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公平的因“材”施教原则研究

2017-03-25 20:13顾志勇殷政翠
成才之路 2017年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提升公平

顾志勇+殷政翠

摘 要:课堂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理论拥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文章为重新解读“材”的内涵提供新视角,是让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穿越历史尘埃,展现时代光芒的新途径。

关键词:因材施教;公平;教学质量;提升;新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20-02

所谓公平,简单的说就是公正而不偏袒。在200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协助其成员国制定教育政策等目的而准备的文件中,教育公平的定义为:“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正(fairness),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第二个含义是覆盖(inclusion),就是要保证所有的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这也就意味着教育公平一是要做到使人充分发展。就是给每一个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并突出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的个性,促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充分与自由发展;二是要保证所有的人都受到最基本最低标准的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坚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这里的因材施教应该是基于教育公平的现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下面,本文从四个层面研究因材施教中“材”。

一、第一个层面的“材”是课程标准,即因“课程标准”而教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涵盖了“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教学领域的核心内容。要实现区域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平等,课程标准是“保证所有的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的纲领性教学文件,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如果各个学校、每个教师将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位了,那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第二个层次的公平。所以,课程标准理所当然应成为教学的依据、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标准实施水平是教育公平和教学公平的体现。课程标准实施越充分,教学就越公平;反之,教學就越不公平。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就应该深刻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二、第二个层面的“材”是学生,即因“学生”而教

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受教育权利的享有者。要实现教学平等,首先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丢。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能因为学生家庭、老师好恶、学生表现等原因,产生教学歧视、教学遗漏而导致教学不公。其次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智力水平、认知速度、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差别化对待。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藐视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实际上是因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导致了教学的不公平,于是就会在同样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吃不了”“吃不饱”“吃不好”的现象。要使学生“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教师可以从一下这几个方面来做工作。

(1)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应该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要研究所要教学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只有了解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保持公平,教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经常审视“我了解学生吗”“我真正了解学生吗”“我要研究学生的哪些情况呢”……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研究学生学习的喜好、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意志品质等,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学生的任务,对每个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人。

(2)分层教学。在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可以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分班,分班教学的好处就是能安排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相互之间水平相差不大,学习交流起来效果较好。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实行同质分组,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分类指导和辅导,缩小班内学生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分层走班制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分层教学实践。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在某学科教学时,将全年级学生按学生该学科“最近发展区”的现水平进行分层编班教学,这样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促进该学校该学科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3)升留级制度。留级和升级这两种制度,也是缩小班里面学生能力差距的办法。留级的目的,是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重新学习的机会,来掌握以前还未能掌握好的知识。这是一个巩固强化的过程,为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跳级就是让高智力、好成绩的学生施行跳级政策。由于他们的能力远远超过了自身所在的阶段,完全有可能让他们通过超前学习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样,不仅能够缩小班内学生的差距,还有利于跳级学生的身心发展。

(4)个性化的辅导。这是最具有针对性教学的途径,也是教学成本最大的形式。为保证教学的公平,教师只有在保证“大多数”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在个性化的辅导的量和时间上进行适度控制。

(5)增开选修课。选修课“适应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多样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能拓展学生知识的领域,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参考,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第三个层面的“材”是教师,即因“教师”而教

教师素质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要实现教学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重要因素之一。从教师层面来说,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提高教学质量。(1)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教师自学、参加培训进修、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义务素质。同时,教师要以人格的魅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技在教学中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2)建立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安排教师轮换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以保证各校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差距,改善贫困地区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效果。(3)实行大备课教研制度。实行年级、学校、区域间等多层面的大备课制度,可以实现教师间的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4)实行模块化教学。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学科教学特长,实行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以优质的模块教学来实现整体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第四个层面的“材”是场景,即因“场景”而教

这个场景指的是教学场景,这个场景是由多种“材”组成的教学情境。同样的教学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设计适宜的教学问题,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场景的变化适时生成教学,才能恰到好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管子·形势解》中说:“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公平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追求公平、实现公平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追求教育公平,坚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宇环.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因“材”施教新解[J].教学与管理,2014(33).

[2]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01).

[3]夏正江.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04).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提升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笨柴兄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公平比较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