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荣
内容提要: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目前的一些电视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景再现的电视“摆拍”画面,在越来越讲究真实的今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基于画面重构的“摆拍”与事件的真实性的关系,对摆拍现象进行相应的利弊分析,对摆拍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新闻事业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摆拍;事件真实
一、电视新闻“摆拍”的内涵分析
电视摆拍是指拍摄对象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一种姿势或作出相应的动作进行拍摄。电视摆拍通常用在电影电视或摄影拍摄等领域,但如今却被某些记者应用到新闻报道之中,常见的主要有:事后补拍、摆布现场两种做法。当记者到达某些事件现场时,事件已经结束,记者为了再现之前的情景,就组织人进行还原重拍,这种摆拍通常被称为事后补拍。有的记者在采访事件性的新闻过程中,喜欢刻意摆布,以求最佳的收视效果,结果造成导演痕迹比较明显,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作摆布现场。无论采用哪种摆拍,新闻事件和人物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是特定存在的,新闻记者必须尊重客观,注重真实,否则会造成新闻失去真实性。
二、电视新闻“摆拍”应遵循的原则
(一)“摆拍”应尊重真实。电视新闻的摆拍是一种还原真实现状的重新构架,但必须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不应是道听途说,未加论证凭空虚构的事情。摆拍不仅在电视新闻中出现,在纪录片中同样也有。纪录片中能够通过摆拍获得奥斯卡奖,以还原真实世界的方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那么在电视新闻中,只要尊重新闻本身的客观真实,群众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其存在也是非常合理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循客观存在。在新闻的采访拍摄中,必须以真实为本,注重对真实生活的勾画和还原,这里并不否定画面重构,但重构一定是还原真实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报道真实,新闻才不会失去本真和报道价值。
(二)“摆拍”应尊重常识。真实感往往给人以一种主观上的感觉,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在进行拍摄的时候,不注重日常生活常识,往往会出现报道人物神化或者出现过度简单的因果化现象,会出现让人感觉报道的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出现了报道的假大空,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被湮没,将本身存在的真实人物或事件刻画成了不存在的事情,失去了新闻报道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电视新闻的真实感不仅要选择真人真事,还应该尊重人们日常的行为和经验,要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更加符合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如果新闻工作者不遵循日常生活的常识,在新闻报道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人员的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客观常识,注重将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更加生活化,让人民群众感觉这件事情或者人物与其息息相关,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其真正达到新闻报道本身的真正目的。
三、防范电视新闻“摆拍”失真的具体策略
摄像机在对着任何一个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摄影师本人的主观意志,记者在采访人物的时候或将其进行报道时,难免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采访记者和拍摄记者的个人素质要求就比较高。新闻工作人员在前期的摆拍工作中,注意与采访对象做好必要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注意在拍摄过程中避免仪式感,通过镜头捕捉细节,随时随地注意捕捉镜头,摄像记者尽量不要轻易关机。在摆拍的过程中,采访记者往往会提前预设问题,最好通过自己的问题,将所需的内容问出来,而不是简单地让被采访者说出记者想要记录的话,避免报道出来的内容生硬呆板。于此同时,要注意被采访者的生活环境,尽量不进行随意更改,这是一种人格尊重,同时,被采访者在熟悉的环境下,更容易吐露真情,使采访出来的内容更加真實,更加自然。
电视新闻进行摆拍本身无可厚非,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如果基于客观事实真情流露,通过适当的情景安排将收到更加好的视觉效果,这并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记者在拍摄时,务必尊重真实,尊重常识,对报道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了解,提前沟通,核实好事件的本真,用真感情投入到新闻的报道之中。只有做好求真务实的前期准备,才能出现“摆拍”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