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期《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江苏省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为新常态下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机遇。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创新金融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在推动江苏新一轮沿江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金融业的热点议题。
加强多方合作力度,构建区域金融一体化
创新银政合作,促进地区金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及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职责明确、合理分工。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建立起协调推进机制,在向中央建议推动长江流域及全国金融一体化的同时,首先推进江苏地区金融一体化,做到“整体规划、协调推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通过发放并购贷款,推动低效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整合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逐步实现区域内综合化、一体化经营。
促进银银合作,促进区域金融竞争向合作转变。金融一体化既有金融机构间的充分竞争,也有金融机构间的充分合作。对金融机构来说,有利于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金融需求者而言,有利于其享受到融資条件相对优惠、融资成本相对低廉、操作程序规范快捷的优质金融服务。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解决银行间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错配,需要推动银银合作,促进区域形成共同市场,特别是要形成具有核心作用的金融市场,促进资金向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行业和企业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打破地区分割、门户独立的界限,不仅解决金融机构因无序竞争造成的成本上升,也避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行业。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各项非法融资活动,有效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改善信用环境,构建平安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为解决当前经济减速带来的信贷风险,各地政府要与金融机构共同分析区域发展特征和地区信用环境的变化情况,打造地区风险管理平台,联合开展金融风险防范研究,探索处置不良资产的新思路、新途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区域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银政相互配合,努力将企业和个人的非银行类信用信息纳入国家征信基础数据库,解决信贷工作中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部门要建立区域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强化区域金融稳定状况监测,及时预警和通报金融风险。在解决金融争端方面,可设立专门的仲裁及其他法律机构。通过诚信政务、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司法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完善区域征信体系,打造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创新融资渠道,促进新型金融业态发展
为满足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解决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问题,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PPP等新型金融业态,创新融资渠道,以更多的金融服务方式、方法和途径支持经济发展。
组建长江专业银行,服务跨区域重大项目。作为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经济大省,江苏有“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以及“长三角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多个国家级战略叠加,所有这些战略均需跨区域实施。江苏应从整个长江流域的角度出发,牵头新设长江专业银行,抛弃地方主义狭隘观念,在中央统筹安排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对跨地区的重大项目进行融资支持。
吸纳更多民营资本,提升小型金融机构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非银行的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参与区域经济建设。促进民营银行的建设,新建及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鼓励新建纯民资银行,并对含有民间资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扶持,建设更多村镇银行,引导小贷公司、典当行、农民互助基金健康发展。推广PPP模式,英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PPP被广泛应用,其中PFI(私人主动融资)最为常见。对农商行及农信社进行整合与提档,并创造条件进行全省融合,参照城商行的全省统一模式建立全省统一的江苏农商行,提升农商行的管理能力、盈利水平和服务经济的能力。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增强网点服务的辐射能力。互联网金融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重视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如众筹、创投、第三方支付、P2P等模式,通过制定“互联网+金融”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以供应链金融服务“1+N”或“M+1+N”模式为主线,引导现代制造业企业借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拓展国际市场,从而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将银行网点的服务能力进行有效扩散,使得没有银行网点的更广大地区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办理金融业务,享受金融服务。
强化对“三农”、小微企业的帮扶。特别是对“三农”、小微企业还属于薄弱环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及“大数据”技术革新带来的信息优势为其提供融资、结算的支持,帮助其迅速成长壮大,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动力。
实施差异化金融政策,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近年来,苏南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金融风险却有所增加,苏中、苏北地区则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金融需求相对旺盛。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特点,与时俱进地改进对分支机构的经营指导,并在计划下达、资源投入、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配套。总体来讲,苏南地区要更加突出经营转型,重点是零售业务转型、商投联动发展、互联网金融、客户价值深度挖掘等,同时要下大力气稳定好资产质量,实现内涵式增长;苏中、苏北地区要更加突出规模增长,重点抓好重大项目竞争、有效信贷投放、客户规模扩容,实现金融扩张。
资金跟着项目走,促进南北产业转移。长期以来,苏南地区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银行经营投入特别是信贷投放的重点板块。近年来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北高南低”的显著变化,省内产业转移现象较为普遍。在涉及南北产业转移方面的项目时,应及时配置新资金,或将项目相关配套资金直接划转到新项目所在地。
区别各地城镇化水平,促进全省城镇化协调发展。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水平“南高北低”现象,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集中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苏中和苏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现代物流和服务业等领域,特别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中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力度,缩小省内区域差异。推广绿色金融,充分考虑低碳和环保因素,促进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碳产业转移,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国家政策的绿色、新兴、先进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支持生态化城镇建设。
推动金融模式创新,多元化融资服务经济发展
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化解资金期限错配。2015年末中国社会融资总额138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69.3%,直接融资占比13.9%,其他融资占比16.8%。银行贷款不能全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要帮助经营状况较好、发展潜质较佳的企业采取更多的直接融资途径。综合排查治理资金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通过扩大直接融资,化解银行信贷资金期限错配,鼓励和支持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一级市场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拓宽企业进行并购融资的渠道;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推动股权投资活动的力度;对经营状况佳的企业帮助发行债券融资、票据融资等直接融资。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项目,充分利用信贷、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市场,提供符合项目特点的、多层次的融资产品与服务。一是创新担保方式。探索运用特许经营权、排污权、收费权,以及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进行抵质押贷款,不断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利用工程发电、供热、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权开展质押贷款,充分利用相关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信贷投放范围。二是创新票据池业务和资产流转。以物资池、单证池为依托,通过创新一系列“池”业务,打破本外币贷款之间、表内外融资产品之间的界限,在有效控制业务风险的前提下,帮助客户盘活流动资产。三是创新产品组合,扩大金融服务。积极开展银行联合授信,有效满足项目资金需求,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
以“贷款+”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务。以与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以“贷款+”基金、债务融资工具、股权融资、融资租赁、PPP融资等多种模式,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轨道交通设备、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优质项目。落实500亿元江北新区投资发展基金,加快落地一批交通运输、新型城镇化、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项目;优先支持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项下具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自身经营状况良好、租金收入稳定的融资项目租赁,满足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继续与工银租赁开展县及县级市二级乙等(含)以上公立医院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建立和完善“银行+政府+担保+保险+创投+科技服务中介”的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开展科技金融业务。
以“商加投”联动模式推动金融混业经营。当前,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银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依靠公司信贷产品或投行产品单打独斗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商行和投行业务的差异性使得“商投联动”成为做大做强公司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要树立投融资一体化理念,全面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注重未来的投资思维去评价客户、判断项目,将银行信贷业务由中介向“融资+融智”模式转变,由单一客户向“行业+客户群”转变,沿产业链条上下游助推资源整合。
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的加、减法,
以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流域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带。江苏作为长江下游省份,承受了更多的环保负担,应积极主动加强与上游省份的流域合作,金融业应紧密配合协调配置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在整个流域内开展节能减耗,降低污染排放,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抓紧解决沿江工业、港口岸线无序发展及流域环境污染的问题。
用慢思维做减法保护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这一精神落实到金融方面,就是要修正当前的大开发思路,要用慢思维做减法,对产能过剩的老旧行业去产能,对低效益、高耗能、重污染、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实施淘汰或进行科技改造,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使其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用快思维做加法促进绿色金融。优先支持绿色环保、水利工程、节能减排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要用快思维做加法,金融资金向轉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和企业倾斜,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倾斜,大力支持创新发展。积极引导循环经济,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金融子公司经营模式。在经济新常态及生态优先情况下,部分符合生态建设的产业可能因投资时间长、短期效益低而无人问津,对于金融而言,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模式,通过自建、参股、并购等形式加速组建金融子公司形式的科技银行,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创新金融产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金融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可分享科技企业成功后的红利,从而提升金融业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提升金融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