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兮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文化馆 550025)
浅析质朴的艺术风格在中西方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张竞兮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文化馆 550025)
自古以来,朴实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中平凡、不做作、不奢华的质朴美,在艺术中亦是如此,对于绘画艺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形象再现上,唯有回到内心的“本”、“真”,在静谧中聆听自己内心最淳朴、最质朴的声音,将内心的精神韵味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在作品中,去体现人类内在的质朴情感,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着重阐释质朴的气息在绘画艺术中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以西方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和中国文人画的先驱人物赵孟頫为理论依据,对这两位画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品以“质朴”为主导思想进行共性分析,从而突出质朴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反思。
质朴;米勒;赵孟頫;情感表达
1.人文精神关注中回荡着质朴的声音
社会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使绘画艺术经历了从实用到象征再到“畅神”的演变,绘画已经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绘画艺术直接、客观的诉诸于心灵,因此,它能够更真实、更直接地表达出人类与大自然内在的质朴美。纵观美术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最平凡、最质朴、最接近于现实生活的创作题材,往往能够绘制出最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才堪称为艺术作品中的瑰宝。现实生活和艺术情感的表达,主宰着人类的艺术创作,没有生活的原形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
2.“质朴的声音”在中西方绘画创作中的纪实
(1)西方现实主义的歌者——米勒
“现实主义”又称“生活的再现”,它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创作方法。写实便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又比写实更加富有内涵,它描绘了现实中普通人们的生活状态,以歌颂大自然、诉说人类最淳朴的情感,来反应当时质朴、纯真的现实生活,表达了对主观世界的情感宣泄和审美认知。
米勒——这位现实主义的歌者,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以表现农夫的田园生活题材而著称,是一位相信人性、热爱人性、表现人性的“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他对农民所怀的兄弟般的亲切之情、对农村田野景色的无限眷恋之情、对辛苦劳动所怀的认可之情、对艰难生活所怀的无怨之情……都是米勒绘画艺术至今魅力无穷的关键所在。米勒一生从未停止过对“真实”的追求,无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情感的真实,他用热情洋溢的笔调绘制出一幅幅朴实无华、富有情感的作品,揭露了劳动人民受到资产阶级剥削的残酷现实,他用独到的眼光去观察自然,从他的作品中人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是淳朴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声音。
(2)中国文人画的开拓者——赵孟頫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赵孟頫是中国文人画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同时,他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赵孟頫提出了“画贵有古意”,使画风由精雕细琢转为质朴自然,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将其与中国的文化、哲学和书法联系起来,从单一线条的束缚中得以解放,注重笔墨趣味,用墨的干湿浓淡、苍润浑厚的微妙变化,来勾勒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表达出作者内在的思想、学问与才情。这是用心灵在作画,透出的是一种文学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超越性,是一种质朴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质朴的艺术风格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尽管这些画家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别,但正式因为他们所追求的都是平凡朴实的题材,画面中是简洁不做作、质朴又单纯的真实写照,才使他们在质朴情感为主导思想的艺术创作中不谋而合,并产生共鸣。
当处于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以艺术的审美眼光去欣赏一幅作品时,所产生的共鸣,是人们不受文化的局限而产生的对艺术最本质的认识,隐含着人们内心深处最质朴、最纯真的精神情感的表达。
1.米勒与赵孟頫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线索
19世纪,法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历史变革,现实主义随之而诞生,反应了人性力量的觉醒。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们,对资产阶级逐渐失去信心,表露出极度的不满,艺术家们也将创作题材转向了不加粉饰地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写实主义的美术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米勒出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有过亲自播种的经历,因此,他能深刻的体会到农夫们的生活和疾苦,也分尝着他们的信仰与偏见,农村的生活和劳动者们质朴、善良、敦厚的性格已经深深的烙在了米勒的心里,他与农村、农民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之后,米勒的创作以劳动者的生活为主要题材,摒弃了洛可可风格,抵制古典主义和宗教画,坚持求“真”的艺术思想,如实的反映自然,反映生活的现状。他笔下的劳动者,两、三人组成一幅画,已经得以突出人物的高大、严峻形象,画面真实、质朴,颇有宏伟的气势,使当时的资产阶级感到一种潜在的威慑。
与米勒相比,中国文人画的先驱人物赵孟頫的出生显然要显赫得多。赵孟頫身为宋代皇族后裔,有着极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在这样显赫的家庭环境中,加上赵孟頫自身的天资聪明和勤奋好学,使之成为了一个全才型的艺术巨擎。宋元之交,更换的不仅仅是一个朝代,还有统治者民族身份的改变。赵孟頫处在这样一个旧王朝灭亡,新王朝建立的交替的历史动荡时期,经历了复杂又尴尬的一生,他对南宋的政权彻底绝望,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决定出仕元朝,这对赵氏来说是莫大的耻辱,赵孟頫的内心也因此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也许正因为政治上的挫败,才造就了赵孟頫在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他试图突破各种限制与绝境,来获得生活的意义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赵孟頫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已用淡雅质朴、清远简澹的画风呈现在画面中,与华丽、精致的绘画风格渐行渐远,最终创立了不同于南宋的和谐、潇散简远、质朴的绘画风格。
像米勒和赵孟頫这样经历了众多的喜悦与批判的舆论之后,始终追求内心真实的情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种抒情方式,才能将质朴、美好的憧憬寄于朴实无华的题材中,使质朴的声音继续延续,让质朴的人文情怀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从米勒与赵孟頫的作品分析质朴的声音所传达的精神
米勒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和劳动者的内心情感,他的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农夫们无法言语的人生情感,表现出当时广大农民阶级的思想感情的普遍状态,同时,这也是米勒的家庭、亲情、宗教信仰等生活的现状和情感的真实反映。
欣赏米勒的作品,只要看上数张,就基本可以读到他的整个艺术创作生涯,不愧被世人称之为“农民画家”。以《拾穗者》为例,作品中三个农妇粗糙朴素的穿着,粗大黝黑的双手,如果将其与洛可可艺术中蜂腰长腿,妩媚动人的女人作比较,谁更美呢?尽管三位妇女都弯着腰正在拾起地上的麦穗,她们的脸部都被挡住了,但是她们依然很美,这样的美是由内向外的,是勤劳、善良、谦卑与忠诚的美,是任何华丽的外表都装饰不出来的自然美。米勒的艺术美透出了质朴无华的气息,他的画面中没有金钱和名利之争,也畏惧于各种诋毁与强权,他沉迷于大自然的真实与和谐之中,聆听着这些平凡又质朴的生命对生活的无言诉说。米勒坚持着自己的美学追求,就是这些粗陋卑微的农妇,却让一切嘲讽她们的语言显得软弱无力。再看充满宗教情感的作品《晚钟》,在白昼将逝的余晖中,传来远处教堂晚祷的钟声,一对正在挖土豆的夫妇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农活,双手拢于胸前默默祈祷。静谧的黄昏中,伴着逐渐消退的晚霞,这两个幽暗的身影成为了画面的焦点。这身影不再是两个因为贫穷而倍感孤独的人,而是两个心灵。他们在用心祈祷着明天,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蕴含着发人深思的永恒意义。这两个祈祷者已经超越了具象的限制,成为了一种象征。米勒用朴实无华的现实主义绘画语言诉说了人、自然、劳动这三者的无限循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劳动者们深厚的感情。
同样的,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赵孟頫又是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质朴的画风。例如作品《鹊华秋色图》,这是赵孟頫41岁所画,在这个时期他的绘画风格己经逐渐成熟,画中有自然真趣,毫无矫饰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他所提出的“画贵有古意”的论点。作品中没有过于戏剧化的气氛,所有的人、自然景色和牲畜都真实的反应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画面中段的水岛一直延伸至画卷下缘,好像在邀请欣赏者走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使观者不经意间便置身于画中,油然而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此画透出简朴宁静、闲远清雅的气息,与元代纷争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相去甚远,体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表达了愿归隐山林,渴望融入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理想。除此之外,赵孟頫的《水村图》《江山萧寺图》等等,皆表现了质朴、宁静、与世无争的禅宗思想。
图1 拾穗者 让•法朗梭瓦•米勒 1857年法国 83.5cmx111cm 油彩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图3 鹊华秋色图 纸本 设色 元 赵孟頫28.4cm x9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4 水村图(局部) 纸本 墨笔 元 赵孟頫24.9cmx12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无论是米勒还是赵孟頫,他们追求“质朴”的艺术动机都是希望能够真实的表现生活的本质和内心思想的丰满。美术史上有相当一部分的画家都在追求质朴的艺术美感,如西方的莫兰迪、柯勒惠支,中国的李公麟、罗中立、朝戈等,对于他们来说,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就是他们最可信的创作对象,是艺术创作一刻也离不开的土壤,其艺术的品格也必定是高尚的。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各自的时代精神和方式表达着对“真”的情感抒发,他们真挚的情感也激发着许多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对质朴的崇尚和追求。
本人崇尚于这种高尚、求真的艺术品格。在我看来,绘画中质朴的表现形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客观再现,即使画面中在空间、透视、明暗的效果上不符合逻辑,或者是造型上的夸张变形,这些看似违反常规的表象下面,往往都隐含着在生命本质的基础所要表达的纯粹、自然、真实的美感,这样的内在美已经胜过了无数的华丽外表。从绘画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绘画作品中的朴素美,正如一股鲜活的生命源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它那质朴感人的而又形式多样的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着“真”才是艺术之最美。
[1]何广政.世界名画家全集米勒[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序言.
[2]高淑君.论绘画主题的“纯”与“朴”[J].艺术探索,2008(2):22(1).
[3]戴凌云.赵孟頫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浅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
[4]余颖.米勒的绘画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2.
[5]于博.浅谈米勒及其作品《拾穗》[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8):26(4).
[6]陈炜.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
[7]闫萍.米勒的绘画艺术[J].河北:大舞台,2013(8).
[8]房新泉.中国花鸟画家[J].画坛题名录.2007(12):27一28.
[9]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1999:269.
[10]张仕春.论油画创作中的质朴情感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10.
[11]高淑君.试论绘画的朴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张竞兮(1990—),女,贵州贵阳人,助理馆员,从事群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