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超
专家观点
传承经典与开拓创新
——当代语境下书法教育师资培养的理念嬗变与实践思考
周善超
古往今来,传授书法的方式不断嬗变。教师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书法师资是当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当代语境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以往任何时代传授书法的方式都不同,必须培养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养才能胜任教职,如全面、扎实的书法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教育情怀和宽博的专业拓展知识与理论。不仅如此,还要学习多媒体与互联网教育技术,熟谙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书法教学,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另外,书法师资的培训应力求“精准”,务求实效。
传承经典;方式;嬗变;书法教育;师资培养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国粹和文化经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因此,传承中华文化经典——书法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更是当代中小学书法教师的重要使命。
1.古代传授书法的方式。
在我国古代,由于受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制约,书法传承的方式主要是“一对一”式的师徒授受,这种方式,简单、直接,虽有效果,但实际上是最为原始和落后的。古人所谓“耳提面命”“口传手授”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或家族间、府第间相互传授、交流,以父传子、以老授少;或师徒间“一对一、一对二”的传授,其活动范围甚小。在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素有“以书取仕”的要求,普通百姓子弟一般没有学习书法的条件,有条件的大多是达官贵族子弟,而他们相互间的传授交流往往很封闭,笔法不轻易外传,所谓“秘不示人”。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古代,书法是一种贵族文化,彼时的书法教育类似现在的精英教育,传承书法基本是少数人的事情。
2.近现代传承书法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我国进入近现代阶段,封建教育体制——科举被废除。西洋新式学堂引进后,其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班级授课制,这就彻底颠覆了中国古代那种“一对一”师徒授受式教学和私塾教育。进入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各方面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书法方面,碑帖、挂图、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应有尽有,在教学上得以充分地应用与传播。加之电视和投影引进课堂,方便快捷,一时间,传承书法的方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3.当代传授书法的主要方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是当代学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应用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是其主要优势。其使用灵活,直观形象,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欢迎:其教学功能强大,令人难以想象。实践证明,中小学书法课堂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施教,书法教学方式实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华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得以全方位、大面积的传布和弘扬,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1、2013年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两份重要文件。要求中小学全面开设书法课,这就意味着书法在中小学实施普及教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大量缺乏书法教师的问题。培养书法师资成了当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书法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书法是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质和经典内涵。所谓“字无百日功”,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练成书法的,不是说一夜之间就能培养出千百位书法教师的,所以不能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因此,如何培养既有扎实传统技能又具时代风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
1.多元特质的时代要求。
书法是中华文化经典,是历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从中国古代、近现代到当代,其传承的方式在不断演进。尤其在当代语境下,科技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书法传承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下是一个以开放、创新、信息交互为特征的时代,当代教育文化与时代语境赋予了教师更为全面的素养和使命。一方面,教师(包括书法教师在内)除了具有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原理、教育法规、普通话、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常规的知识、技能外,还要与时俱进,吸收当代最前沿的教育研究成果,深谙教育心理、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管理,要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特长。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当代最先进的多媒体与互联网教育技术,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发展。
2.师资培养与培训的理念嬗变。
现在仍有一些人认为,书法是一门特殊的、古老的手工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一定要用传统的方式来传授才能保证它作为经典文化的身份,而不应掺杂现代性的成分。于是,教学上反对与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结合,认为只有过去那种师徒授受、家族传授才是真传,才能得到书法艺术的精髓;认为书法一旦与现代思想、现代科技结合,其传统性和经典性就削弱了,甚至变味了;也有人强调练习书法是一种功力教育,认为学书法是功到自成,人书俱老,没有三十年、二十年功夫是练不成的。认为科技化、规模化教学,节奏太快,并不利于书法的“渐修”;还有人认为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少学校学生上课只带着平板电脑,作业敲敲键盘即可完成,完全没有书写的必要,认为当代语境下根本学不了书法,只有那些“老学究”才能碰它。经典传承不是顽固守旧、食古不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内化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时代文化元素的过程,在国家大力提倡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摈弃与清理。
《纲要》指出:“要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教学能力。”那么,当代语境下师范院校应如何培养未来的中小学书法师资?作为在职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书法师资培训时又应重点着力于哪些方面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于职前培养。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母体”,特别在当下中小学书法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形下,师范院校应肩负起更加重要的历史责任。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中小学书法教师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按《师范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设置书法课程,《培养方案》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围绕教育部颁布的《意见》和《纲要》这两份文件设置课程,并且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观照。师范院校培养未来中小学书法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重点考虑“通识教育、学科(书法)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四大课程模块。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分公共基础课程和博雅课程,学科(书法)专业课程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分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选修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分技能训练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生人人都要过关的共性课程,包括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还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语言、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教育科研方法和计算机应用及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书法)基础课程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实践(创作与展览等),专业拓展课程是与书法有密切关联的课程,如中国画、篆刻和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博雅课程”包括中国文化概论、国学经典选读、美学基础、历代文论等。《纲要》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纲要》还强调:“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中小学书法师资时,“博雅课程”的设置就应充分考虑进去,培养师范生观察美、想象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丰富他们国学方面的知识。特别要提出的是教育部在《纲要》中对学习书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的方式予以充分的提倡,文件指出:“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然而,据笔者所知,有的师范院校认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对学习书法没有多大关系,认为开这样的课程是浪费时间而并不愿意开设这些课程。在当代这样一个开放、创新、信息交互的时代,若还像古人那样学书法,把自己给封闭起来,到头来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就更谈不上传承经典了。所以,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体现书法学科自身的特质,同时应该渗透与媒体和互联网课程嫁接的理念。像这样由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实践整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科学的、完备的。学生经过几年扎实的学习,毕业后一定能胜任书法教学,成为一支既能传承经典又具时代风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队伍。
2.关于职后培训。
书法师资问题,目前至少存在两方面情况:一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低,二是书法师资存量少。考察一门学科的师资质量如何,首先要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看其学历、职称、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等。书法在中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各方面都非常短缺,各项指标几乎是零,所以要加大力气大面积进行培训。考虑到参加培训者一般都是在职教师,有的是转岗培训,如数学转书法;有的是专业拓展与延伸培训,如美术(艺术)兼书法;也有的是专业强化培训,如语文加书法,或者本身就是书法老师。但他们共同点都是教师身份,所以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上应参照前文所提师资专业培养,重点集中在学科(书法)教育课程(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博雅课程两方面,给教师“补血”“充电”,以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对于培训的组织,笔者认为应力求“精准”,务求实效。
(1)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培训前对参加授课的老师要慎重遴选,不要只求“高大上”。可以由著名书法家领衔,教研室专家和有丰富教育实践的一线中小学语文写字(书法)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参与授课,而不是清一色的大学教授。笔者注意到,近几年来全国一些省市书法师资培训请的导师都是“大腕”,要么是书协主席,要么是高校书法博导,要知道,我们培训的是中小学教师(实际上大多数是小学教师),不是大学生、研究生,也不是社会上的书法高研班学员,授课老师不仅要懂书法,还要懂教育,还需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有个全盘的了解,如中小学书法教材长什么样,有什么优缺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应注意些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导师们”到中小学搞过调研了吗?不了解情况怎么为学员上课。当然我说的不是全部,有的培训老师授课既高屋建瓴又贴近中小学实际。有的教授上课听起来高瞻远瞩,实际上是空中楼阁,授课效果甚微。
(2)作为书法教育的最基层单位——学校,在选派学员参加书法教师培训时也要精准(最好是挑选从事语文写字教学、美术教学或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培训过的教师就要指望他日后上书法课,校长不要随便叫一个人去培训,以完成上级交给的“差事”。若如此,只会造成从上到下多方面的资源浪费和损失,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参加培训的学员也要珍惜机会,多向授课导师请教,不要总是冲着“见大腕”“找签名”而去。若上下皆如是,书法培训就变味了。所以笔者呼吁“精准”培训,务求实效。培训组织聘请的导师要“精准”,导师传授的内容、方法要“精准”,基层学校选派参加学习的教师也要“精准”。
(3)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应结合国家、省市有关书法教育的文件,对各地组织的书法师资培训和学校选派培训的教师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督导,特别要注重过程性督导。督导不能走过场,也同样应该做到“精准”督导,务求实效。
当前,广大中小学书法教师是传承书法经典的一支最重要的生力军,这支队伍必须培养好。因为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人对书法的认知和传续。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引导下,我们的下一代人才能渐渐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中华文化情结,确立中华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因此,培养好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队伍,意义重大而深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8/26/content_1933295.htm.2011-08-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1-29049653.html.2017-01-26.
[4]周善超.试论书法教育的核心要素[J].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4).
[5]周善超.中小学书法教育不良现象透视[J].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1).
J292.1
B
1005-6009(2017)77-0011-04
周善超,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223800)艺术系主任,书画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宿迁市拔尖人才,宿迁市学科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导师组成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宿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