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花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从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数学学困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学困生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115-01
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对于这些学困生,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本人结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第一、抓“典型个案”研究,力求体现“以点带面”的效果。除了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分析之外,还要从各自班级学困生中精心选择3—5名学困生作为典型研究个案,为他们建立了“个案资料袋”,收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包括作业、作品、照片等,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在课题研究背景下的点滴转变。
第二、课堂上重辅导,重练习,人格感化。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他们在困难之际,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帮扶和指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学困生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尤其应注意说话的方式,以鼓励为主,给他们增添学习的信心。对学困生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尤其应注意说话的方式,以鼓励为主,给他们增添学习的信心。
课堂上我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除了课堂提问偏向他们,每一次的尝试、仿练都以他们的结果为主,反馈时我们每次都让做错题的学生站起来,这样就可以很快发现有几位学生还没有掌握,如果人数多了,可以让学生再仿练一道,这样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就非常到位。由于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作业的错误明显减少,大大减少了课外辅导时间。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10-15分钟的独立作业时间。洋思中学的蔡校长说:“在课上做1道题,顶在课下做1000道题”。确实是这样,下课做的作业质量远远抵不过课堂上的质量。一方面许多的学生下课愿意去玩,没有了监督,一点也不愿意去学;另一方面,你如果催得紧,就乱做,起不到什么作用。
第三、课下重点落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对于学困生的学习错误,除了在课堂上及时地进行反馈外,课下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回顾。首先让学困生分析错误原因,学生自己在反思中对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印象会更深刻。同时让学困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统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犯同样的错误,又便于老师收集错误,明确错误在哪里,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让学困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对单元知识点进行自我回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前,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一份试卷,让学生把平时或复习中掌握得不好的知识编成“错题复习卷”,有利于学生对错误的再认识。
第四、创建数学小组,经过观察和培养,我从中挑选8-10位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做为重点培养对象,教会他们一些学习数学和批改数学作业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分别担任数学大组长和小组长。我在班内是这样分组的: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小组六人,每大组长管理四2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管理一个学困生,这样就实现了“一帮一,优助差,赶帮超”的良好班风与学风,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成绩也就慢慢地得到了提高。数学课堂小组成员座位安排如下图:
第五、在对学生作业评价上,为了激励学困生,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们在实验年级学困生作业中推行“数学学困生作业评价量表”。如下表:
将学困生每天的作业情况进行项目量化,由注重作业结果到关注作业过程,提高课堂作业效果。通过多元参与的过程性评价,分层次关注每一个学困生,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打破传统的“一考定型”的局面,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
第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加强学困生的课后作业辅导。认真完成作业是巩固新学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有限,新学习的内容很难当堂全部理解掌握,没有家长或老师的帮忙这些孩子们完成作业非常困难,作业往往支差应付,新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为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对研究对象做作业实行跟踪监督:一、家长监督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二、家长将孩子的作业通过微信发给老师;三、教师检查孩子的作业;四、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微信及时反馈给孩子,并通过微信给孩子讲解孩子没掌握的內容;四、出相同的类型题让孩子巩固所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学困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扫清做作业和学习的障碍,及时鼓励学生,维持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七、坚持家校合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教师对学困生实行跟踪家访,注意家长反馈。各班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教会家长正确和孩子交谈,帮助家长解决家庭中一些困惑,学校、家长及时沟通交流,适时反馈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变化。除此以外,每两个月学校课题组还召集各班“学困生典型个案”的家长召开座谈会,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他们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转变情况。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也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