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 要:“个性”是“求异”。而“异”的真谛就是“求真”“务实”。学生本身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写出的文章也就带有个性的情调。习作是学生个性的思想创作。他们根据在社会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体验,用书面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新的课程标准在作文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习作中只有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使“个性”大放“异彩”。只有千千万万学生的“真”才会有“异彩纷呈”的文章。若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读书中积累语言,训练中学以致用,习作中抒发真情,才会使“个性的火花”得以迸发、升华。文章才会有淳美、质朴的韵味;有和谐、自然的情趣;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关键词:个性;真话;真事;真情
一、生活中细心观察——捕捉真实瞬间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实感人。因此,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首先从身边的小事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来体会事物的特点。如: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花鸟鱼虫都要有条理地观察、思考,及时记录其颜色、气味、形态变化。去年我教四年级,学生第一次作文的内容是“我眼里的秋天,”学生虽能说出一二,却是粗枝大叶,不注重细节。于是我告诉学生回家看看你家的小菜园中的黄瓜、豆角的形态;闻闻芹菜、韭菜的味道;摸摸茄子、柿子的感受;看看校园中的花坛、围墙上爬山虎的颜色;田地中玉米、水稻的长势……
第二天,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茄子浑身油亮油亮的,像穿皮夹克一样……”“辣椒皮有红有绿,颜色很鲜艳皮很厚,也像穿着皮大衣……”“黄瓜浑身是刺,头带一朵小黄花;可漂亮了。吃上一口很脆、很清香。”“稻子金黄金黄的,弯着腰,像在等待农民的收割。”孩子们抓住了这些庄稼的特点来描述。还以不同的观察方式记录下这些植物的特征。这就是进步。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对捕捉到的生活瞬间要深入思考和感悟。
学会了观察,作文时,学生手中有素材,便可写出个性丰富的作文。例如:在写《我喜爱的小动物》的习作时,有的学生写到:“看我家的大白鹅,像大将军一样非常霸道,挺胸抬头跑到食盆前,吓得小鸡急忙躲进窝里,小鸭子甩掉嘴里的食跑到一边乖乖地趴着……”有的学生则写到:“大公鸡一点都不贪吃,看到小虫时,一边啄一边咯咯咯地叫来母鸡和小鸡吃,它却不吃,多有爱心哪……”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抓住了小动物的性格特征来写,具有独特性,多么生动有趣呀!
在写作文之前观察要细腻,要从普通中找出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发现别人没有抓住的闪光点。只有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入木三分地刻画。
二、读书中积累语言——学习真实技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标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子”。力求“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儿童的书面表达远远不如口语表达。如何将学生的口语优势转化为作文的动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从读书中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看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经典性文学作品和文章精品。他们的阅读可以“不求甚解”,可以“走马观花”,但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当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带着惊奇的眼光走近一种用文字营造的美好境界中,他们获得的是精神的享受。读到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孩子们的心灵或许正被文章中的人与事影响、震撼。
像《草房子》《老人与海》《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书目我推荐给孩子们看。一段时间后,他们告诉我:“老师,我喜欢书中的秦大奶奶,他为了捞学校的一只南瓜掉进河里淹死了,她太让我感动了……”“我真佩服书中的老人,那么多天钓不到鱼也不放弃,他的精神很可贵……”“我希望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骑在白鹅背上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看来他们有了收获,且满载而归。他们的思想与故事中人物的心灵产生碰撞,产生共鸣。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居然问我:“老师我可以把《柳林风声》中的一段景色描写用到我的作文中吗?我可以像《昆虫记》中那样记录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吗?”学生显然从读书中摸索出了作文的技巧。知道了写真话并不难,就是写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他们已经会从读书中质疑问难,交流阅读体会,并分享发现的快乐。这样写起文章岂不娓娓道来。
学生一旦产生了读书的兴趣,就能主动地去阅读各种书籍。那么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将指日可待。积累多了,就会不自觉地模仿,模仿中有“个性”的再创造,积累得越厚实,词汇越丰富,句式越灵活,语感越灵敏。“厚积”才能“薄发”。
三、训练中学以致用——丰满真实事物
写日记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逐步形成个性。平时我注重了对学生写日记、书信练笔等方面的指导。書信是一种应用文,最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小练笔也能准确地记下孩子的所思所想;而日记是一种自由写作,它最能反映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学生能记下快乐、幸福、感动、兴奋、悔恨的情绪变化。我让学生每周写一次日记的习惯已坚持了七八年。我和学生一起收获喜悦,收获感动,分享忧愁。
我教过的学生曾这样写道:“第一次听到老师说我是好学生,我大吃一惊,走过很多学校,没一个老师说我好,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还有一个学生写到:“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妈妈没来听课,我心想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这不就好比我答应了老师的事没做到一样吗?真不讲信用……”“老师,这是在小学的最后一次运动会了,我多想当一名旗手呀!”“我们班养的小蝌蚪长出前腿啦!脑袋慢慢变大了……”学生倾吐了内心的想法,生活中的新发现。在一些自由写作的日记中,现在的学生写到:“秋天了,校园围墙上的爬山虎的叶子全红了,太美了,像是给大墙穿了一件红色的大衣,可松树还那么绿,大杨树的叶子黄了,随风飘落,像飞舞的蝴蝶,真美丽……”“我去帮妈妈扒苞米,把大苞米从杆上掰下来,黄色的大玉米棒子像胖娃娃一样滑落下来,钻入我怀里,丰收了,妈妈高兴,我也高兴……”他们记下了身边的景和物、人和事。写日记中我鼓励大家写自己的真实所见所感,确立不一样的题目,不要仿写别人,不抄袭他人。相信自己写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最别具一格的。学生日记写多了,描写就越有兴趣,越有滋味,内容就越充实,越丰满。感觉就越匠心独具,学生的作品才会“异彩纷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就会随思绪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就必然水到渠成!
四、习作中真情释放——流泻真实情感
习作应是情感的自由释放。叶圣陶老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今年我带的班升入五年级,教学《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习作后,我看完学生的作文流下了眼泪。郭云飞写到:“爸爸打工摔断了腰椎,妈妈去医院护理,家中只剩下七十多岁的爷爷照顾双目失明的奶奶,三岁的小弟弟和上学的我。每天天不亮爷爷就起来为我做饭,小弟弟醒了,爷爷又急忙去给弟弟穿衣服,然后再去照顾奶奶;周日,爷爷一边哄弟弟一边给我洗衣服……我多希望爸爸快点好起来呀!这样爷爷就不那么累了……”多么淳朴的情感奔涌,读后怎能不催人泪下?××写到:“冬天到了,我们就带饭盒在班里的火炉盖上热,第三节课老师就带着皮手套为我们翻动饭盒,渐渐地老师手套上的皮就被热饭盒一块一块烫掉,第四节课下课老师再把饭盒端到我们的桌子上,天气虽冷,可我们一掀开饭盒却热气腾腾……今年,我们已经上四年级了,老师依然会重复做着这件事,看似很平常,可我却记在心上,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多么自然的情感流露呀!看罢怎能不拍案叫绝?
“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事,就能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唯有情动于真”方能“形之于言。”生活充实,才能表白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就会在心底泛起喜怒哀乐的涟漪。自然会文思泉涌,笔下生花。
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感情真,我们就一定能将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小学生写作文若能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足矣。用不着“花拳绣腿”,也用不着“浓妆艳抹”,一切应是个性的色调,自然的流淌,质朴的涌动,也就是返璞归真。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