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平台的设计

2017-03-25 04:19李松佳徐飞
价值工程 2017年8期
关键词: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

李松佳++徐飞

摘要:“微课”又名“微型视频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Abstract: "Micro course", also known as "mini-video course", is a new online course resource which is constructed and generated based on subject knowledge. "Micro course" takes "micro video" as the core, and includes "micro-teaching plan", "micro-practice",

"micro-courseware", "micro-reflection" and "micro comments" and other supportive and scalable resources matching the teaching, so as to form a semi-structured, web-based, open, contextual dynamic resource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微课;在线学习;网络课程

Key words: micro-public number;micro-class;online learning;network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86-02

0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以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模式,“互联网+”在教育界的应用越来越广,引起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手机作为人们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让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同时,腾讯开发的微信作为智能手机用户几乎必备的应用软件之一,由于其便捷性和安全性使得微信在高校学习群体中十分收到欢迎。据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微信已经成为广大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社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依托微信平台进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可能。

1 系统架构概述

本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设计,通过此平台任何人都能轻松成为课程开发者和课程使用者。其特点是用户群体基数大,并能在简单易用的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等媒体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成人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需求。

微課移动平台的对用户交互实时性体验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微视频点播、微试题在线作答还是微投票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在高响应下完成请求的服务;且微课平台往往运营后面临高并发用户数的请求,因此对后台服务端的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上面的性能要求,微课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其架构图如图1。

每一个模块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面,形成分布式架构,以避免由于单台服务器的请求压力过大而不能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此外,由于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在磁盘当中,而磁盘的访问速率很低,为了避免高并发情况下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成为系统瓶颈,系统中引入了缓存系统。该缓存系统中的数据存放在内存当中,将一些用户经常访问的热点数据,如微课系统的主页信息、课程列表等数据存放在缓存系统中,用户获取时直接从缓存取得即可,这样可以大幅提高获取数据的速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引入了缓存系统,在业务处理层需要增加对缓存系统数据及时更新的操作逻辑,并且在缓存系统中一旦没有获得到相应的数据,即当缓存击穿后,要加以适当的逻辑让业务层从数据库中去获取数据。

2 系统所用技术概述

在技术实现上面,系统主要采用当前流行的SSM组合,即Spring框架、SpringMVC框架,结合Mybatis框架(支持普通SQL查询、存储过程、高级映射的优秀持久层框架),完成系统逻辑功能,使用Redis内存缓存系统作为缓存,并采用Mysql存储数据。不同框架的结合关系如图2。

主要模块分为四块:用于WEB前端页面展示的模块、以Spring框架为核心用于统筹管理项目的控制模块、以SpringMVC框架为主实现每个用户请求均有对应的业务处理模块来响应、以MyBatis框架为主的数据管理模块。后期WEB项目完成后做项目扩展时,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接口来访问微课系统。要完成这一功能,可在项目完成后在微信公众号官网对微课系统申请认证,认证通过后用户便可使用OAuth2.0进行授权管理,直接通过微信号便可登录该系统,免去用户注册账号的麻烦。所谓OAuth(开放授权)是一个开放标准,允许第三方网站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访问在用户在服务商那里存储的各种信息,而这种授权无需将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该第三方网站。OAuth 2.0允许用户提供一个令牌给第三方网站,而不是用户名和密码,一个令牌对应一个特定的第三方网站,同时该令牌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访问特定的资源。这样,OAuth允许用户授权第三方网站访问他们存储在另外的服务提供者上的信息,而不需要分享他们的访问许可或他们数据的所有内容。

3 系统部署策略

微课移动平台拟对标准的微信平台架构进行扩展,提出一个在微信服务器和网站服务器群之间进行服务调度的平台,服务调度平台负责微信服务器与网站服务器群之间的调度及消息通讯。主要目的是负责接收微信服务器的请求,并根据请求调用网站服务器群中的服务器。服务调度平台的引入可以将分散的网站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服务器调度管理、服务器资源管理、服务器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使用Nginx开源软件来实现一种动静结合的负载均衡策略。实现系统在多台服务器上部署,协同工作,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容灾能力和处理能力,解决系统单点部署的缺陷,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4 总结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微信类的新型媒体也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移动设备中的应用,如果相关的专业人士能开发大众普及类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准备过程和对其的反复修正,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制作“微课”视频需要运用到剪辑、录制、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此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微课”正以其不可阻挡之势走入我们大学课堂,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讲堂和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自主轻松的学习,从而提高其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具有较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EB/OL].[2015-07-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2]TechWeb.com.cn.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想知道的都在这儿.http://news. mydrivers.com/1/432/432676.htm.2015.6.1.

[3]杨频萍,王拓.“零手机”,能否拯救大学课堂[N].新华日报,2015-05-04.

[4]杨叶,陈琳.基于PhoneGap的跨平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5]向曙曦.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实践[J].当代继续教育,2015(33).

猜你喜欢
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