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一起构成企业价值。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元素与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密切相关,在企业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企业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致使一些问题突显,拉大了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差距。本文从阐述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点入手,深刻剖析企业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合理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 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经营成本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可见,固定资产最基本的特点在于企业持有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非直接用于出售。此外,固定资产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直到报废前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其使用奉命虽然较长,但终究有限,在有限的使用年限内,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还会因磨损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形式体现。因此,固定资产还具有实物形态的不变性、使用寿命的有限性和价值存在的双重性特点。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账卡登记不及时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处置、计提折旧等管理,都要根据不同的方式,采取相应的方法,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即在固定资产等相关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上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同时,每次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盘点若出现账实不符,经批准处理后都要及时登账设卡。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账卡登记不及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混乱。
(二)账、卡、物记载不一致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做到固定资产的账簿记录、卡片记录和实物相符是最基本原则,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将三者进行核对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实际工清查结果往往出现账、卡、物不相符现象,或账大于物,或物大于账,或卡片记录不详、不准等,造成了账、卡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三)产权关系不明
固定资产在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划转调拨时,如相关手续办理与实物调拨不能同步或未及时到有关部门登记过户,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产权关系不明,实物已转移,而所有权尚未转移;如果企业无偿接受社会捐赠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极易造成固定资 产的产权流失到个人手里;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已到期,因有关手续不完备无法按正常程序报废也会形成账物不实、产权不明。
(四)资产管理出现时间空档
当固定资产的负责人、使用人、保管人等有关责任人发生变动时,在履行交接环节时若出现脱节,如移交人认为已经移交不再管理,而接收人尚未进入管理状态,会导致固定资产在某个时间段出现管理空档现象,也不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情况。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剖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重视不够、认识不清问题,也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问题,还有内部管理松散、责任人专业素养不高和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一)主观重视不够,责任意识欠缺
固定資产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用较大比重,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厂房、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等必不可少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条件,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和效益。而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最终导致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执行力不足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何管理、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固定资产,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仅凭主观意志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办事,虽然简化了程序,但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导致漏洞百出。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制度健全,但在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大打折扣,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或执行力不足,应有的管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专业人员素养不高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具体管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差距甚远,甚至对固定资产内涵不清、范围模糊、标准把握不准,增加、处置和计提折旧等核算方法不明。因责任心不强也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流失、数据统计不实等问题。
(四)内部审计监督不力
开展企业内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能有效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管理规范。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和强劲的组织保障,致使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些企业即使在审计中发现若干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并已形成审计报告,但没能及时针对审查出的问题做出相应地整改,问题始终也得不到解决。
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有效开展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安全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企业应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清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相关责任人要履职履责,确保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人监督。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得以有效落实
企业应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从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使用、保管、调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办法来约束,按相应的工作规程来执行,确保做到事无具细,样样有章可循。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使各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
(三)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知识的更新要与时俱进,一是要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明确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知识、要点;三是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达到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知晓,对本职工作要精通。
(四)加强内部审计,及时整改
企业可每年进行一次突击性审计,将固定资产的实物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账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相符,利于规范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能及时发现溢余或短缺情况,并及时对盘盈或盘亏做出相应处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特别是企业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及时核查,办理相应的资产移交手续,并有监交人在场,确保人走、物在、账清。内部审计要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五)使用管理软件,实现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引入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一是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進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二是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对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并建立分级核算制度,实现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电算化管理;三是以会计软件为依托,做好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耿金岭.《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郭继宏.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J].国际商务财会,2007(04) .
[3]巫绪祥.固定资产清理对营运资金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5(03).
[4]王霞.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及所得税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09(22).
[5]许莉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益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3,2.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