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婷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促进了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语文学习是不断丰富语言知识,逐渐形成语感和阅读写作技能的过程。每一位教师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教育 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关注。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以此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华而不实的讨论代替了阅读
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就是小组讨论,讨论得当,学生必将产生思维想象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发。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去看到了另一幅情景:教师说出了几个问题之后,学生几个人迅速围在一起,震耳欲聋,人声鼎沸,像一锅粥一样,几分钟过后,随着教师的一声令下,讨论声音没有了,几个优秀学生登上了讲台,大部分学生变成了旁听者。试想这样的讨论有价值吗?是不是浪费学生的美好时光?这种华而不实的小组讨论有必要吗?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一名学生学习的差异,然后有效组合,分给他们不同的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切记不能学生刚刚讨论,学生渐渐进入合作状态就草草鸟事。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有讨论的价值,难度有张有弛,优秀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学生有思维的余地,讨论的问题多少适宜,对回答有创意的学生,适当进行鼓励表扬,对回答有异议的及时纠正点拨,彻底抛弃不必要的争吵而浪费时间。
2、喧宾夺主的讲授代替了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较差,学生自己阅读的语感、阅读的探究、阅读的发现极其缺乏,这样的阅读课如何进行?把学生自己阅读放在课内进行,没有时间。较长的课文、内容较难的课文更不行了,学生如此阅读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教师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没有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阅读的心根本没有用在这里,启而不发。长此以往,有的教师又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的活动探究问题不适合学生,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简单的问题学生高声喊叫解答,有思维难度的问题教师代替说出答案。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教师喧宾夺主,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阅读,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又回到了语文课堂,学生就变成了知识的接收器。
3、本末倒置的练习代替了阅读
由于学生阅读语感、阅读探究、阅读发现的缺乏,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阅读,精讲代替了多练,总认为不练习不能掌握基础知识练习,不能弥补学生阅读缺少的一些语文知识,不训练学生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大量的训练篇目多如牛毛。教学实践证明,阅读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一种手段而已,在教师的努力下,却堂而皇之的变成了提高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放弃了文本的阅读,放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放弃了积累感悟,训练代替阅读这种形式是不可取的,本末倒置贻害无穷,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了严重阻碍。
二、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学习好语文的基本条件,也是学好各个学科的基本条件。所以,怎样做好阅读教学,是值得每个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并且语文教学和各科教学密切相关,也是一整个初中阶段教育质量好与坏的关键因素。
1、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首先,巧妙设置导语,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都会对社会自然以及人生有着急切认知的需求,他们的求知欲望尤其旺盛,并且好像永远无法满足,老师要想方设法撩拨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求心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阅读教学与此种需求相结合起来,比如把每节课的导语设置好,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授鲁迅先生的《故乡》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一个人背井离乡是痛苦的,再回到故乡是一种幸福,但在文中的“我”再次回到阔别了二十多年的家乡时,看到故乡的情景,见到故乡的人,她快乐吗?她幸福吗?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设置成这种导语,让学生心里有了悬念,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学生迫切地进行阅读以及思维。其次,巧妙设疑,引起解疑的兴趣。疑是激发学生踊跃思维的诱饵,是引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有疑问便会有需求对其进行解疑,教师可以从课文里的重要性词语处设计疑点,把学生积极思维巧妙地引发出来。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课文时,我讲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重要性的语句给抓住,把“穿长衫”、“站着喝酒”以及“唯一”几个重要性的词语设计成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从而理解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思想意识和畸形性格,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这种方法超过教师详细分析数十倍。
2、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人,不断更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切实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问答的形式和小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閱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篇短文,可探究的、可提出的问题有很多,这些一个个的问题构成了一篇文章勃勃的生命力。比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之所以被学生们喜爱,上课积极参与的原因就是和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共振,贴近学生的生活,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个个问题只要学生有生活、有感悟、有理解都能回答上来。对于这一类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真正去点燃他们心中求知的火焰,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住关键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述例文时可以在文章中提出创新性问题,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整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在听取学生观点和问题之后,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注意把学生观点与文章主题之间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水平,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初中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以不断拓展初中生的阅读知识面。
3、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这会大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反之,如果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课堂过于严肃紧张,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就会被大大削弱和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很难被激发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情感倾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多鼓励,多交流,加强师生交往,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对会反作用于课堂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对学生加强情感投入,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加强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教师不断的引导启发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主性,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同时,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决不能固守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放向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朋友,改变单一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及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鼓励赞赏的语言,对于那些偏于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大胆的去鼓励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会让他们感受的成功乐趣,在课后辅导和作业本上都可以寫生一些鼓励的话语,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让自己认识到没有被老师遗忘。
4、运用初读、研读以及品读的阅读方式。
发展语文阅读心理是通过对心理活动有整体性认知的过程。然而,一般阅读教学之中,因为对文章的整体综合印象学生缺少掌握,不能理通对其的思维通道,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也往往感觉茫然,留在学生脑袋里的只有肤浅的印象。运用初读、研读以及品读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整体性思维有较好的培养。初读阶段是通过教师对课文讲解之前,让学生独自阅读,独自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领悟其课文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对课文能够初步感知,对课本的结构关系、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主题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是研读阶段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该对其作出较为详细的引导,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品读阶段是将课文进行进一层次的综合,其主要内容应该是充分领悟出全文的技巧与情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加强了文章整体与部分的联系,重视知识间的关联,遵循的整体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必须摆脱教材,,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