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桃仁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中阶段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加深奥、难懂,因此就更离不开实验的辅助。高中新课程改革指出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实验。所以高中生要想学好物理,教师就必须重视实验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针对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实验能力;对策
自主实验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内容和掌握的实验技能,自主自发地探究、分析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之后,物理教师也注意用实验辅助教学,在教学时增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只是实验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因此,培养学生物理课堂自主实验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笔者将叙述现今高中物理自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物理自主实验中常见的问题
1.教师缺乏合理的引导,学生没有实验积极性
在开展物理实验时,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或者是直接在课堂上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养成了动手不动脑的习惯,即使不预习也没有关系,只要照着操作步骤去做实验就可以了,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实验过后学生就会很快忘记,因此这种被动实验的方式根本起不到课堂学习中实验应有的作用,学生学习时还是一问三不知。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自主实验的引导教学,学生只是按照章程重复实验,感受不到实验的乐趣,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不重视自主实验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分数而非实验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每天课程排得很满,有做不完的作业和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和好奇,做实验只是为了记住步骤和实验结果以便应付考试。因为学生的不重视,所以在自主实验的时候就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不会去思考这个物理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个原理是如何得出的等问题,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生应有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对待课堂自主实验,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二、开展高中物理自主实验的有效策略
1.纠正学生对实验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要想在教学中顺利地开展自主实验探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起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实验,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实验步骤。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向学生讲解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觉地进行实验和被动地模仿实验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同时,教师还要反复叮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实验前预习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保障自主实验的顺利完成和知识的习得。通过预习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现象、结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出现操作的时候还要看着书一步一步进行的现象。另外,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实验的过程为什么是这样、自己对实验有什么问题和疑惑、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验证等问题,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预习指导,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预习,这是开展自主实验的关键。
2.合理指导学生多做实验
物理是从实际的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联系实际进行实验和思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现实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开展实验,这样的做法要远远好过教师在课堂上操作、学生在下面观看。比如,在做加速度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骑车时如何骑得更快?不同大小的车子同一个人用相同的力量骑,车速是否一样?”这类问题,引发学生对实际情景的思考,然后引出加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怎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觉得物理和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才能顺利保证自主实验的进行。
3.通过生活中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对于物理实验来说,不管是被动操作还是主动研究,都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往往坚持不下去,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自主研究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就要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实验热情,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用空塑料瓶研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
总之,高中阶段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獻:
[1]靖汝俊.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对策探微[J].新课程学习(中),2012(11).
[2]方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3(64).
编辑 高 琼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