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俨峻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严重心脏病变之一,其具有发病较快、进展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等特点。该病症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所引发的,心肌在长期缺血、缺氧环境下会出現功能障碍或坏死,因而发生心源性猝死。本文即是研究联合降脂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如下为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为期,共选择患者110例。对比组中男:31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中最大者83岁,最小者45岁,中位年龄为(62.47±3.86)岁。研究组中男:33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中最大者85岁,最小者41岁,中位年龄为(62.35±3.9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患者重组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55例。为其中一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式,即提供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给药速度为5μg/min,随后每隔5min提升5μg/min,直至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异常缓解为止;阿司匹林则采用口服方式,起始剂量为300g/d,服用4d后可将剂量降低为100g/d,该组患者数据记对比组。
另外一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降脂溶栓治疗,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托伐他汀,其中尿激酶采用静脉滴注治疗,将150万U尿激酶加入到生理盐水中,每天给药剂量为200ml;阿托伐他汀采用口服治疗,单次服用剂量为20mg,在每晚睡前服用即可[1]。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趋于正常,不影响生活。治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心电图异常[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代表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比组47.27%,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胸部疼痛感缓解时间为(1.82±0.47)h,明显低于对比组(14.47±2.06)h,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T=44.4003,P<0.05);研究组患者心电图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为(1.47±0.33)h,明显低于对比组(9.76±1.15)h,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T=51.3872,P<0.05)。
3.讨论
当前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现代人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加之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使得冠心病及相关并发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急性心肌梗死是冠
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由于患者心肌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下,引发心肌功能障碍或坏死,因而容易造成心源性猝死。常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起到调节血压和心率的作用,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但未对心肌梗死的发病源头进行治疗,因此整体效果较差[3]。
降脂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血管中脂类物质(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并对血栓进行溶解。尿激酶属于丝氨酸蛋白的溶解剂,可有效对血管内的纤维蛋白进行有效地降解,从而起到抗凝溶栓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则是一种可阻断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药物之一,其可以提升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速率,进而发挥其调节血脂的作用,而血脂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指标,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有效降低患者冠心病的恶化程度,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生存状态[4]。将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溶栓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环境。
参考文献:
[1]游波.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7):2883-2884.
[2]邓燕玉,黄莉,常翠.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8):125-126.
[3]王金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15-117.
[4]颜红凤.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