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讨

2017-03-27 10:01王少鹏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王少鹏

【摘 要】本文根据高中生特点以及数学教学目标,找出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切入点,从教师、学生、课堂、问题四个角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36-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的传授,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新性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继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根据高中生特点以及数学教学目标,找准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思维环境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讲解与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成效严重降低,这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教学要求不相符。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尽可能地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数学教学的教材与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积极地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思维方向,将创新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思维环境,构建公平、民主、公正、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自由思考与发表意见的空间与时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与研究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与回答,无论对错,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压抑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思维创造性,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高中数学比较枯燥、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厚。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巧妙地设置数学情境、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件、数学发展历史、数学科学家破解数学难题的小故事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变为主动学、乐学和善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思考、猜想、创新以及验证,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世界闻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问“只提供测角仪和皮尺,你能测出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吗?”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后得出结果,在离铁塔一段的距离测出从此处观看铁塔的角度,然后测出测量地与铁塔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后利用三角函数可以求出铁塔的高度。教师进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将距离的问题转换成角之间的函数关系问题,从而引出课堂的知识点。这样不以现成的教学知识作为基础,而是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抓住学生好奇心的特点,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研究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从课堂开始到结束,教师边板书边进行讲解,留给学生思考与探究学习的时间非常少,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转化成直观的、生动的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通过数与形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内容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无法准确地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若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出函数 y=sinx 到 y=sin2x,y=sinx 到 y=2sinx,y=sinx 到,y=sinx 到 的图象,然后观察对 y=sinx 做出平移、伸缩等变化时图形的规律。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看到图形轨迹的形成過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的特征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障碍,加深了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水平。

四、注重变化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新来源于对问题的思考,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经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通过创造有效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讲解例题之后,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但是当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形式时,学生就无从下手了。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条件和结论虽然改变,但其所应用的数学知识却不会改变。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深度,让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更加开阔,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同一问题,能让学生在克服解题困难的同时,追求知识的创新。

例如,在学习“三棱锥”后,探究三棱锥顶点的射影与地面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内心、垂心、旁心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当三棱锥是正三棱锥时?当三棱锥是直角棱锥时?当顶点与底面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时?当三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夹角相等时?当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相互垂直时?当三棱锥的侧面在底面的投影面积相等时?等等。教师通过不断的改变问题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乐趣,进一步学会对问题的质疑与再创造,才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在学生做完题目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题目的多种求解方法,这样可以将学生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整个数学学习的知识点中,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不断地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形成自身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案,让学生更为容易接受与理解。要坚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大胆地猜测、想象,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变为爱学、好学、善学。

【参考文献】

[1]韦光远.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简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6(5)

[2]贾巧.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65)

[3]丁克华.浅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 2016(5)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