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冈市展辉学校 张秋锦
锐风向
与君生离别
湖南武冈市展辉学校 张秋锦
先从那间屋子说起吧。当它还是一间厨房的时候,属于奶奶。奶奶经常会站在灶台前,把白色瓷砖一点点擦干净,直至它们和发黑的水泥泾渭分明。
厨房的墙面是黄色的,看得出里面掺着碎草。灶台后面的墙面是黑的,对面墙壁也是如此。被煤烟熏黑的墙上写着些毛笔字。那时候,我站在墙前一字一字地念:“为都张,什这秋,么样和。”后来我才知道,在我家住在老屋之前,是大伯一家住在这儿。那时的灶台就在如今灶台的对面,所以那面墙壁也是被熏黑的。那时我也才知道将那些字竖着念:“为什么,都这样,张秋和。”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堂姐秋和站在灶台后一笔一画写着毛笔字的样子——但我还是有太多的不明白。
厨房左边的墙上打通了一个20厘米见方的洞,洞口的另一面,是李奶奶家。平时两家互相借什么东西,就可以通过它。大人们站在那里,洞口刚到脖子那儿,往洞口说话时,就得弯下腰。童年时的我则需要搬个凳子站在上面,才能看见对面。李奶奶的儿女总是带着许多东西来看她。那时候,那个洞口就像魔术袋一样,能为我“变”出各种各样的零食来。
奶奶没有李奶奶那么老,但她先去世了。有一次,奶奶在灶台烧水,我坐在她的膝盖上。奶奶又像从前无数次那样说:“奶奶比李奶奶年轻,但身体比她差多了。锦儿啊,你说奶奶和李奶奶,哪个先死啊?”农村里的老人一到了六七十岁,就整天把“死”挂在嘴边。那次我经过逻辑分析,便说:“奶奶你先死。”奶奶也只能哈哈笑几声。后来,奶奶躺在病床上时,总是不断提起这个回答,口气仍然是开玩笑的,却隐隐有几分认命的意思。
外婆走的时候,我已经懂事,上小学四年级。
外婆总爱说她小时候的事:家里穷,父亲又嗜赌,甚至把家里最后一床棉被也输掉了。寒冬腊月,还是小姑娘的外婆,穿上所有能穿的衣服,盖着仅剩的两床被单,蜷成一团,瑟瑟发抖。于是,从小到大,她给我做了很多棉衣棉被。一次次,她去店里挑棉花,选布料,送到她放心的老师傅手上。长大后,我不愿意盖她做的被子,又重又闷,哪有蚕丝被、羽绒被舒服?她做的棉衣也是又沉又臃肿,穿在身上活像一个土财主。每当外婆对我念叨“要加衣啦”“穿棉衣咧”,或是又絮叨一遍她小时候的事,我总会堵住耳朵说“烦死了”。我闭着眼睛,没看到外婆脸上的尴尬。
外婆在一个冷到结冰的冬天摔断了腿。她住进了医院。外婆的病情时好时坏,医生说不敢做手术,外婆年纪太大了。刚开始时还好,到后面,她的状况越来越差,常常陷入昏迷,偶尔醒来,就会叫我的名字。有一次,她夜里忽然醒来,拉着我小声地讲:“阿锦啊,樟木箱里还有一床被子,外婆帮你藏好的。不要嫌重,冬天盖了暖和。”我的眼泪快掉下来了——这床被子,她住院期间已交代我十几遍了。
外婆走后,我回了一趟老屋。那个洞还在,只是李奶奶喊我名字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人应了——其实也不会有人喊了,因为我回去的那天,李奶奶已经陷入重度昏迷,几乎没有了意识,只有胸口还在轻微地起伏。我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只好叫了声“李奶奶”。李奶奶的女儿说:“阿锦啊,奶奶已经听不见了。”那天李奶奶屋子里有许多人。我坐了一会儿就走了。当我再回去的时候,李奶奶已经离世了。
后来,我读到一句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这一切。我还想起堂姐小时候在墙上写下的“为什么,都这样,张秋和”。我一字一字地念出来,然后闭上眼睛。
秋和长大了,随后是我。
(指导老师:林睦会)
责任编辑:江 冬
锐 风向
千金作文
01与君生离别 张秋锦
本期锐点
04向大自然学习写作文 本刊编辑部 酷咖网 江 冬
名家访谈
11对话潘小松:译之无文,行而不远孙永庆
怎么读,怎么写
14绿叶扶花花更美 李仰臣
锐 佳作
青春涂鸦
18一场美丽的邂逅 薄睿宁
20被虫子毁了的课堂 吕齐治
22清明野外植物考察 袁雅文
心情壁纸
24小溪的四季 胡天悦
25我的朋友“痴呆咪” 段嘉婷
26睡神 夏洁薇
不同凡想
27倾听树叶的声音 李韫韬
集体亮相
28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学生作文小辑
诗年华
32夏夜 陈 静
32童年的路 邓琳豪
小说秀
33再来听你讲故事 陆煦耳
画作文
41夏雨 周哲妍
锐 视野
最经典
36微笑是人生最靓丽的一朵玫瑰 原 野
新发现
38提醒幸福 毕淑敏
世界那么大
42赖床君的瞌睡新闻台
古典今读·赵松讲坛
44何以“交感”而成诗? 赵 松
编者读者
47“千金作文”评委点评 魏 斌 史金霞冯与蓝 彭剑斌 孙智正 梦天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