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婷
构建开放课堂 促进自主探究
汤晓婷
小学数学学习是小学生建构自身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构建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放课堂;自主探究;学习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1.精心准备学习内容,构建开放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释放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才能,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为此,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深入研究。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笔者就利用8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开放性的内容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不相同,为什么体积都是8立方厘米?
生:因为拼成的长方体都含有8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师: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你是怎样拼起来的?
生:沿着长摆4个,沿着宽摆3排,沿着高摆2层。
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生:24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这个长方体中包含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师: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你能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出这个长方体,再算出它的体积吗?
生1:我发现长方体中包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总个数恰好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数的积,比如长8、宽1、高1的长方体体积就是8×1×1=8(立方厘米),我猜测这个长方体中一共有 10×8×6=480(个)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480立方厘米。
生2:我想这个长方体沿着长可以摆10个,沿着宽可以摆8排,沿着高可以摆6层,所以一共可以摆10×8×6=480(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480立方厘米。
师:你同意他们的想法吗?
生(齐):同意。
只要开放课堂的学习内容,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去谋求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
2.努力创新学习形式,促进自主探究。
过去,我们较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形式,忽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以为只要记住最终结论便可以了。其实这是片面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常规教学是教师通过出示问题情境列出算式,通过尝试发现口算方法,再针对性练习理解和巩固算法。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探究不够充分,学习过程相对被动。为此,笔者通过学生自主编题创新学习形式,从而促进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两位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每人在心里想好一道题,再交流。(第一次编题)
生:25+42,37+56,24+18,52+29,32+21,18+29,……
师:你能把这些题进行分类吗?
生:有的是进位加法,有的是不进位加法。
师:左边的同学编一道不进位的加法,右边同学编一道进位的加法,你们在编题时有什么发现吗?(第二次编题)
生1:我编的是不进位加法,个位加个位不能满十。
生2:我编的是进位加法,个位加个位是十几。
师:你能编一道得数是五十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吗?(第三次编题)
生:30+24,15+36,20+38,27+25,12+43,38+16,……
师:要想符合要求,你是怎样思考的呢?
生1:我想编不进位加法,所以十位加十位是5,想到了 3+2。
生2:我想编进位加法,所以十位加十位是4,个位加个位要满十进1。
通过几次不同层次要求的编题,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且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特别是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区别与联系。
3.积极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主要空间,这里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课堂学习中,教师如果巧妙创设认知冲突,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下“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笔者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经过旋转后分别变成圆柱和圆锥?
师:旋转得到的圆柱和圆锥是什么关系?
生: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师:也就是它们等底等高。
师:猜一猜,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生1: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
生2: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3: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
生4: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不到一点。
师: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你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吗?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来验证?
在认知冲突的背景下,学生的探究欲望立刻被激发出来了,所有的同学都积极投入到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的研究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只有自己去探究、实验、讨论,去重建认知结构,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G623.5
A
1005-6009(2017)-0066-02
汤晓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京,210000)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