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庆国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这对小学生后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习的开展将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语文本身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组合和延伸,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
锻炼学生理解与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艺术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初衷起着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教学修养所决定。”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语文知识,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最美的生命力。
一、充满童真的语言更容易直达学生心灵
我们都知道,孩提时期的语言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童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拟声词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风呼呼吹、树叶沙啦啦响、青蛙呱呱叫、钟表滴滴答答在旋转、小雨淅淅沥沥一直下等。除了拟声词之外,一些叠词型形容词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直观联想和想象:绿油油的稻田、香喷喷的米饭、地地道道的乡音、纷纷扬扬的雪花、密密麻麻的小字等类似的词汇的表述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而且这些词汇本身带有一些直观性信息在里面,在交流过程中,容易直达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老师举例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试着去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老师加以适当的指导,这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创作兴趣的养成。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示范性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就是小学生崇拜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首先是发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师范教育阶段,每个老师都需要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为的就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正确使用语言来教导学生。如果老师本身南腔北调,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刻意模仿老师讲话,而忽视了正常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良好有益的环境,確保使用符合国家词汇、语音、语调要求的教学用语。做到口语教学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语调适度、自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的长足发展,它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能为今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本人语调柔和,发音纯正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语文美学的一种隐性传递,非常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性。语言学习过程是为了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语言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悠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做好备课工作,准确了解所要学习和阐述的文字和词语本身的感情色彩和常用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很多词语起源于很多历史典故,其本身的意思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在教学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用“大”组词,有的同学组词:大致相同,还有同学组词:大相径庭,由于不理解词语意思,大家都觉得这两个词很好就混着使用,其实它们的词义有着天壤之别,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辅以准确、规范的解释,必要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看电影的经验,在很多影视剧中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不是因为她说话有多么好听,而是她举手投足间带出的肢体语言增强了她的表现力。如果演员们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相信再精彩的台词也达不到预想的舞台表现力。同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口语语言文字之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就会大大增强课堂讲解的效果。如,在讲解一些与小动物有关的篇章时,除了展示一下动物的图片,模仿一下动物的声音之外,教师也可以模仿一下动物的标志性动作,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还有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走神了,教师如果点名批评或者走到跟前去把他揪出来必然会影响其他的学生,但是如果老师恰当的示意眼神的警告,则既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又可以提醒这个同学集中精力。有的学生比较胆小,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特别拘谨,这时老师可以给予竖拇指鼓励或者一个温和的眼神,学生都会感知得到。
总之,语文课堂是用语言创造美和传递美的教学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魅力语言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表达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各种修辞凸显语文的结构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李兴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语文建设,2014(29).
[2]孔宪梅.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A].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