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张 慧
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以《背影》为例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张 慧
观察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往往忽略了学生自身情感的表达与体验。同时,对于学生的审美感悟以及创造力的提升也不够重视,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对课文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今,在实际的教学课堂当中,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负责讲解而学生负责认真听讲似乎是一种很自然的情况。然而,我们首先要认识的是,课堂教学终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因此,学生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学最重要之处在于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试想,若是不给学生以足够的阅读、思考与感悟的时间,不留给他们充分、自由的讨论空间,那么,不论授课教师对于课堂内容的讲解如何详细、具体,将始终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该是一件自发进行的事情,任何外力的迫使都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授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才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例如,当语文教师在对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进行分析讲解时,书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描写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月台,就很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现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关于这一段的分析,若教师只是将自己的所想所感灌输给学生而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味这个情景,那么学生很难在这种感动的时刻产生共鸣,也无法真正学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在学习新课前进行充分而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处于有准备的状态,提前明确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里,以便带着目的听讲,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因此,适当的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第一步,而教师也可以有效利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为使预习充分有效,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题目,从学生的完成程度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此外,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注意尽量调动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适当的时间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参与到课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激发他们深入文本的意识,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在对文中父亲爬月台的细节进行品味时,可以鼓励学生对于攀爬的这个动作进行模仿,以体味月台的高度以及攀爬的难度,从而深刻体会到“攀”字背后的深意。像这种富有创意的情景创设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教学深度,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更进一层。而在这种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良好的课堂效果是师生共同配合的结果。教师以身作则,认真备课,在课堂上积极带动学习气氛,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则努力配合教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教学方式的预设、课堂情景的创设,还是对于学生思维方面的启发与指导,教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正确的指引,才能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而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可以以《背影》一文的教学进行说明。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父母曾为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进行回忆,从而引入本堂课的主体。其次,在课文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哪些?作者对于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描写是怎样的?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全文进行朗读,然后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的方式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借以联想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此外,适当的想象,能够激发他们的潜在思维,进行再创造,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
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相信,
授课教师只有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
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
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