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我有三大遗憾
离任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麦考密克会展中心发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告别演讲。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执政留下不少遗憾,而他取得的有限政绩恐怕也会被继任者特朗普推翻。
当地时间1月18日,奥巴马在华盛顿举行任内最后一场白宫记者会。他表示,只要美国能够给所有人提供发展机会,美国将变得更好
奥巴马选择在芝加哥发表告别演说,是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这座城市生活,并由此踏入政坛。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奥巴马再次强调他8年前上台时喊出的“变革”口号,称进步之路总是坎坷不平,每进两步就可能倒退一步。他表示,当年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后,部分民众一度认为美国进入了“后种族主义时代”,但这与现实不符。他呼吁美国能够弥合分裂,团结在一起。
奥巴马说,21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严峻,经济不景气,不平等在加剧,人口结构在变迁,恐怖主义挥之不去。同时,面对这些长期性问题,“谁也没有快速解决之道”。他警告说,下一波经济紊乱不是来自海外,而是“来自于机器自动化不舍昼夜的脚步”,而机器自动化势将使得大量中产阶层失去工作,因此尤其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契约,保证教育等民生。
以奥巴马力推的医改法案为例,奥巴马在演讲中“自夸”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增速已降至过去50年以来最低水平。不过,共和党人一直扬言推翻这一法案,美国媒体也普遍将这份法案视为引燃新一届国会党争的导火索。
“如果任何人能提出一项医保政策,并切实证明其比上届政府提出的政策更加有效、价格更低,我将公开支持这种新政,”奥巴马在演讲中说。
回顾8年白宫生涯,奥巴马在演讲中把应对金融危机、重启汽车工业、持续增加工作机会、美古关系正常化、达成伊朗核协议、击毙“基地”恐怖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推动使2000多万美国人获得医保的《平价医疗法案》等列为自己的执政亮点
不过美联社在报道中提到,奥巴马过去8年在许多方面取得的进展很可能被特朗普推翻,包括医改法案、环境保护,以及与伊朗达成的全面核协议。报道称,尽管奥巴马想证明自己作为美国总统做了什么,但他的政治遗产能否保留仍存疑问。
2016年1月,奥巴马在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承认,他的一大遗憾是党派关系未像他竞选时承诺的那样得到改善,反而争斗愈演愈烈。
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过去8年在削减财政赤字、医疗改革和移民等重要议题上斗争激烈,华盛顿政治圈陷入僵局,一些原本毫无争议的法案也因一方强行加入额外条款而无法通过。
其次,自上任以来,奥巴马多次表态支持控枪,但毫无建树。这些年来,美国社会不断发生恶性枪击事件,仅以奥巴马的家乡芝加哥为例,该市2016年谋杀案和枪击案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50%。控枪问题成为美国社会议而不决的超级难题,除了与两党之争、民意分歧和利益集团阻挠等因素有关外,与奥巴马和民主党人缺乏改革决断力也有很大关系。
2012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恶性枪击案后,奥巴马多次发布总统行政令试图加强枪支管制,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效果。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发言人曾表示,奥巴马在控枪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奥巴马上台后,舆论普遍认为,他将终结小布什的反恐政策。但事实上,军事行动仍然是奥巴马政府反恐的主要手段。杜克大学教授菲弗认为,奥巴马基本延续了小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在海外反恐军事行动方面,奥巴马政府频频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发动无人机空袭或通过训练少量当地部队来进行“浅度介入”。尽管这些举动在国际上饱受指责,但美国仍固守这一战略。
国防部前高官大卫·悉尼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撰文指出,美国在海外反恐时只将注意力放在消灭威胁,而忽视当地最基本的社会问题。缺乏道德核心的军事行动,使美国之外的广大世界认为美国是个作恶者。
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曾多次批评特朗普为美国带来威胁。选举结束后,这些话反而让那些对未来感到焦虑的美国人不安。路透社报道称,奥巴马未来两年将继续留在华盛顿,直到他的小女儿上完高中。绝大部分白宫雇员将在特朗普宣誓就职之后离开。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许多雇员离开白宫后预计将前往旧金山或纽约开始新生活,那里有高技术工作岗位,而且职场文化也与在白宫工作时相似。不少人开始自谋出路,参加再就业讲座和培训。
然而,尽管奥巴马在任内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自己不会对继任者“指手画脚”,除非美国“核心价值观面临危险之时”。但他的继任者特朗普上任后“连烧几把火”,将奥巴马的时期制定的政策挨个推翻,1月27日更是推出饱受争议的移民新政——暂禁全球难民和西亚北非7国公民入境。
度假的奥巴马终于“坐不住了”,通过发言人表态批评这一不得人心的政令。声明说,奥巴马对美国各地涌现反移民新政的抗议浪潮感到“欢欣鼓舞”,他鼓励民众行使权利捍卫美国的价值观。
《华盛顿邮报》评论,虽然奥巴马的声明措辞并不激烈,也没有点名批评特朗普,但在美国历史上,前总统批评继任者新政的情况非常罕见。
专门研究美国总统的历史学家罗伯特·达莱克说:“前总统评价继任者表现,我认为这非同寻常。现任者的举止实在是太背离常规,以至于他的前任不得不站出来回应。”
(《北京晚报》2017.1.17、《北京日报》2017.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