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2017-03-24 00:30岳陈军吴瑞英吴芳杰张蔷
考试周刊 2017年8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建设

岳陈军 吴瑞英 吴芳杰 张蔷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岳陈军 吴瑞英 吴芳杰 张蔷

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而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通过辨析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分析现状发现瓶颈,以校园文化为出发点,提出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校园文化视角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路径。

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增长速度从约10%的高速增长向约7%的中高速增长转型,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自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创业教育概念后围绕创业教育的文化体系便逐渐形成。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多数高校掀起创新创业热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步伐,打造创新创业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高校应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启发引领功能,发掘学生潜力,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人才,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后盾。

一、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关系辨析

(一) 校园文化解构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校园文化是建校以来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和传承价值的优秀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物质文化是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制度基础,行为文化是执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首创冒险精神和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的实用教育。

(二)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关系辨析

文化与教育是共生的,一方面教育是文化传承载体和创新源泉,另一方面文化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饰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产生须有物质文化基础熏陶。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可促进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成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具有反作用力,可充实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度,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也顺应而上。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脱节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末初有起步,故很难融入到已形成的高校文化中。多数高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且理念相对滞后,没有打造适合创新理念的新校园文化制度。“老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合作实践教学等新理念却与校园文化产生脱节。

(二)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创新能力和对校园文化认识不足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瓶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但专业教师多半以科研为主,知识结构单一,又没有经过创新创业培训、缺乏相关经验,很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校园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多数教师不能将文化与教育结合,使之与教学和校园文化脱节。

(三) 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综合考虑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重学轻术,重普轻职”现象较普遍,各部门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教育机制,未能与时俱进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脱离高校文化及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文化未能较好融于校园文化,未能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发挥作用,未能形成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

(四) 课程体系不健全

校园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不少高校没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没有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课程体系,只通过简单重复建设课外活动或讲座推进此工作。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上升至深学科层面,不能与校园文化同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科学课程建构体系。

(五) 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校园文化着重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却很少能深入社会加强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极强,要成功开展须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导向。多数高校缺乏足够的实践基地,缺少以创新创业大赛、论坛等为依托的实践形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创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创业活动成为“纸上谈兵”。

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一) 传统教育体系融合创新教育价值理念,发挥校园文化启蒙引领功能

传统教育理念是老师讲学生听,是“要学生怎么样”的模式,当下应关注“学生要怎么样”。学校应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及时更新文化制度,以造就新型人才为目标,激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观念的新形势校园文化。教师授课应广植创新元素,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可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教学等组织学生参与,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中,发挥启蒙带动功能。

(二)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育人功能

学生培养质量与教师密不可分,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与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分不开,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培训,强化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打造有想法的优秀师资队伍刻不容缓。

高校应明确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培训定期考核,建立多领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融创新教育于课堂教学,融创业思想于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更浓厚,导向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三)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渲染激励功能

创新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导向激励功能是当务之急。学校可侧重挖掘创新创业模范,通过作品展讲座分享等形式在全校宣传,将成功案例深入学生身边,使学生感觉创业并非遥不可及,转变创业观念。还可通过学报期刊、广播宣传国家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及学校扶持措施和取得的绩效。

(四)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功能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创业教育须在校园文化上找途径,课程建设上找方法。可设置合理学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例,与专业基础课有机结合。同时充实校园物质文化,增加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拓宽选择空间,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还可在超星平台推出资源共享的开放课程建立学习认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专家论坛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开设创新创业公共课,实现全面覆盖,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功能。

(五)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发挥校园文化行为塑造功能

校园文化不应只是注重思想意识的第一课堂,还要有丰富的二课实践,通过各种创新行为发挥塑造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提升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建设训练中心、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作为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成熟。带动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导航站、俱乐部等部门,举办论坛等别致校园文化活动和创新苗子工程等专题比赛,充分锻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 结语

在高校培养新型人才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两条缺一不可的并行轨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使校园文化的宣传引领导向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创业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地实践提供平台。

[1]李洪波.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4-55.

[2]陈航.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评论,2015(9).

[3]冯江博,薛妮.浅析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4]化磊,焦红良.校园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

[5]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

[6]王静.浅析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9).

[7]陈松洲,沈民奋.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5).

[8]谷家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及措施——以滁州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

[9]袁渭锟,王满四.作品导向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高教探索,2016(7).

[10]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1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26).

[12]张晓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滁州学院学报,2013(1).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04

[14]郝刚,陈淑花.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J].教育与培训,2017(1).

岳陈军,吴瑞英,吴芳杰,张蔷,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大学生建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