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演化与引导

2017-03-27 16:47石静
大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演化引导新媒体

石静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急速加剧,高校或因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管理的因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分为潜伏阶段、诱发阶段、发展阶段和平息阶段。学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激化社会的负面情绪,对高校及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化解学生突发事件危机,高校需根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事件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突发事件;新媒体;演化;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66-02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急速加剧,高校学生或因自身因素、学校管理的因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同时,我们处在一个新媒体的时代,学生突发事件往往在新媒体的介入下成为大众的焦点,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对高校的日常运作以及學校的声誉也造成重大影响。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分析,总结事件的演化规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高校的“必修课”。

一、案例及初步分析

笔者通过对2015年门户网站高校热点学生突发事件进行搜索,对人民网舆情频道、新华网舆情等专业机构舆情报告中涉及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案例进行梳理,选取5个较为典型的学生突发事件案例。

(一)“官二代”打死大学生

2月7日,一则《湖南大学生被“官二代”打死》的帖子称,1月30日,学生谢某被公务员郭某的狗咬伤,双方因赔偿费用产生争执,郭某将谢某打成重伤后逃走,后谢某被送医院抢救无效,于2月4日死亡。随后帖子经新华网法制频道、网易、腾讯等媒体转发,引发多方关注。

(二)女大学生借200万元提前尽孝

7月22日,一篇题为《川师大女学生向社会借资200万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帖子称,川师大女学生希望向社会成功人士借200万元,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提前尽孝,并承诺15年内还清本金,至于利息,愿用青春和余生来报答。帖子随后经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引起广泛讨论。

(三)大学生掏鸟被判十年

12月1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严某和朋友在鸟窝里掏了16只雏鸟,并进行售卖,被森林警察抓获被判坐牢十年。“大学生掏鸟被判十年”事件经郑州晚报报道,后经新浪河南、凤凰网、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微博转载,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通过对以上事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学生突发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热点新闻事件,首先是由于事件涉及高校学生,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引起高校师生的关注,还会引起学生家长、各类网民、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其次,学生突发事件往往和社会腐败、司法不公、弱势群体等敏感话题联系,很容易吸引公众的眼球,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次,学生突发事件大多通过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在网站、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将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公开,再附上“官二代”、“富二代”等一些极易传播的关键词,使得事件瞬间被公众所知,然后经网友转发与评论,媒体跟踪报道,形成热点舆论,成为受全社会公众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演化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述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总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演化规律。

(一)潜伏阶段

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酝酿准备的时间较长。一方面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诸如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分化、官员腐败等不断激化,社会敏感问题频发;另一方面,教育领域普遍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的现象,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人格、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不够;再一方面,高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阅历,使得大学生看问题不全面、不成熟,解决问题容易情绪化和简单化。新媒体的普及,加上人们对高校学生的关注,使得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通过学生突发事件达成共识。“官二代”打死大学生事件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官员的不信任甚至痛恨的仇官心态;大学生掏鸟被判十年事件则暴露了高校法治教育的薄弱以及大学生对濒危物种保护意识的淡薄。

(二)诱发阶段

学生突发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后,在短时间内会产生海量的信息,并且传播速度快,事态难以控制。由于人们对高校学生的关注,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当人们获得的信息不能充分满足其需要时,他们就会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多信息,于是谣言开始增殖传播。“官二代”打死大学生事件是由于事发两天后,警察才劝打人的郭某自首,导致网络传言郭某是“官二代”。

(三)发展阶段

学生突发事件在这个阶段进入全面爆发阶段,首先表现为相关话题经过长时间传播,并不断有新的话题加入,使更多人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其次,活跃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意见领袖”由于意见和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吸引了一批追随者。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人们意见越来越统一,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大学生掏鸟被判十年事件中,随着量刑结果被爆出后,迅速引发网友的广泛质疑,“判重了”的声音几乎成了舆论的主流。随着事件的发展,更多环保、法律人士的介入,形成两个立场鲜明的群体:以央视评论员张捷为代表的认为掏鸟大学生是“惯犯”,判十年一点不冤;以中南大学孙锡良为代表的认为十几只鸟毁人生,随便从村边可以淘到的鸟,即便是保护动物,恐怕也非濒危物种,大学生行为应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发生后网友出于对“被扶老人”群体的敏感,毫不犹豫一边倒地支持女大学生,谴责被扶老人。

(四)平息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高校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或借助第三方将学生突发事件有效的控制,事件的负面影响逐渐缩小,学生突发事件被平息。也有些学生突发事件是由于新的热门话题进入公众视野,网民的注意力被分散,学生突发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官二代”打死大学生事件是通过《人民日报》刊登新闻《长沙警方:已刑拘犯罪嫌疑人,系在编工人》来平息的。女大学生借200万元提前尽孝事件最后停留在炒作还是尽孝的争议中,由于再无新的话题而逐渐平息。

三、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演化的引导

(一)潜伏阶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看似偶然,其实在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性。高校要避免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需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准则和社会价值取向;加强法治教育,通过法学基本知识、法治观念及法律實践能力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诱发阶段

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形成期需把握“黄金4小时”原则,第一时间通过校园网页、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公开透明的发布事实真相,并及时辟除流言、谣言,从正面加强对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同时加强对学生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通过对新媒体平台上的最初发布的信息或帖子的点击量、回复数,转发贴的转发量、回复数以及媒体的报道倾向、网民的话题倾向等进行监测,分析判断学生突发事件的走向,并适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件的升级和扩大。

(三)发展阶段

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爆发期,高校一方面需通过及时发布事件的进展情况,以满足网民的知情权,遏制小道消息和不实传言的传播。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突发事件的发展,选择事件中积极的因素作为“新闻点”设置议程,引导舆论朝有利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挥“意见领袖”作用,通过组织评论员网上跟帖,参与网评,对“意见领袖”发表的言论给予舆论支持,使其成为网络主流舆论。此外,引入有较强公信力的“第三方”,通过邀请专业人士或媒体人士发表有见地、有代表性的言论,从而达到影响公众、引导舆论的目的。

(四)平息阶段

在事件结束后,高校首先要做好善后处理,对事件的后续处理情况及时在权威网站上公布。其次,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高校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最后,恢复形象,高校通过对其他正面事件的宣传报道,逐渐恢复突发事件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 网易新闻.长沙回应“官二代”打死大学生:系工人 已被刑拘[EB/OL].

[2] 新华网.女大学生欲借200万提前尽孝:用后半生作利息[EB/OL].

[3] 黄冬福.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4] 庞宇.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5] 韩芳.自媒体在高校网络舆论事件中的运用[J].东岳论丛,201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演化引导新媒体
《演化》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耗散结构视阈下的科技招商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