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
预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对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小學语文的预习中,为了能让学生高效预习,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语文预习的重视,让学生通过预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构建预习体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由于缺少学习经验,对预习并没有确切的认识,导致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之后他们只是简单地读一遍课文,这样并没有达到预习的效果。教师应给学生构建一个预习体系,让学生有规律、有步骤地预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有一个较完备的预习体系,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仅会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还会提高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在构建预习体系时,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制定预习内容:阅读、字音、生词、思考,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进行预习,不再局限于朗读这一方法。学生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步骤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思考让学生在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眼界,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预习体系除了预习的步骤和方法之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预习效果的评价激励。教师的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前进的最大动力,但很多教师由于讲课量大、时间短而忽视了“激励”这一环节,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时间拉长。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大多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而不再进一步去探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的探索,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红花的奖励,哪个学生预习到位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慢慢地学生在暗地里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新颖的预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千篇一律的预习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语文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新颖的预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往的书面作业也能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预习方式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然后从作业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正。例如,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预习的作业:
(1)从文中的对话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2)想一想,在这么多的对话中作者为什么用好几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作业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情况,然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基础的不同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从完善基础知识开始。教师可以将预习作业分成一、二、三级,一级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让他们认识生词、进行朗读、查阅字典;二级则相对高级一点,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三级针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预习《第一次抱母亲》,教师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的预习反馈表:三个必做题四个选做题,对于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做答。这样的预习层次给基础差的学生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努力完成课后习题逐渐缩短与优等生的差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整合教材内容的方法让学生预习。将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也是新颖的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既定的预习模式,省去那些繁琐的作业种类。由此可见,新颖的预习方法对学生还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也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三、完善预习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
预习教学包括的内容很多,预习指导和预习内容的设计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时,应从多方面出发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并能应用到预习中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预习经验,教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在复习时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将生字、词语、疑惑标出来,有不会的字词及时查字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预习内容的选定也要适中,让学生从预习内容中体会语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设计预习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对预习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预习《三顾茅庐》时,语文教师首先让学生粗略地了解一下《三国演义》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刘备要请诸葛亮;然后总结一下刘备的英雄事迹;最后找出诸葛亮的一两个故事进行讲述。学生通过这些预习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书籍中发现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渐渐地学生会对语文有全新的认识。
小学语文的预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课堂效率。让小学生通过预习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