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鹰舞的文化阐释

2017-03-25 09:04任慧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哈萨克哈萨克族雄鹰

任慧婷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的文化阐释

任慧婷

(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舞蹈研究较少 特别是有关鹰舞艺术的综合研究尚未见报道 文章对哈萨克族鹰舞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意义 尝试进行解读阐释 使完善和充实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哈萨克族 民间鹰舞 文化

哈萨克族鹰舞(哈语称“布尔克特毕”)是典型的民间舞蹈之一。哈萨克民族被称为“鹰的传人”、“鹰的使者”。哈萨克人之所以崇拜鹰、模仿鹰、赞美鹰、歌唱鹰,有着跟鹰一样的“雄心壮志”的抱负,不仅是性格特征上的真实反映,更是人文意义上的真诚。至今草原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1]鹰在哈萨克文化中据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哈萨克文化体系中典型形象之一。哈萨克人自古将心目中的英雄比作雄鹰,对鹰的赞美,本质上是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在他们心里是这样描绘英雄人物的,英雄的眼前没有超越不了的困难,大风雪安葬不了他们,尸骨遍野阻碍不了他们,为了既定目标,千钧一发也要努力拼搏,因为英雄是力量的象征,不了解鹰在哈萨克文化中的地位与功用,就无法洞悉哈萨克文化的本质与特点。鹰作为哈萨克人的图腾崇拜,其历史十分悠久。在元朝时期,刁悍的哈萨克猎人就驯养金雕来捕食食物,金雕战无不胜的猎杀本领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之一,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擎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鹰为主题的传说故事有很多,鹰在这些故事传说中要么是冲锋陷阵、奋勇当先的英雄,要么是相得益彰、相依为命的擎支,要么是努力拼搏、奋发图强,舍生相救的神雕。

哈萨克人对鹰的这种崇拜甚至延续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中。在冰封雪锁的茫茫大草原上,最有情趣的莫过于架鹰出猎,而其最为集中、鲜活的表达便是鹰舞的表演。可以这样说,哈萨克的鹰舞是威严与崇高的。在表演中应该可以看到,鹰舞的动作姿态并不完全是动作而动作,舞蹈的背后更是能揭示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丰富思想内涵与人的生活、情感和理想,其神圣耐人寻味。同时哈萨克民间舞蹈布尔克特毕也列入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因此,解读哈萨克鹰舞文化的内涵,将使我们更深层的了解隐藏在舞蹈背后的特殊意义。

一、草原

哈萨克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他们主要生活在大草原上,社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草原文化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文化的积淀,它对民族的凝聚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哈萨克族鹰舞拥有简朴和纯挚的特征,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倾向和审美心理使哈萨克鹰舞的价值有着特殊的意味。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游牧民族,生在毡房,长在草原,玩在山间,耍在河畔;鹰在天空飞翔,马在地面奔跑,羊在草原啃草,每一幅场景都可以为生命成长作证,自然风光的草原构成了哈萨克

族游牧生活居住的环境,对草原意象的感知便而天然表露。语言是贫乏的,于是就有说写就写,说唱就唱,说跳就跳的感性思维的冲动性,使草原艺术不仅得到一种审美享受,更是文学草原意象的主要符号。哈萨克人民附于着写的冲动,唱的冲动,跳的冲动,诗歌唱词与肢体动作便是一种能相互传递心灵之神的语言,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用歌词来流露内心的诉说,用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情愫。游牧民族便形成了一种对“诗歌的写作”“音乐的创作”“舞蹈的创编”思维方式。《鹰舞》便是将哈萨克人与雄鹰和谐天成的生态观,追求自由的力量展现于舞台之上,更是把具有强烈的“自由生存”与哈萨克人对“英雄情结”的崇拜演绎的完美无缺。舞者不再是自我情感的表达,而要按舞蹈要领严格地控制动作的规范性与节奏性的把握。虽然表演者对自己的表演也要赋予相应的情感,但观演者能深深感受到台上的舞者是用生命在呐喊,用生命在腾跃。舞者努力把“我”变成“鹰”的艺术,舞者为“鹰“而生,为”鹰“而发,具体地说,为“鹰“而歌,为”鹰“而舞,舞蹈艺术就是为了生命的激励和自我情感的宣泄而存在的。[4]一旦舞起《鹰舞》,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纵横草原,与天地、天然熔于一炉的生命本真感,我即雄鹰,雄鹰即我。

草原艺术的渗透是哈萨克族鹰舞舞蹈的文化意义。

二、架鹰出猎

架鹰狩猎既是哈萨克民族的风俗,又是当地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与部分,在鹰舞艺术的流布过程中,有少部分的舞蹈元素与动作是通过架鹰狩猎的形式演变过来的。架鹰狩猎是了解鹰舞先民初期活动地重要窗口之一,其中鹰舞呈现了原始社会哈萨克族先民对架鹰狩猎进程的风貌特征,同时又受那个时代特殊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还原原生态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和朴素诠释。 如从古至今流传于新疆哈萨克族的一句谚语:不见兔子不放鹰。[5]他们都有饲养雄鹰的习俗,因为过去猎人没有武器,便驯化鹰来狩猎,久而久之,猎鹰就成为牧区狩猎的工具,一直被传延下来。鹰是一种常见的猛禽,《山海经》谓之鹫,《禽经》释为鹰,新疆鹰形体大,性凶猛,且易驯化。[6]哈萨克语称猎鹰为“克兰布尔库特”,鹰的羽毛为黑棕色,鹰体大,爪子锋利,腿爪为黄棕色,如蛇皮笼盖,嘴尖,呈黄绿色,黑眼窝,视觉敏锐,目光如炬,炯炯发光,可以遥望极远,性情凶猛,多在深山绝壁上筑巢,以捕食禽兽衍生,不说兽类怕它,就是猎手们发现它也不敢轻举妄动。首先要从驯鹰开始讲起,要给鹰挂膘,不喂食,后洗胃。洗胃完再用热水给鹰洗澡,洗到鹰饥饿难耐直到翻白眼,晚上再把鹰放在专门驯鹰的粗绳上,绳子不断敲打晃动,让鹰不能睡觉,通常称作“熬鹰”。鹰之疲乏,摔在地上,水冲洗鹰头让鹰饮盐水,不出几天鹰就饿的皮包骨头,精疲力尽再开始驯化,戴上特制的眼罩,专人喂它兔子、鸽子等,迅速便与主人产生了感情,接着就让鹰进行捕猎训练,用鹰的十六根尾毛调节起飞、制动、滑翔、下坠、俯冲、猎物等活动。训练开始时,用细线把这十六根羽毛一根根地缠起来。在训练场地上把兔子、鸽子也绑起来。一切准备就绪,就把鹰的眼罩摘掉,这时候猎鹰由于饥饿便去抓捕猎物,美餐一顿。之后它捕的猎物便不让吃,夺过来,到最后才能吃。经长时间的训练后,鹰飞不跑了,羽毛全部松开。十五天后,被驯化的鹰在房内做试验。如鹰能来,就可到外放鹰去。俗话说“鹰饱不抓兔”,给鹰每饱食一餐,可半月不食。还有不见猎物时不揭眼罩,不解脚绊。鹰不出猎时,平常就戴眼罩,蹲立时双翅交叉,双肩宽而下垂。鹰狩猎的场面才叫人神往。猎手,左手架鹰,右手扬鞭,马蹄飞落,猎狗疾跑,猎手紧盯猎物不放,送到场地,疾速地揭开鹰头上的眼罩,扯去鹰脚上的皮锁镣,一声唿哨,那饥不可忍、紧锁发狂的猎鹰,像箭一般地腾空而起,每当扑食猎物俯冲下时,宛若射出子弹一般速度抓去惊窜的猎物,迅猛异常。任何猎物遇到猎鹰都会腰断骨折,无论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都会被猎鹰生擒活捉回来。从外表上看,觉察不出鹰有多大特殊之处,实际上鹰的眼睛极其敏锐,连狼都自惭形愧。不说早期驯养鹰,就如今调教一只鹰也十分困难。 鹰舞是流传于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具有模拟动物代表性之一的传统舞种。鹰舞在哈萨克人群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鹰舞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传统节日还是日常娱乐,无论舞台表演或草原欢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在冬不拉的弹奏下即兴表演,有很广泛的群众性,在鹰舞动作表演过程中通常会有模仿架鹰出猎的情景。

哈萨克族鹰舞的生活意义便体现在这种架鹰出猎交流的情景中,又显露在关怀彼此的感情对话中。

三、风格

笔者屡次访问伊犁歌舞团与县文工团采风,观看表演。鹰舞,作为哈萨克民间舞蹈的主要代表类型之一。鹰舞主要表现鹰在天空翱翔,暴风雨的搏击刹那间从高空俯下,猎取狐狸和兔,一忽儿又落在湖畔木桩上栖息的情景。用艺术地肢体语言施展了它的奋勇精神,坚持不懈,最终取得狡猾猎物的艰辛历程,刻画出了十分生动的舞蹈场面。这些舞蹈给观众传达出一个信息,即:哈萨克这个民族以鹰象征着不畏艰难精神追求。鹰舞的造型体态大致上是以模拟山鹰为基础,以鹰的习性与动态为主。哈萨克鹰舞主要以4/2或8/6拍节奏为主,以音乐来渲染舞蹈。通过与舞者及老艺人们的交流,对鹰舞的步伐、双臂以及头部做了以下分析。鹰舞的步伐多采用点步、蹉步、移步、踏步、小踢步等。随着音乐节奏的强弱、旋律的转换、节拍的起伏、情感的抒发,舞步随之而灵活应变。舞蹈表演中广泛使用点步、蹉步。点步,小而轻快,节奏鲜明。磋步,顿磋有力,踏地为节。鹰舞的蹉步是具有典型性的,它利用节奏的鲜明对比,在平缓的舞步间转换灵活,骤然顿蹉,雄沉有力。小踢步,轻踢快收,脚背绷起。踏步,刚劲有力,抬踏有序。舞者的双臂是模拟鹰翼,用肢体语言再现山鹰的动态与神情。鹰舞的双臂一般多釆用振起双臂、上下浮沉如同山鹰巡游山间谷地予智予雄。轻舞双臂,绕臂插肩如同山鹰自由快意生动有趣;两臂舒展,双臂后举如同山鹰纵身飞向蓝天豪迈雄壮;上空盘旋,俯身转体如同山鹰在天空中俯冲觅食思维敏捷。

许多舞蹈动作是来源于生活中,一个舞蹈动作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深刻得反映着哈萨克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理想。 舞蹈表演中的矫捷舞姿,时而如骏马奔驰,漫步草原;时而如一箭双雕,机智灵敏,时而似英雄勇士,战死沙场。时而似娴熟的飞行家,翱翔长空。鹰舞在铿锵有力的战线中,又不时渗透着风趣幽默的情调。舞者那目光如炬的眼神,那轻快灵活的挥臂,那脚下敏捷变换……无不传送和流露出舞者情感的诉说,将哈萨克人既聪慧而又风趣幽默的游牧民族性格表现得浓墨重彩。笔者总结出鹰舞的风格特征:两膝多弯曲,上身平趴展。脚下步伐换,双臂多挥动。拧腰多躬身,点头颔首抬。含胸多缩肩,收腹自然吸。

风格特征是每个舞蹈的灵魂,鹰舞的独特风格特征在鹰舞的表演中起着核心的力量。

四、英雄

哈萨克族人民自古以来引以为重并代代相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项传统的狩猎技艺,就是利用各种猛禽捕猎野兽和飞禽,哈萨克人民称其为“萨亚提”。[7]在古代猎鹰是哈萨克人民的得力助手、忠诚伙伴、精神支柱,就是英雄的象征。所展现的是英雄的拼搏,锻造出一种临危不退、顽强拼搏的英雄精神。鹰在哈萨克人民的心目中,是衡量英雄能力大小的标尺。鹰不仅是英雄磨练自己的精神支柱,还能砥砺自己的意志。自视为强者都酷爱草原上的雄鹰,因为雄鹰能显露出强者的风貌。鹰就是英雄的产物,是哈萨克等草原民族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正是鹰的出现,鹰不怕畏惧的精神创造出英雄无数个辉煌战功,形成了哈萨克人民对鹰的崇拜。

有鹰之前,是人捕鹰;有鹰之后,是鹰捕猎。人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在万物面前处于主动,与人得到鹰息息相关。人有了鹰就能在更高层面上施展捕猎技能,狩猎的效益也就大大增多。许多动物原先是无法猎获的,如恶狼、狐狸等,但有了鹰,却成了瓮中之鳖。人驯化了鹰,才能真正超越了动物,强化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我主动意识,强化了人战胜危险的自信心,激起了人的一个又一个文学艺术的畅想。[8]

哈萨克族对鹰一往情深、惟其尊贵。离开了鹰,草原文化就会显得单调许多。鹰是哈萨克人民的忠实伙伴,是哈萨克人民所向披靡的真挚战交。正是这种忠实、真挚,哈萨克鹰舞才能在大草原——这个人类历史文明的交叉路口,自然环境与文化传承下繁衍发展。透过鹰舞的肢体语言、舞蹈语汇,我们可以看清哈萨克人背后对崇拜英雄悠远的历史足迹,用肢体语言的解读突现哈萨克人族群内部的认同。同时,老一辈口口相传英雄形象的勇气胆量,对鹰舞的创编也是新的基因吸收与影响,从而丰富了编导对舞蹈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自身肢体语言的表达,使得更加明确了英雄形象的认同,也更展现出鹰舞自身艺术个性。 在当今鹰舞的表演中不管是作为舞蹈性质的舞台艺术化表演,还是作为生活性质的大众民间化表演,其舞蹈背后意义都是歌颂英雄、赞美英雄、谱写英雄的象征,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为了舞蹈表演而表演。鹰舞给哈萨克人民在生活上的陪伴,给草原文化带来的影响,对英雄精神力量的解读,无论是让我们对哈萨克族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都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五、自由

哈萨克鹰舞,它象征着英雄、自由。唐加勒克的诗歌《雄鹰展翅冲云霄》就表达了这样的意义:“群山和峡谷传来阵阵回声/城镇一片狼藉烟尘/勇敢的壮士们揭竿而起/像冲垮堤岸的山洪/燃烧的武器挑着仇恨/呐喊声声都去迎战厮拼/发起冲锋公马种马都在前/随后又跃出三四岁的后生/雄性勃发直冲云霄/恰似天山展翅的雄鹰/阿勒泰大雕俯身禽猎/塔尔巴哈台游隼搏击长空/冲锋在前的阿克巴尔和色依提/为讨还血债倒在血泊之中/为了人民洒尽最后一滴血/人民垂着悲痛的泪水祭奠忠魂/雄鹰直冲高耸的冰峰/鸣叫声划破辽远的天空。”[9]扑汤蹈火的战马、遨游云霄的雄鹰,都是诗人用来表现本民族的出色儿女反抗压抑和寻求解放的英勇精神的表现。这种形象的意义反射出人的内心期望和精神自由的外在体现。

无拘无束的雄鹰在天上飞,而人却只能立足于脚下的大地,并被大地牢牢地吸附着,困乏与死亡又是生命中常存的偶然性。正是人们的身心受到外在环境变化与内在社会条件的双重制约与束缚,不自由成了人的生存基本状态,自由才成了人内心永远追求的欲望,即使是游牧民族,也会常常陷于这种困厄,对各种不自由的被困意象关注与表现,也传达着哈萨克人对自由鲜明而又突出的渴望。雄鹰在文学中的形象描绘与精神赋予,始终传达着人类自身的情感寄托和渴望自由的憧憬。自由是人类内心恒久的追求,于是,雄鹰是不受拘束的动物之一就常常成为哈萨克人表达内心向往的一种心灵寄托。

在鹰舞独舞双人舞表演过程中,模拟了雄鹰展翅和风浪搏击的形态,俯冲飞下觅食的情景。空中展翅滑翔等动作,都是在舞动中对表达出生命自由的向往,是哈萨克鹰舞的精神意义。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鹰舞舞蹈表演过程中,关于那些舞姿柔美、动作轻巧、神态动人的舞者,围观的观众都会目不转睛地欣赏舞者,也会报以掌声,这些鹰舞高手,都有极为自我个性的舞蹈动态,要么脚下步调转变矫健而不乱,要么臂膀高低扇动而不快,要么旋转敏捷而不移,要么表演神态多变而不慌。有趣的是,不管是鹰舞高人还是一般舞者,无论是老少青年所有的表演者,都保持着鹰舞典型化的体态。“双腿半蹲屈膝”“双手挥动起伏”,肩部随着哈萨克典型的鹰舞音乐节奏而变化,用音乐渲染鹰舞的气氛,即便是在年老的舞者间,这种略显“屈膝“的舞蹈体态也明显突出。每一位舞者无论是业余与专业(指学院派训练)都自然地随着鹰舞节奏的强弱,旋律的变化,自由地舒展自己的臂膀似雄鹰的双翼在空中展翅翱翔,自在地变化脚下的步伐似雄鹰在地面展翅欲飞,自然地原地快速旋转似雄鹰在草原上空自由飞翔。哈萨克文化中的舞蹈文化,是在哈萨克族历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下构成的,其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源缺少,生存环境匮乏,使得哈萨克人民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拜,所以哈萨克人在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到了一种与之相贴切的理想生活方式:那就是如鹰一般,拥有展翅俯冲直穿猎物的雄心。几千年来锤炼而生的生活开拓;是哈萨克人在草原美景和草原动物形象中的刻画与情感的表达。

这种舞动中对自由的向往,是哈萨克族鹰舞的精神意义。

六、弥合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最有情趣的莫过于架鹰出猎,崇尚自己活性力量的精神追求,拥有自己的民族内在的文化传统。然而,这只是用来维护共同文化取向、共同民族情感、共同价值观念,从不将其当作与异质文化阻隔的界限,更不以此为遵循把异质文化的卓越成分谢绝于门外,他们是包容性民族,能海纳百川众多文化的精髓,能缔造常人难以想象的事迹。与其他突厥语一样,哈萨克语在类型学上属粘着语,在系谱上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组。虽然哈萨克民族形成于 15 世纪,但在此之前,她已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她是以古代突厥普恰克部为核心,融合吸收了原居住在哈萨克地区的古代塞人(乌孙人、康居人、粟特人)和西突厥诸部,13 世纪后(金帐汗国时代)又融合了一部分蒙古部落而发展形成的。[10]在这样一个多族源融合的哈萨克民族,其传统思想观念所受的巨大冲击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而考察中我们也的确深刻的认识到草原游牧文化的折射、驯鹰文化影响、对英雄的崇拜、自由的向往。正所传衍着哈萨克民族传统的思想认识,情感沟通与文化知识的新挑战。 哈萨克族民众拥有不同的审美意识、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对于民族过往的历史记忆也是不同的,随着经济的进步,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同将导致哈萨克人民世代之间的巨大差异。如老一辈哈萨克人在他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对祖辈生计方式的延续;新生代的哈萨克更多追求现代生活的向往。老一代哈萨克人认为,“鹰舞”承载着民族历史的使命,是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显现着民族内部生活的方式,是神圣而严谨的。而新生代的哈萨克族认为“鹰舞”是时代发展、民族进步的象征,更是代表着经济向前发展的符号。不同的审美意识、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这些“不同”必然会使不同的哈萨克人对鹰舞出现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因而也就造成了哈萨克人之间的文化断裂,而鹰舞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常为哈萨克人的节日、欢聚的场合中表演。鹰舞表演让不同辈分的哈萨克男或妇,老或少有了一个相互沟通、理解的场域。将观念不同的老一辈与新生代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相同”的“舞蹈场景”,从而进入精神世界的交流。肢体语言的配合,眼神传递的对话,表情之间的流露,从而实现“不同分歧”中的“趋同理解”。

鹰舞表演的过程中,让老一辈在跳舞过程中感受新时代发展的变化,让年轻者回到民族历史的结点感受不曾经历过的历史记忆,内化为自己的肢体体验。于是,不同思想观念的哈萨克人,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代际间的传承、分化、裂缝,在鹰舞表演互动过程中得到了弥合。

七、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化也在个体人格上留下了很深记忆。[11]因此,对哈萨克鹰舞肢体语言所呈现的精神意义进行阐释、解读,就是为了理解哈萨克族人时代的精神变化,传衍哈萨克人生活的智慧结晶,洞察哈萨克人的生命哲学启示。舞蹈剧目亦或学院派舞蹈教学组合的创编价值所体现了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不免狭隘了由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游牧民族体态语言中接受、理解和外扬出的力量。这种反思性的新知是我们对自己现代知识和理解的激发和挑战。这就是由一个较少族群舞蹈事项所派出的一种文化征象。假如,这种新知性的反思有实际作用,并能有利我们的生活实践中,那么鹰舞的内在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的促进,便为我们拓宽了鹰舞的人文价值意义。

[1]袁雅雷.哈萨克族的金雕猎鹰揭秘[N].天山网 2014-3-24(03).

[2]阿热爱依·努尔塔依.哈萨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济南 山东大学2012:26-27.

[3]明伟.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J].中国民族教育 2007(02).36.

[4]孟驰北.草原文化与西域艺术散论[J].文艺研究 1995(05):129-137.

[5]陈世悌.巴里坤哈萨克民间歌曲乐曲舞蹈[M].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2013:40-45.

[6]《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巴里坤哈萨克斯放自治县概况[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30-35.

[7]拜山·纳马兹别克.哈萨克族猎鹰初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1994(04):44-50.

[8]黄中祥.哈萨克英雄史诗中的骏马形象[J].西域研究 2008(04):89-93.

[9]乌拉赞拜.吴孝成主编 唐加勒克诗选[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20-25.

[10]耿世民.哈萨克文化述略[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3-7.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Eagle Dance of Kazak in Xinjiang

REN Hui-t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China )

The research on eagle dance of Kazak in Xinjiang is less; especially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eagle dance art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e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e cultural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Kazak eagle dance,bringing theoretical value to the perfection and enrichment of this study.

Kazak; folk eagle dance; culture

J722.2

A

CN22-1285 2017

029-035-07

10.13867/j.cnki.1674-

5442.201 7.02.05

任慧婷 1992- ,女 湖南城市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孙佳宾)

猜你喜欢
哈萨克哈萨克族雄鹰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