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业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1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1.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应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能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如果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3.选择恰当学习时机
恰当的学习时机应该在以下几个前提下:
1.选择在个人无法完成时。
2.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
3.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4.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4.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并且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
5.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5.1 培养学习小组组长。重视学习小组组长的培养。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要让小组长清楚自己的职责,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5.2 教师要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
5.3 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6.分组学习的方式方法
要让分组学习取得成效,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6.1 双人分组互说方法。在教师授课后,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往往要求几名学生复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或笔算、口算题的算理……这样几人回答同一问题,不仅说者无趣,且学生回答的机会也不多。于是我们可以把同桌分为一组,让他们在互相说的过程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对方的优点,互相补充。这样做能使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新授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6.2 4人分组互说。一般采用4人一组,这种组合方式方便迅速,只要前边两人往后一转便可组成,每一小组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这时每个学生一边仔细倾听着,一边又要思考着帮助纠正别人的错误,使得他们既是讲述者,又是评判者。进行这种形式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特别重视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讨论,及时加以调控,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在揭示乘法分配律[a×c+b×c=(a+b)×c]时,我们往往例举一些例子,如:3×8+4×8=56,(3+4)×8=56,所以3×8+4×8=(3+4)×8;16×100+14×100=3000,(16+14)×100=3000,所以16×100+14×100=(16+14) ×100……通过上面一些例子的说明,来得出公式a×c+b×c=(a+b)×c。这样虽然学生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自己主动探索求解的过程。那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大胆地采用了四人合作的"分组学习"。结果,汇报情况时,全班15个组,有9个组也是像上面那样,通过举一些实例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4个组运用了乘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他们是这么说的:7×85+3×85,可以看作7个85+3个85=10个85,所以7×85+3×85=(7+3)×85,于是便又出现了7×85-3×85=(7-3)×85等结论。可见,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6.3 大组比赛。每一堂课的后阶段,学生往往出现了疲劳,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设计游戏开展小组竞赛。这种"分组学习"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各组成员依次编号,并把各组实力相近的学生编为同一号码,成为竞争对手。比赛可分为笔答、口答等形式。口答题可指名各组同一号的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抢答,按答题的对错、快慢計分,笔答教师可设计若干道题,依次让各组学生完成,按速度和正确率计分,最后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和学习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这种小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小组比赛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总之,学习中应用小组合作与交流,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叙述、交流、讨论能力,能够清晰地用自己的思路来表达,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