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赵宏亮+尹龙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减少的现象令人担忧。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引发其感恩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感恩教育;德育;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16-02
一、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加强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否拥有感恩的心态是评价一名大学生人格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准。开展感恩教育,号召大学生见贤思齐,是历史传承的要求。高校重视感恩教育,注重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加强感恩教育,是培育贫困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工作保障机制,奖(奖学金)、助(助学金)、贷(生源地贷款)、勤(勤工俭学)范围不断扩大,为贫困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受资助的大学生应知足感恩,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国家、社会、学校的期望。但现实生活中,有的贫困生过度依赖资助政策,把无偿获得资助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认为学校和社会为自己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思感恩。有的贫困生斤斤计较于获助金额的多少,全无关爱他人之心;有的贫困生对资助者不闻不问,冷漠相待;有的贫困生对集体组织的感恩活动缺乏热情,消极参与;有的贫困生毕业后借贷不还,躲避还贷等。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不利于我国资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所以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3.加强感恩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其道德修养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但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良竞争造成了人心涣散、道德沦丧等负面效应。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合作意识较差、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个体与社会所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进而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将自己所接受的恩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感恩、宽容、谦和的品质和互助友爱的奉献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差,极端行为时有发生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逐年增加,这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普遍关注。上大学之前,学生在传统家庭管理方式下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遇事不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依赖父母和老师。但上大学后,大学所要求的自主性开始显现,部分学生一遇到挫折便无所适从,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学生在恋爱时受挫,造成心理郁闷,难以承受打击;觉得生活灰暗,产生厌世心理,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如果这些学生是懂得感恩的人,知道自己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会因为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而积极坚定地走下去。
2.浪费行为严重,缺乏勤俭品质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奢侈浪费现象频频见诸报端。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学生穿金戴银。在当今的社会奢靡风气影响下,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却变成了了“寒碜”的行为;奢华浪费作为一种陋习,而今竟成了“光荣与时尚”。不少学生甚至直言“我花的是自己的钱,饭菜想倒就倒”等。有的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浪费尤为严重,聚餐酗酒,乱丢东西,不但不对母校的培养心存感激,还将其浪费行为进行宣扬,这都是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3.盲目攀比,过度消费
有一项调查表明,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项目。其中,吃喝占47.65%。此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用于娱乐,有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不少大学生平时不怎么和父母联系,只要联系就是伸手要钱,从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艰辛,反倒是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此外,不少学生节约意识淡薄、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电脑、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有不少学生追求时尚,频频更换手机,理由是原来的手机“过时了”;而购买电脑后用于学习的学生还不到一半,多数学生用于上网打游戏、追电视剧,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学生活的来之不易。
4.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们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过程中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不懂得换位思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精神压力很大,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
5.对老师缺乏感恩之情
林语堂先生曾说:“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首先应该是通情达理的。”当下的大学生上课迟到、逃课、无视课堂、不尊重老师的现象颇多,而且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行為有失偏颇,不能积极反省自己的错误,习惯于我行我素,遇事时偏激者甚至会丧失理智,盲目对抗,做出不理性的事情,造成恶果。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强化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感恩报恩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所以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 ,使其人性向善,胸襟开阔,多以欣赏和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 ,少些攀比 ,努力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使其积极投身感恩实践,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加强家校沟通,从家庭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高校辅导员应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辅导员要引导父母对孩子不要溺爱,不能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应激励起孩子的自强之心和奋斗之心,同时教育孩子在接受他人幫助的同时学会自立;有意识地进行感恩情怀的培养,多与子女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人际交往情况,发现他们的困惑时及时引导,对孩子关爱他人的言行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幸福。
3.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的氛围,创设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班会、团会、党团日活动、毕业生教育等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学校还可以树立大学生身边的榜样,配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到感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把空洞的说教变为生动的体验,增强实践感恩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采用一帮一、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普及感恩的理论与意义,营造感恩的氛围。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开展“爱要让你看到”的主题短信评比大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和父母沟通交流,表达感恩之情。在5月25日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中,举办“让爱与你同行”人际交往系列活动,包括“书信漂流”“光阴的故事”“爱的抱抱”广场活动等,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感恩同窗之谊。
4.积极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宣扬正能量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一直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高度关注。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要积极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引导贫困生对社会心存感激,将“怀感恩之心、行回报之举”作为行为准则,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也乐于去帮助他人。学校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如参与社区服务、义务支教、暑期三下乡、争当青年志愿者等,在活动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获得被接纳的归属感,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辅导员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善于鼓励、善于引导、把握时机,将感恩教育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比如积极树立典型,开展学习活动,在感恩教育活动中,邀请身边的榜样作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宣扬感恩回馈的正能量。
5.充分利用课堂,加强网络宣传,开设网络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比如通过情景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知恩识恩。同时,学校可以搭建感恩主题教育网站,建立网络感恩教育资源库,提供感恩题材的影视作品、励志歌曲、新闻图片、公益广告等,宣传以感恩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讲述凡人善事,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丑陋现象,开设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感恩教育的合力。
6.开拓感恩行动的渠道
学校在进行感恩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开拓感恩行动渠道。比如,组织进行感恩道德模范的评比与宣传,掀起学习道德榜样的热潮,对于他们的优秀事迹,学生亲眼所见,会深有感触,这些道德模范为学生树立了生动、形象的学习典范。例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聘请道德模范董明来校作报告,并于2016年5月27日在学院举办了德育导师聘任仪式,成立董明工作室,让董明的精神深深感染学院的学子!
参考文献:
[1]李红海,李雯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特性与实践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2]周元明.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07(7):46-47.
[3]金妍妍,李建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10(4):91-95.
[4]陈军莲.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5]赵艳红,范雯婧,郑 治.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周 凯.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建议[J].长春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