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金素英
(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
摘 要:情境转化的学习理论具有广泛的研究基础,目前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新课程标准改革为依据,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对情境化教学进行研究,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化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认知与学习的情境理论能作为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具有极其广泛的研究基础,目前正越来越受到心理学、人工智能、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人员正在走出实验室去关注学习在其中发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学校中教师、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各行各业中的从业者和专家都已成为研究中互动的对象。情境教育的“情境”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生活环境。这种根据目标优化的环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学生个性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二、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物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因此,课堂教学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规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是主动的积极探究知识者。这就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和精神,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课外对生活社会进行观察研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物理问题并准备器材,尝试实验,为课堂的生活情境探究做好准备。
三、研究过程
选择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的课题进行物理实践活动。利用生活情境化教学可加强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在课前查了许多资料,这些资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环境问题、生化技术、航天技术、科学前沿等等,把物理学科的介绍置于此情境中,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对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首先树立了一个要将物理学好的标杆。然后继续结合现实,说明苏州虽地处江南水乡,但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必要的环保设施没能及时跟上,致使许多良好的淡水资源遭到了污染,当然这一状况在不断得到改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从某个侧面给学生一种信念,即环保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从某个侧面给学生一种信念,即:环保意识。在这样一个情境中,不仅使学生牢固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物理知识的决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命感。
运用适当的生活情境化教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原子核结构的有关内容时,学生往往比较难以理解。可以形象地做一比喻: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就好比“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但在一定条件下,电子的运动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电子的得失,就好像当“孙悟空”遇到“唐僧”时,“便摆脱了如来佛的控制”。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奇妙的想象和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有关知识。
物理教学生活情境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深刻的影响。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传统的道德教育受应试教育、权威主义、认知主义道德教育模式的桎梏,摒弃道德生活的时间特征,重知识的传授,轻行为的养成,重工具理性,少人文关怀,难以解决现实的道德困境。针对道德教育面临的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应该以生活情境化教学的自身优势为依托,力图克服工具主义、理性主义德育观的不足,在优化的生活情境化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四、研究主要成果
(一)创设情境,提供多种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课堂上补充演示实验,并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适当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动手多做实验。补充演示实验有:液体的热胀冷缩;体验大气压存在的各种实验;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密度计的使用等。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有: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磁体的指向性;用铁屑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分布情况;电磁感应现象;用水平面和直角三角板判断重力的方向是否竖直向下;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
2.结合教材内容,师生共同进行课外小制作,如制作了弹性势能卡片、小孔成像、潜望镜、各种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杆称、小天平、指南针、漆包线绕制线圈、电磁铁、电动机线圈、浮沉子、土密度计。安装直流电动机等等,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小制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收集整合和运用物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中,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趣味物理节目。举办物理科普讲座,如:超导现象;生活中的“CD、VCD、DVD”等。开展与物理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如:调查学生居住的小区附近的水污染情况;观察研究学生自己家的照明電路,并画出电路图,研究自己家中分时段用电的合理性等。提高了学生从生活经验、社会生产、现代科技等背景材料中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活动创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发展途径。
(三)对学生进行了恰当及时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改变过去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改变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优劣,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或几种评价相结合,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物理学习档案袋。考查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完成某一个课题研究,然后老师找同组学生的合作者在此过程中的科学素养、为人方式、处事态度和合作精神,以此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及时诊断修正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感到成功的喜悦。
五、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化就像人一样,是一个活着的个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情境课程通过实验研究,克服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工具主义、经验理性主义、学科本位等倾向,促使课程资源在优化的情境中实现融会贯通,从而建构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同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教师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使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通过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确立以课程管理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新战略和新思维,推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郑建忠.初中生学习物理生活经验的调查与思考[J].物理教师,2004,25(1):21-23.
[3]阎金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物理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柳文斌.课堂素质教育手册[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编辑 李琴芳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