原始的拉祜文化,但很多县城周边的地方只有过节才能看得出是拉祜族,已经面临很多的危机,不过澜沧政府做得很好,有保护意识,从2003年提出文化保护措施到2005年的拉祜文化兴县,再到2009年成立的拉祜文化保护传承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不断加大力度保护澜沧拉祜传统文化。我也曾参与过拉祜民族美术的保护工作。拉祜族有四个支系,服饰十分绚丽,可以从服装上将其区别出来,无论是三角纹还是色彩都有不同,我的毕业创作以红黑为主色调,大片的红黑,很稳重、很热烈,就是土地上出来的色彩。
在民族美术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把闪光的地方融入民族美术教育教材中,孩子们看见也熟悉,美术离他们的生活那么近,这样会建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就相对好很多,已经把课间操和民族音乐元素、民族舞蹈动作充分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民族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不仅要靠民间艺人传承,还靠系统的教育入手,因为手艺人还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角度,但教育者是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进行普及。在民族地区美术教材这一块,既要有本民族的特色,还要有中国传统艺术及外国经典美术作品,应该是多元和丰富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土地 熊登奎 油画 100cm x 80cm 2017 年
峨庄干枝 熊登奎 油画 40cm x 60cm 2017年
从少数民族地区出来的画家或者生活在那里的美术工作者,作品中都有着或浓或淡的民族气息,这是一种源自生活的感受,也是他们对生活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外界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民族性吧,我们一直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像守着民族的东西就得到了世界。我觉得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也是一种限制。
我所工作的地方鄂尔多斯是蒙古族聚居的城市,经济发展很快,现在是国内新兴的资源型城市,民族文化很有地域特色,在蒙古族中是很有代表性,有一批反映当地文化历史发展的优秀美术作品,但是横向比较下文化基础还是相对比较薄弱,多数的美术文化活动都属于被动的一种状态,缺少真正源于当地民族文化的自发的美术创作展览,美术工作者在发展民族美术方面,缺少和当代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衔接,这是多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所以如何发展继承民族文化,尤其是在当代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传承与发展是当前民族美术的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艺术也不例外,少数民族画家也在改变,如何坚守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进而推动地方民族美术走向当代。如何在开拓与继承之间做出取舍,在探索与寻求中找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融汇交融的点线面,是当代少数民族画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这里面无外乎两条路,借古开今,融汇中西。如何能走出地方走入当代是我绘画中时刻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1.要有生活的体会,从生活出发。艺术源自生活,自己的生活才是真实的,从身边的人或物去寻找自己感性的点,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
2.要从传统绘画中去寻找本民族的精神气质。
3.要具有当代的图是构成意识,这是体现艺术个性很重要的一个点。
4.要有现代色彩观,色彩的力量是当代绘画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如何提高色彩修养是当代艺术家的必修课程。
5.要有自己的表现语言与技法,当代新材料的拓展,为画家探索独特语言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
6.要有个人创作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要有创作的方法论。
少数民族作品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保持中华文脉和气息。民族创作在运用新技法、新材料,表现新主题、新事物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承接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样的作品才有底蕴、有归属。凡是关注民族文化,关注民族艺术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对民族艺术有所期待,期望民族艺术能走到世界艺术的前端。
丽日 刘闻涛 中国画 130cm x 180cm 2017年
美在苗岭 胡红春 中国画 90cm x 180cm 2011年
群山环抱 胡红春 中国画 90cm x 90cm 2011年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大省,世居于此的少数民族有18个。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庞杂,遗产丰富,贵州民族大学作为地方高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承担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遗进入校园的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实践。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怀着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早在2003年就正式将民间美术纳入本科教育,将蜡染、刺绣、陶艺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开设民族民间技能班,在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一路摸索,经过十多年的本科教学发展至今,已建立起民族民间美术系,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基地,也承担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重任。在传统古村落大环境迅速开放、口传身授传统传承形式面临消失、传统美术、技艺类“非遗”面临延续的断层的关键时候,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民间美术系所作的努力和尝试,显得尤为可贵和意义深远。
但是,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交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出兼具设计能力的设计人才,能够在毕业后有能力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让产、学这两步顺利接轨,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也是目前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传统的非遗传承中,师父只负责交给徒弟传统技艺,而在民间美术的课堂上,老师一方面要教授传统技艺,并加上采风、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各种渠道,让学生接触蜡染、刺绣、编织、皮具等多种手工艺技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民间师徒传承的方式相去甚远,也就不能保证学生对某一种技艺掌握得很精湛;另一方面,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民族民间美术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设计类的课程,希望在掌握传统工艺的同时,还能掌握设计知识,并能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民族的图案、色彩、纹样进行再创造,结合市场的需求,设计出既具有民族特色也具有时代特色的衣服、箱包、日用品等产品,真正将民族文化发展壮大,学以致用。但目前由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专业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客观条件,这两个课程还不能达到很好的结合,也没有条件跟知名品牌的设计师进行学习,因此,体现在学生身上则是毕业之后部分学生无法进入专业的民族服装或工艺品设计的邻域工作;还有一些同学在传统技艺方面掌握娴熟,但是却因为工作回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就业吸引力,最后只好改行。
我相信,这些矛盾在高校民间美术教育的现阶段,国家、地方政府政策还不是很完善的当下,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在老师和地方高校、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民族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将会逐步得到解决,作为传统美术、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贵州民族美术教育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困境。
新疆文化事业发展五十多年来,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先后成立了新疆画院、新疆丝路书画院、新疆书画研究院、新疆大学书画研究院、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美术馆等团体机构。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喀什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保障,使得喀什地区美术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情系神州”到“大美天山”的热烈反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有一批年轻画家的创作热情特别高涨,算是近十年来最好的状态。其中有参加全国美展,自治区美协的各种展览和自治区的重大项目—“天山文艺奖”。
频繁的艺术交流促进创作思路的拓展和创新,喀什画家们面对变革的巨大困惑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调整心态,新世纪的信息科技高速发展,使得新疆与全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不断靠近,各种艺术采风、艺术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喀什画家走出去的机会多了,视野宽了,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内地的名家们面对喀什丰富的艺术资源也纷纷前来探宝,大批国内外美术家和创作团队被喀什得天独厚、一体多元的艺术资源所吸引,深入天山南北采风创作,这给了喀什画家们更进一步与之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喀什美术事业的发展进步,良好的外部环境及一体多元、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形成喀什地区大地丰富独特的艺术资源,给喀什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动力。喀什本土画家长期生活于此,对喀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有着更深切的感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地域、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为祖国文艺百花园增色添彩,这些作品全面抒发了新疆各族儿女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豪迈之情。
基于此,喀什地区艺术发展繁荣的同时,我们还不能规避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大部分画家的创作思维很简单,创新能力不强。
2.旧的美术教育体系固化,没有新的表现方法,创作理念与表现方法相对很落后。
3.大部分画家没有很好的条件吸收到现代美术的理论知识(主要原因是没有维吾尔语的资料,大部分画家的汉语水平不够,难以理解教材的理论内容)。
4.大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不参与额外的绘画创作与写生活动,因而绘画创作活动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基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如何改善和更好地解决问题,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地参加各种美术交流活动,并同时为更好的阅读相关现代绘画材料做好基础。教育相关部门多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交流和相关展览活动,当地美协多举办青年画家们创作展览及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为艺术家创作中个人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机会,提升艺术家创作水平。最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地域、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为祖国文艺百花园增色添彩,为喀什地区美术事业做一份贡献。
峨庄写生 库尔班江•吾拉木 油画 60cm x 120cm 2017年
西藏的民族美术在材料、工艺、色彩和造型等特征方面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它的多元性、集体性、宗教性、活态性等特性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西藏民族美术以其作品呈现了它在地理、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是西藏高原民俗宗教和审美文化的视觉表征。西藏民族美术在吐蕃时期形成与贵族美术、宗教美术分层而立的社会格局。藏传佛教的兴盛促进了唐卡、金铜造像等艺术形式的兴起和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编织、制陶等民间工艺的繁荣。
进入现代社会,西藏各地区拥有不同的民间美术资源,如何保护这些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关系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建设和人类文化生态平衡的维护。笔者觉得应尝试由政府组织牵头,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研究和研发团队,建立以民族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产业园和民族手工艺工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地以科学、健全的传承机制助力于西藏民族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突兀的矛盾三 陈凌燕 油画 90cm × 90cm 2014年
突兀的矛盾二 陈凌燕 油画 90cm × 90cm 2014 年
八面山下溜子客 王旭东 油画 80cm x 80cm 2015年
我是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在湘西,民族“非遗”文化保护还是很多的,但地方会有狭隘主义,都觉得自己是正宗的,我这个才最能代表土家族特征和特点的,其他都是胡搞。
“茅古斯”和“土家织锦”作为“非遗”的产品都很有特色。土家族茅古斯舞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表现的是先人在狩猎时候的场景。而现在这个活动主要是作为旅游节目来表演,老百姓很少去做。原来茅古斯舞是对男性生殖图腾的崇拜,但现在只为满足游客好奇的心理,做一些怪异的场景,其本质已经改变了,精神性的内涵也大大减弱了。包括现在的摆手舞也是一样,但外地游客还是觉得比较原生态,以前都没见过,第一次很新鲜。
我们那边的民族工艺主要有竹雕、木雕等,但最好的还是土家织锦。特别是湘西州今年成立60周年,要做一副60米的破世界记录的大织锦。织锦可以编成装饰画,实用性很强,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我们那成立了研习所和协会,企业每年都有补助。
乳池河 王旭东 油画 80cm x 80cm 2016年
峨庄印象三 谭莎莉 中国画 33cm x 66cm 2017年
谭莎莉 俄罗斯族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在教学上与新疆艺术学院有相似之处,但附中加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特色的一些东西,比如玉雕,就是南疆的小孩来做一些民族图案的玉雕。关于民族艺术方面的教育,现在又新加了一个民族服装服饰的研究,现在在课程安排上也有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美术的课程,比如说画葫芦,经常参加外地的比赛,还有就是手鼓,这是一个民族课程,还有就是关于民族挂毯的课。到了大学就是油画、设计等专业课程,附中是因为想到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
我们现在有一个3+2的课程,算大专,三年高中加两年大专,而且免费,为了照顾南疆的小孩。我们现在也正在研究和转型,主要做少数民族这一块,看哪些东西能够继续延持下去。政府也挺支持的,今年又开了大专,把大专设在新疆艺术学院附中那边。
高原访劳模 谭莎莉 纸本重彩 140cm × 70cm 2017 年
宁夏在工艺美术方面我认为有很严重的问题,如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美术的传承上受到了现在商业的冲击比较大,因为它毕竟是手工化的,再一个它可能是在视觉上不具有很先进的符号,所以容易受到现代商业的冲击,比如有些地方的农民画,在农业时代,农民画不走商业道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但是现在因商业的因素,对其进行一些符合现代视觉规律的改良后用到一些产品上,这些改良说不上是对它的促进或是破坏,我觉得不能对其下一个绝对的定论。现在年轻人回乡创业,他在用现代的力量在改变古老的东西,但这种改变对这种东西本质而言是好还是坏确实不好说。
现在当地民族特色与美术有关的东西还挺多的,比如刺绣,但是刺绣也是一样,传统刺绣受陕西、甘肃的影响,主要绣一些鞋垫和衣服补片,但现在,尤其是近十年受苏绣影响后,自身奔放和粗糙的特点在一点点消失,现在做得很精细。还有就是民族服饰这一块,受商业影响更大,在我印象中,小的时候我觉得宁夏没有那么多的民族服饰,但现在因为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及中阿论坛博览会,食品和服装出口都非常多,从而产生很多民族服饰的工厂和公司,在组织人们设计和销售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很多民族服饰可能是后人重新给它定义的,是设计上的一种存在,并不是民族生长出来的存在,我去过周围几个工厂,设计得很漂亮,同样的符号,从造型里面能透露出对回族的一些感受,本民族也能接受这种服饰,但是这是经过后设计的,可以说是之前不存在的东西。
人物写生 陈博 油画 60cm x 80cm 2017年
风景写生 陈博 油画 60cm x 80cm 2017年
故乡的云 何建国 油画 180cm x 40cm 2017年
我出生在大理剑川,但由于常年工作生活在汉族地区,偶尔回趟家乡,已经没有了游子的好奇与惊艳,而是充满着说不尽的忧思。时代发展太快似乎总有遗憾,就如剑川白族妇女服饰来说,现在穿的人越来越少,看到的都是T恤、牛仔裤等。儿时母亲穿民族服饰的景象在记忆里越来越模糊,乡愁似乎已与我渐行渐远……
我意识到民族服饰的重要性,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族的一个重要符号。随着社会文化大融合的趋势,白族服饰本土特征越来越弱化。如何贯彻或响应习总书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方针,如何把本土特色传承下来,应重新定义和研究白族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当地人民有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民族服饰都比较简朴,与现在时尚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些差异。多数人认为民族服饰过于简陋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认为不够时尚不愿意佩戴,出现了民族服饰传承不够的尴尬局面。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对民族服饰进一步改良已迫在眉睫。改良关键是吸取一些民族重要元素,白族妇女服饰中黑包头显得比较朴素,年轻妇女配戴时不能彰显出活力,而且佩戴也比较麻烦。所以建议年轻妇女穿戴时可以不戴包头,就可以穿出特色、穿出时尚,适应年轻人高节奏的生活模式,推广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在上班和重要节庆期间都穿戴本民族服饰,养成一种习惯。
民族文化特征除了语言,服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符合现代人的白族服饰,是当今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白族女性服饰
作为一名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我日常的工作就是普及当地的民族美术。多年以来,我所感受的是各民族大统一下的民族特色趋同化。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尽管越来越多的创作作品在表现少数民族题材,越来越多的“采风”活动把艺术家们带到了各民族当中,但流于“走马观花”式的拍照和留影,让所创作作品更趋于形式化、概念化、理想化,而从未真正关注过当地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如在真正的蒙古摔跤手及摔跤赛场中,妇女和孩子脖子上是不能戴“江嘎”的,而在很多国家级画展中却屡次出现这种现象,这不由让人震惊,作为一名画者,我们更应该负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反映民族题材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其最本真的东西,应该去表现最为质朴、最能打动人心的民族精神生活。
记得与一名在草原上工作的蒙古族美术教师的谈话,当聊到他在中国最高学府办展,或许是个很好的平台和契机,或许可以借此走出较封闭的东乌旗草原,给自己及孩子一个更好更广阔的舞台。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却很坚决地回答我:我不会让孩子现在就去大城市接受教育,我会让她留在草原,学习纯正的蒙古语,感受纯正的草原文化,骨子里接受蒙古民族教育。他还说:“我自己也一样不会盲目地随波逐流,来到艺术最前沿的地方,来到先进的大都市,这样或许我能吸收到很多先进的前沿的艺术,但这恰恰也把我最民族的东西丢掉了,丢掉了这些也就丢掉了艺术最本真的东西。”他还认为蒙古族民族文化在一点点同化,他一定要为此做些什么,也包括对下一代的民族责任感的教育,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承载这种民族文化使命,为此,一定要有所牺牲,有所放弃。
短短的聊天让我震惊,这应该就是我们嘴上常说的民族精神吧!我想这种精神只有顽强地坚持着从牧区生活,并深沉地爱着它、体会它、感悟它,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内涵的作品。
草原小博克 徐敏 中国画 200cm x 220cm 2016年
雏鹰 徐敏 中国画 150cm x 150cm 2017 年
红墙系列1 吴明亮 油画 40cm x 50cm 2017年
我作为一个外乡人虽然长期工作于广西梧州农村小学,对梧州历史文化还是认知不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我只有不断的学习,争取把更多的艺术知识传承给孩子们,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尽自己绵薄之力。
由于梧州经济不断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城市进步,这离不开整个梧州旧城的历史文化,梧州有着黄金水道百年商圩称号,也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红墙。这是长洲岛上的独特颜色,在我创作多幅作品《红墙》透着历史痕迹展现出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能有现在美好的生活,不要忘记我们过去的历史。
2017年初我很荣幸地进入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级美术人才研修班,得到民大美院多名教授的指导,从在民大美院的人物绘画学习中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服饰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山东峨庄写生中,老师严格要求下,我们早出晚归外出进行色彩训练,增长了知识,对怎样表达山村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一步认识,写生结束后大家带着满满收获回到学校进行创作,从选题到构图与色彩稿,老师都严格要求,为发扬民族文化,同学们作品百花齐放,在这学习后我的绘画意识有了新的改变,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对客观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了那些生活的温暖,从真实的一面去描绘那些被时代遗忘的历史痕迹。把眼睛所看到的客观世界、未能明确认识的非物质真实地用平静的语调去描绘。
红墙系列2 吴明亮 油画 90cm x 100cm 2017年
红墙系列3 吴明亮 油画 78cm x 100cm 2017年
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让我以后创作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梧州红墙文化。
我希望这次所学的知识,带回广西梧州让更多的孩子们收益,让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剑川素有“木雕之乡”之称,根据史料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唐代时,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轰动京华。清代学者张泓在其《滇南新语》中记述:“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可见当时剑川木雕木匠之众多,流传之普遍。
剑川木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生比较大的变革,那时剑川木匠手中几乎都有一本《苏绣图案》这本书收录的是江浙一带的刺绣图案,这些图案精细工艺味很浓,很多木匠师傅都按这本书来画图案,所以从那时剑川木雕开始慢慢地走向工艺开始雕得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次很荣幸能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学习,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再反观传统剑川木雕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剑川传统木雕的大美,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传统的剑川木雕就有古拙,朴素之美。
改变剑川木雕现在过分追求工艺化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提升木雕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应该追求产品图式的多样化,不能只以像不像精,不精细为唯一标准。
剑川木雕台屏“孔雀花鸟”
那时的风景 张绍华 布面油画 60cm x 140cm 2015年
花腰姑娘 赵永强 136cm x 63cm 2012年
暖阳 赵永强 136cm x 68cm 2014年
我任教于云南省临沧市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关注临沧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总体来说,临沧的经济文化仍然比较落后,民族美术教育也比较滞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更为便捷,临沧民族美术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民族美术教育也有所发展,人们对少数民族美术的认识有所提高。随着云南省旅游业不断发展,民族美术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其价值,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也为民族传统美术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持,临沧民族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云南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对民族美术教育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愿意继承民族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加速,民族美术被边缘化和同化,一些人越来越忽视民族美术教育的作用。要改变这些现象,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民族美术的认识,加强交流沟通,让更多的民族美术教育工作者走出临沧,学习优秀文化,让更多民族美术教育专家、人才走入临沧,提高临沧民族美术教育的水平。同时,注意培养从事少数民族美术研究的人才。例如开设有关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创作民族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调查研究民族美术和文化;提供、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少数民族美术的书籍,组织开展读书和讨论活动等。
云抚青山 王卫国 97cm x 180cm 2017年
雨过青山 王卫国 97cm x 180cm 2017年
湖南怀化通道侗族民族美术教育目前面临多重困难,主要是艺术类专业教师稀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其次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自中南大学对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进行调研之后,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源逐步优化,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也和通道侗族自治县政府共建了“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工作站以致力于继承和发展侗族传统工艺、推动通道经济文化发展为主,同时担负着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创新研发、文化研究、传播推广的职责,有力地促进了通道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美术教育的现状:首先,在教师资源上,一方面通过招聘引进年轻、有志于民族美术教育与研究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在岗教师的多元化培训。其次,在学生升学方面,对有民族美术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劝学和降低升学门槛,避免民族美术的传承出现断层。最后,在教育过程中实行因材施教,着力开发本土民族课程的同时,更新观念,在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文化大融合。
红房子 马青 120cm x 100cm 2017年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积石山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0多所(其中一所保安语、汉语双语小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都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和艺术课(音乐、舞蹈、书法、手工、绘画等),其中部分保安族学生在当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参加兴趣小组和大课间活动,还在寒暑假、周末在积石山县城步行街艺术学校、童星艺术学校学习艺术特长(舞蹈、绘画、书法等)。
2015年《中国保安族》期刊正式发行,用文字和图片形式介绍、宣传保安族人文风情,《保安族文化网》以现代网络平台宣传着保安族文化、教育、体育、风俗等等。保安族博物馆以实物的方式向游客展现保安族的文化和风俗。部分保安族学生考入艺术类学院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或留在外地从事艺术教育或艺术方面的工作。如保安族国画家王福祥、王晓林(西北民族大学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父子,油画家、美术教师马青,书法家马少青(原甘肃省文化厅厅长、文联党组书记、书法家协会主席)、马全义,歌唱家马红莲、马忠伟,舞蹈家歌唱家马祖伟、马晓林等等。
保安族教育和艺术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年年都有新气象!特别是2016年秋季积石山县双语学校开始招生,对保安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展望保安族教育和艺术教育,保安族人正在以“小民族、大文化”的文化发展思路,不断夯实自我,稳步前行。
沧桑岁月 马青 120cm x 50cm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