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直观形象,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2017-03-24 04:12周春贵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

周春贵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的认知阶段,形象直观的表达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消融矛盾、多维印证,创作组合等教学手段,利用直观的教学素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关键词]消融矛盾;多维印证;创作组合;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84-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将原本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鲜活可感知的直观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知识的内涵。

一、消融矛盾,在直观信息中获取全新信息

好奇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源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与认知经验不相符的问题,会充满好奇,并试图解答。因此,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产生兴趣,能够自主探究问题并梳理相应的知识。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引入课题后,就让学生猜猜教师所准备的长方体是什么物品。在学生争先恐后地猜测时,教师拿出了一根胡萝卜。学生议论纷纷:“这好像不是长方体呀?”“为什么老师要拿胡萝卜做模型呢?”课堂中充满了好奇与猜疑的气息。学生能判断出胡萝卜不是长方体,却说不出所以然,已有认知和现实情境产生了矛盾。为了能掌握判断长方体的方法,学生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的。随后,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先切胡萝卜两端,再切胡萝卜的四个侧面,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出现在眼前。学生通过观察,对长方体的顶点、棱长、六面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师通过创设引发学生认识冲突的情境,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矛盾中成长,再利用胡萝卜这个直观的道具,燃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多维印证,在直观中强化学生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图形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图形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推理过程。小学生年龄偏小,主要利用图形和符号来完成推理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图形性质、感悟数学本质的基础上,学会多维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师出示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一致认为圆柱两个底面上的圆的面积是相等的。教师提出问题:“看来大家的想法都一样,谁能证明它们相等呢?”后,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验证。有的小组用剪刀剪下圆柱的两个底面,然后将两个底面叠在一起,发现两个底面完全重合;有的小组在底上分别描出圆柱的两个底面,通过对折,得到两个底面完全重合……

在交流与讨论中,学生感受到理性推理的魅力,在严谨的推理中强化了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自身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创作组合,在直观中凸显创新意识

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动的特性,在课堂上运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題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生手脑的高效配合,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新的活动经验。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确了圆柱的特征后,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圆柱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行了如下教学: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圆形纸片和一张长和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结合提供的材料做一个圆柱。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起手来,大部分学生都围出了圆柱,有学生提出:“只要将长方形卷起来,与圆形的外边缘重合即可围成圆柱。”还有的学生说:“将所有圆形纸片整齐地叠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圆柱。”

从学生精彩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实践操作功不可没。学生在反复操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构造出圆柱,加深了对圆柱的理解及对数学本质的感知,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直观的教具以及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借助直观,带领学生轻松愉悦地探索未知知识,并学以致用,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硕果累累。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反思提升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以实践操作感悟数学
把握教材内涵,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