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文言文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情,这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和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观念,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文课堂;生机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28-01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同时重视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内容富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让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文言文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活观念,走出误区,将文和言相结合,从而充分体现文言文的文化内涵,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一、激活观念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大都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同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古代汉语经过发展成为了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很多语法和词汇等都是通过文言文发展而来的。很多句子和常用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结构方式是相同的,并常用于现代的书面语中。所以,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存在困难,但是选入教材的文章大都浅显易懂,同时还会在文中对一些词语做出注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学习现代文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有些语文教师试图通过让学生机械背诵和反复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教學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切实转变传统观念,因为文言文并不是文言词语的随意堆砌,它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字词含义,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因为作者会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语言中。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减少机械性的教学灌输,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让学生正确处理文章主题和词句的关系,着重欣赏,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从而领悟文章之道。这是学好文言文的需要,也是理解文章内涵的需要。
二、言中悟文
所谓言中悟文,指的是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言的解读来领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在文言文中作者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了丰富的内涵,通过这些富有智慧的文字组合展示了语言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通过解读言来阐释文中所承载的内容,让学生能鉴赏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情。比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文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两句描写的是山峰的形态,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翻译句子,其意思是很多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无数山峰。这样学生无法领会文中作者用字的精妙之处,也就不能更好地领会文中之景、文中之情了。文中“争”和“指”两个动词与前面一句中的“竞”字相呼应,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山峰的高峻险要。“千百成峰”写出了山峦连绵不尽的图景,这两句紧紧扣住了“奇”字,几个动词的使用将静止的山峰写活了。更深一步讲,这不仅反衬出了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了个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学习的精髓。
三、文中释言
所谓文中释言,是指通过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化来阐释语义。心理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中如果过度关注语言,心理焦虑度会过高,如果将专注力集中于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心理焦虑度就低,学习也就相对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文言结合,让文来带动言,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文言文作品的内涵。比如,在《岳阳楼记》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文中前几部分都是写景,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然后用了一个“嗟夫”引起了下文的议论,所以“嗟夫”一词就是理解作者感情的重点之处。教师可以提问“作者本来是在描写景物,为什么突然会有感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作者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困,少时刻苦读书,立下大志“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所以,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少时的心语,是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在本文中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友人的勉励。通过文中释言,学生对言的理解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做到文言相融。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更需要激活教学观念,走出传统教学误区,切实做到文言相融。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让文言文课堂焕发生机,成为语文教学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