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金的小说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巴金曾说:“在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大的。”但巴金作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巴金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对探究巴金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对“以花喻人”文化传统的发展、对传统伦理的情感归依、对家文化的思考和探究等方面,深入探析巴金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巴金 小说 传统文化
在我国现当代作家中,巴金是受西方文学思想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但全面分析其文學作品不难发现,巴金小说中大部分人物都典型地具有中国人的气质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也许是受巴金对传统文化批判态度的影响,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巴金小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甚少思考传统文化对巴金文学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若要全面了解巴金,就必须深入探究其创作中的传统文化,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矛盾态度。
一、对“以花喻人”文化传统的发展
在我国,“以花喻人”的创作传统历史悠久。在绘画、诗歌、文学创作,甚至生活情趣中,都已经形成了花与相关品质的对应象征关系,许多花都有象征寓意。其中,梅花多象征少女、仙女等,还多与霜雪相伴随。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梅花也是在“风霜雪雨”中登场的。这部小说中,年轻守寡的梅芬、长孙媳妇瑞珏,尽管她们的身份、地位不同,但却都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毒害,正如“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在寒冬怒放,但最终过早凋零,令人不禁惋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历来被视为“群芳领袖”,在文学创作中梅花又常与爱情和命运密切相关。在《家》中,梅芬这位历尽沧桑的美人,正是梅花的象征。梅芬原本生于富贵之家,与表哥觉新情投意合,但却因二人母亲在牌桌上的一次矛盾而断了姻缘。梅芬嫁为他人妇,但不幸丈夫早亡,她成了年轻的寡妇,婆家对她的态度十分恶劣。她只好回到娘家,和母亲一起过“尼姑庵式的生活”。她依然爱着表哥,但却只能在“尼姑庵”中固守“伦理道德”。在这里不仅没有人倾听她的心声,更没有人了解她。梅芬正如寒冬的梅花一般,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自我压抑,最终落得香消玉殒的结局,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梅花。梅花在传统文化中也常常含有离别之意,对觉新而言,梅芬的离去,也同样是一种凄婉的离别。
瑞珏是巴金笔下的另一朵梅花,她外貌端庄大方,性格善良温顺,还极具同情心。瑞珏也受过文化教育,能书能画,很有才情。但这朵极具风致的梅花最终还是被“霜雪”所压。巴金没有采用明显的“以梅喻人”的手法比喻瑞珏,但瑞珏的精神气质与梅花是相似的。巴金对瑞珏充满同情和赞美,这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肯定。瑞珏是一个深情的少妇,深爱自己的丈夫,这从她与觉慧的对话中可见一斑:“你大哥喜不喜欢梅花,你是否留意他房中放着多少梅花?”她提起自己的丈夫声音中时常饱含温情。心思细腻的瑞珏当然知道觉新喜欢梅花的原因,但她不仅没有责备丈夫,反而亲自给他选梅花,还为他精心绘制梅花帐檐,她将自己对丈夫的爱都融入梅花帐檐中。在得知梅芬与觉新的感情之后,她并没有责备和怨恨,反而给予充分的体谅:“梅表妹,当初你为什么不嫁给他呢?我真想走,让你们过幸福的日子。”对于梅芬的遭遇,她深深地同情,真诚地关怀。因此,瑞珏其实是这部小说中另外一朵品行高洁的梅花。
二、对传统伦理的情感归依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女性解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男女平等的思想也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女性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巴金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其小说创作中对那些善良女性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并对造成这些悲剧的家族伦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女性勇于反抗守旧势力的精神进行了肯定。巴金笔下的女性虽然性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传统女性特有的温顺、善良和宽厚。其中,瑞珏、琴、万昭华是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女性形象。瑞珏具有东方女性传统的丰腴之美,她待人宽厚且富有同情心。琴则是一个接受了解放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她具有一种刚毅、反抗的精神,她凭借自己独特的心灵美和外在美受到诸多异性的关注,同时,她还用自己的贤淑温厚赢得了高家长辈的认可。万昭华的身上融合了一切东方女性的美好品质,她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所有人的赞美。这三位女性寄托了巴金对传统女性美好品质的向往。她们随和、纯洁、无私,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明巴金对传统女性美德的认可。
巴金笔下激进知识分子的伦理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即便是那些受到现代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也同样无法挣脱封建道德的束缚。在高公馆受到战乱影响时,觉新对觉民说道:“到迫不得已的时候,那边有湖,你嫂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子。”显然,觉新将女性的贞操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觉民这个曾宣称要与旧传统决裂的新青年对此也并无异议。当觉慧离家出走后,觉民给他写信说道:“我时常认为男人扮女角是不合理的,我想倘使让琴来演安娥,她一定比陈迟好得多,但是在我们目前这种环境里,男女合演是不合理的。”由此可见,觉民并不想让自己的女朋友承担这个责任,同时还认为男人扮女角是很反常的事情。这都显示出觉民具有狭隘自私的男权意识,且认同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
此外,巴金对传统理念的吸收还体现在其对两性关系的评价方面。他在小说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爱情,但却始终未涉及敏感的性问题。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对国民心理的剖析,郁达夫对性际关系的暴露,都未能深入影响巴金。在他笔下无论是受到包办婚姻毒害的少妇、寡妇,还是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面对情人时都保持“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理念。即使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曾树生,和上司之间一直保持暧昧关系,甚至离开丈夫和对方到兰州工作,但也始终没有越轨行为。另一名女性万昭华虽然饱受情感煎熬,但与她尊敬的作家也始终保持友谊关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巴金对传统性爱道德的认同。他鄙视那些非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又赞美那些恪守妇道的女性。他将陈姨太描写得令人厌恶,不仅是因为她是封建家长的帮凶,还由于她不守妇道,经常打扮得妖里妖气。在传统伦理观念下,女性应当端庄贤淑,过多的修饰则带给人一种品行不端的嫌疑,巴金对陈姨太的审美否定,正契合了这一传统理念。
三、对家文化的思考和探究
巴金对传统家文化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小说《家》中,这部小说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强烈抨击。巴金在这部小说中透过家庭审视人生和社会,对家庭文化所承载的家族制度文化進行了深入思考,这其实是为了让新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进而为传统家文化注入活力。在封建家族文化中,为了实现家族延续,往往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部小说透过对家文化的描述,启发人们思考应如何传承家文化。在《家》中不仅有包办婚姻,连个人的发展前途也是包办的。智慧性与自主性原本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点,人们不应该听从家庭安排从事违背自身意愿的事情。但在《家》中,男主人公觉新不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姑娘,接受了父母的婚姻安排,而且被迫中止学业,在父亲的安排下到事务所上班,他的一切都源于家庭包办,他没有和整个家庭对抗的勇气。在封建社会的家文化中,包办思想常常会摧毁一个生命,个体会因为亲情、责任、伦常和期望等理由选择屈服,虽然他们心中也有渴望和梦想,但他们在这种家文化氛围中时常会失去冒险的勇气。《家》中还涉及传承思想,觉新之所以停止学业,就是因为他是长孙,必须尽早进入社会历练。他的弟弟觉慧由于不是长孙,所以家庭压力相对较小,才能够接触新思想,并向往革新和自由。传统家文化中的传承思想原本是一种理念坚持,希望后代能够传承积极思想,但在封建社会的演变中,这种传承思想却逐渐“变味”,导致后代不愿再打破常规谋取更大发展,这就失去了传统家文化中传承的原有意义。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的“豪门望族”中依然存在,巴金对这种家文化的思考和揭露,能够引发读者对传统家文化的进一步思考,具有超时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哲.从政治宣泄到文学叙事——论《家》之于巴金创作转型的特殊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8).
[2] 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 杜贵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4] 陈思和,李辉.巴金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 曼生.别了,旧生活!新生活万岁!——评巴金的《憩园》[J].文学评论丛刊,1982(11).
[6] 巴金.巴金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作 者:闹桑,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秘与档案管理工作。
编 辑:杜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