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野生放养”模式在广西渐成主流

2017-03-25 11:33袁琳,黄启健
农家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投饵养鱼网箱

“半野生放养”模式在广西渐成主流

“三十而立”的玉林青年王剑,先后在各地承包、租赁26个水库,总水面约30万亩,以不投饵放养为主导,水养鱼、鱼养水,轮捕轮放,捞大留小。如今,他的鑫坚渔业每天产销数百吨水库鱼,都是养殖一年以上的“生态鱼”。

“放养鱼跟野生鱼味道差不多,但价钱实惠得多,所以十分受欢迎。”日前,记者从广西海洋和渔业厅了解到,生态养殖在广西渔业渐成为主流,目前比重高达七成。

水库:养鱼时兴不投饵

在龙滩库区,相当于8个足球场面积的特大型网箱让人眼界大开,天峨县鸿堂渔业这个460米×120米×4米的“巨无霸”网箱,只投鱼不投饵,近乎“半野生放养”,探索出一条在特大库区发展特大水面生态养殖的新模式。

同样,在大王滩、星岛湖、青狮潭等水源地或备用水源地水库,养殖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早已完全不投放饵料。

据了解,广西全区大大小小水库共有4000多个,平均一个县有30~40个,生态渔业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库区生态养殖利用水生生物互利机制,科学采用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发展大水面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介绍,库区大水面养殖主要选择天然饵料丰富的水库,以放养滤食性鱼类为主、吃食性鱼类为辅,品种结构根据水库的不同营养类型和天然饵料条件合理确定。放养鲢、鳙鱼苗身长13厘米以上,其它鱼苗身长10厘米以上,每公顷水面投放1000~1500尾。

近年来,在水质较肥、水面宽阔、水生动植物丰富的水域,渔业部门大力推广不投饵网箱养殖技术,并与投饵网箱配合使用:投饵箱和不投饵箱按1∶2比例设置,流水区域投饵箱设置在上游,不投饵箱设置在下游,静水区域不投饵箱设置在投饵箱两侧,也可在不投饵大网箱内嵌套投饵小网箱。在大化岩滩水库,“不投饵网箱+投饵网箱”养殖技术成熟,模式多样,产业形成规模。

近海:蓝水“蚝”情永传承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钦州大蚝”,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成为当地海水养殖的优势产业,品牌价值高达45.48亿元。

钦州市海岸线长562公里,海水无污染,浮游生物丰富,发展生态养蚝得天独厚。早在350多年前,居住钦州湾一带的渔民已开始采蚝、制蚝、食蚝。每年收蚝季节,礁石上长满大蚝,渔民驾舟“氽水”,就像进了“海底菜园”,潜浮四五个来回,便能采到一箩筐。

人工养蚝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50年代以石块、贝壳为主要附着物,60年代以水泥柱为主要附着物,放养在天然产蚝区海底;70年代采苗与养殖场地分开,实行近海养殖;80年代后期,浮筏式吊挂养殖兴起,沿续发展到现在。

大蚝对海水质量格外“挑剔”,水质不好无法生存。钦州人养蚝尊重自然规律,不投放饵料,科学掌握放养密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钦南区作为“中国大蚝之乡”,近岸海水跟周边一样洁净。2006年,钦州市龙门七十二泾海域的大蚝浮筏养殖区被授予首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

稻田:综合种养水更活

稻田养鱼在全州、三江等桂北县份早就有之,不过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禾花鱼。近年来,渔业部门从湖南等地引进新的品种和技术,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稻田养蛙、稻田养螺、稻田养鳖、稻田养泥鳅等应有尽有,养殖区域也从桂北扩展到桂中、桂南、桂东、桂西,规模迅速超过百万亩,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充分利用水田这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将种稻和水产品养殖科学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有机重叠在一起,让水稻和鱼虾鳖蛙等互利共生,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生态水产品双丰收。稻田养殖水产品可帮助水稻除虫、除草、保肥、增肥、松土,减少除草等人工投入和农药化肥支出,不仅降低了种稻成本,而且保障了水稻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稻田养殖水产品,开辟了广西渔业发展新空间,实现“一田两用”,并且水产品养殖效益往往超过水稻种植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稻积极性,有效稳定粮食生产。另一方面,鱼菜共生模式按比例辟出适当水面“无土栽培”蔬菜,又在养殖水体开辟了新的种植空间。

据各地现场测产,稻田养鱼亩产鱼80公斤,稻田养鳖亩产鳖100公斤,水稻产量稳定,质量提升。经自治区渔业部门努力争取,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落实,全州禾花鱼、三江稻田鲤鱼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广西稻田综合种养的“全州模式”和“三江模式”获得农业部认可,其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已由农业部发布实施。

池塘:循环流水在推广

池塘养鱼在广西发展最早,也是最普遍的传统水产养殖业。近几年新兴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新技术于2015年引进广西,目前已在南宁、玉林等市建设示范点,并在全区各地举办技术培训开展推广。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模式是:在大面积池塘边角建设养殖水槽,原来放养在池塘中的鱼类圈养在水槽中,在水槽一端充气形成水流,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并推动水体流动;在水槽另一端设置鱼类粪便和废物收集装置,从而在池塘形成循环流水养鱼系统。这套新技术优点在于管理方便,捕捞方便,单位产量高,产品质量安全,能较好地将鱼类粪便等废弃物收集用作肥料,变废为宝减轻污染。

按生态标准发展设施养殖,是广西现代渔业建设的新亮点。桂林水产养殖场、康佳龙集团武鸣基地等实施工厂化或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通过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备设施,在养殖废水中放养滤食或杂食性水产品,种植水生植物,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值得称道的是,无论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微生物技术在广西迅速融入生态渔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广西养殖对虾、罗非鱼、鳖等水产品,就一直采用微生物制剂或微生态制剂养殖技术,或者拌饲料投喂,或者往水体泼洒,调节养殖水质,保障水产品质量,保护水环境安全。近年来,渔业部门加快微生物应用推广,形成广西特色的共性关键技术。

(据《广西日报》,文/袁琳 黄启健)

猜你喜欢
投饵养鱼网箱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养鱼记
鱼经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