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任总理都问计于这两个人
在今年年初中央召开的两次座谈会上,有两位学者的出席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资料显示,他们曾多次出入中南海为中央建言献策,更是让三任总理都问计于他们。他们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陈东琪(右),是三任总理的“经济智囊”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在发言中援引大量数据表示,中国宏观税负情况与欧美国家相差不大,但企业负担确实相对较高。
他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今年要减轻企业税负的表述表示认可:“我非常赞同报告中的一段内容,就是政府将继续推动减税降费,但减税的来源不是增加赤字,而是同步降低企业税负和政府支出。”
总理当即明确表示,今年国务院将专门对此开展督查。“一定要按规矩征收税费,不在清单里的税费决不能收。要通过刚性措施切实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削减税费征收的弹性空间。”
这已经不是高培勇第一次受邀进入中南海。
据国务院网站消息,2011年1月20日至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当时,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的高培勇在会上表示,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三农”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领域倾斜。
除了参加国务院座谈会提建议,高培勇还曾给朱镕基讲过课。
据报道,1997年4月16日,高培勇第一次走进中南海。
听高培勇讲到税收“缺位”和各种收费“越位”所带来的问题,朱镕基问:“你描述的情况很严峻,提出的问题很尖锐。是不是确切?”高培勇带回答道:“这是通过典型调查得到的数字,应当是确切的。”朱镕基点了点头。
“高培勇教授讲得很好。他结合我国实际,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使我们很受启发。讲课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对高培勇的课,朱镕基做了这样的评价。
在今年1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这次学习的主题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陈东琪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陈东琪一直是国家领导人的“经济智囊”,多次参加过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主持的经济座谈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的探索阶段。
1991年9月,江泽民举行了为期四天五场的经济座谈会,话题涉及农业、乡镇企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工业生产质量、库存、外贸、利用外资等经济问题。当时,陈东琪谈到: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公有制为主体不代表都要搞成公有制。
2002年6月,他参加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他建议实行结构性调节税政策,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调高到1501元或2001元以上。
2003年6月和2011年1月,陈东琪两次参加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的经济座谈会,就经济工作提出建议。
据资料显示,1959年1月,高培勇出生于天津。
1967年春,高培勇走进学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写本书,成为文学家,曾是高培勇那时的一个梦想。
初中毕业后,高培勇进船厂做了一名工人,梦寐以求的是,有一天能作为工农兵学员走进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高培勇成了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77级的学生中,19岁的高培勇是个典型的“小字辈”。
当大多数同学进入政府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高培勇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硕士研究生,开始步入经济学研究的行列。
硕士毕业后,高培勇服从分配留在天津财院做了一名教员。以后则报考人民大学王传纶教授的博士生,并在取得学位后,成为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的一名教师。
2003年春天,调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2016年12月21日,高培勇调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陈东琪195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短期均衡与长期战略、宏观经济管理等领域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1年,26岁的陈东琪毕业于被毛泽东称为“一师是个好学校”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此后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于1991年博士毕业。
1989年、1992年,他两次赴美国哈佛大学、贝克莱加州大学进修货币金融理论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已发表200多万字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1996年他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1988年度、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学奖,1997年获评中国社科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迄今已举行了38次集体学习,主题多涉及经济、党建、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反腐等领域。
其中与经济相关的主题出现了8次,占到总数的21%。而两次担任讲师的陈东琪,其研究领域恰好与经济发展相关。
陈东琪还多次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的起草研究,以及1999年、2009年、2010年、2012年四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十三五”出台前,他担任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跑路”的消息持续刷屏,引发了人们减税降费的关注。
作为著名财税专家,高培勇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减税。
2016年12月29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高培勇说:“所有人都热衷于减税降费,但是殊不知不管是税还是费,从来都是和政府支出绑在一起的,我们总要问你拿什么去减费降税?”
高培勇表示,如按照此办法展开分析,政府支出不变,税收和收费减少。
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财政赤字的扩大,而财政赤字扩大是必须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去弥补的。
这位深耕财税领域研究30多年的专家表示,未来减税可能是第一位的,但减税必须与减支捆绑操作,只有把减税和减少支出同时考虑在内,才能够实现降成本的政策。
2016年12月2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6”上,高培勇表示,从宏观税负,即企业和个人所交的税总和来看,中国的宏观税负不比欧美国家高。但是,中国90%的税收是落在企业身上的,这是导致企业税负重的原因。
与中国不同,欧洲国家大体上55%是个人缴纳的税收。要把企业税降下来,首先需要改变税制结构。但问题是:“我们更多的百姓愿不愿意改这样一种结构。”
去年12月,陈东琪曾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观点。他认为,要在新常态下展开新一轮复苏周期,就不能走“价格驱动、数量扩张”的老路,必须走“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新路。
他还认为,“创新驱动复苏”首先要制度创新,以法律方式实现永久性产权保护,从制度上稳定资本和资产,稳定民间投资,不断释放内生增长动能。
其次,要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着力给企业松绑减负,持续激励创新创业;通过筑牢由市场自动调节器调节经济的微观基础,创造公平交易、自由竞争的发展环境,促进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复苏和长期稳定。
(《法制晚报》2017.1.16、《新京报》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