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张 玲
打造有品味的语文课堂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张 玲
语文课仅仅靠“告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之以情,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情趣、富有滋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厌之”而“好之”而“乐之”。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有滋有味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片段】
师:小朋友,知道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有个可爱的小精灵就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人间。她就是——“小露珠”,谁来甜甜地呼唤她?
生:小露珠。
师:小露珠今天还带来了许多小伙伴。
出示:闪亮的小露珠。透明的小露珠。
圆润的小露珠。谁会读?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准确。同学们这些短语,你们觉得哪儿要读得重些,哪儿要读得轻些,才能读出意思来呢?
生:“闪亮”“透明”“圆润”要读得重些,“的”要读得轻些。
师:恩,说的很好,就是这样读,自己试一试。
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有轻有重,有强有弱才能读出意思来。
师:看!小露珠又多了几个小伙伴。
出示: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谁会读?指名读。对!就是这样读,不仅要读的有轻有重,还要注意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直奔课题,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同时抓住课题这一命脉,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对小露珠和它的伙伴们的甜甜的呼唤,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一开始便热气腾腾。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读为本”的要求。于是有的老师就让学生不停地读,如男女比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等等,课堂教学似乎也做到了“书声琅琅”。但仔细想想,这只是读书形式,而不是朗读的本质。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应从理性中走出来,走进感性的天地。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
【片段】
师:早起的小动物们看到了,都来和小露珠打招呼呢!它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请同学们读一读2-5小节,用横线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
师:谁来做小青蛙赞一赞小露珠?出示: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你真热情啊!你很有礼貌!有只小青蛙也来打招呼了。谁来读?
比一比:早哇,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想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哪句更好?为什么?
生:比喻句、把小露珠比喻成(闪亮)钻石……
师:是呀,作者通过比喻的方法,说出了小露珠闪亮的特点,【板书:闪亮】使语言显得特别生动。我们一起当一回小青蛙吧!
师:小蟋蟀、小蝴蝶也是通过比喻的方法,说出了小露珠的特点。谁想做小蟋蟀?
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师:小蝴蝶也来了,谁来读?
生: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师:又圆又滑就叫圆润。【板书:圆润】谁来读好这个词语?真圆润,又圆又滑!谁愿意赞美圆润的小露珠?你真会赞美他人,你真有礼貌。
师:小动物们都在用最生动的语言赞美小露珠呢!我们一起来赞美小露珠吧!
在朗读小动物赞美小露珠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抓住了与小露珠相似的几个事物,让学生体会到 “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几个比喻用的非常形象,让学生学会在打招呼的时候要像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一样热情有礼,还要可以最生动的语言、最恰当的比喻发自内心的赞美他人。
学生的任何学习都应当遵循其认知规律,词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小学生学词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学习了一篇课文,就必然掌握了教材指定的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各项要求。实际上,人们只有在大量阅读和口语交流中,经过反复认识,比较和运用,才能对词语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因此学生掌握词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不可能人为地整齐划一。所以小学生的词语学习,应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应当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做到恰当运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我们还应巧妙地教给他们一些掌握词语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片段一】
师:出示珍珠项链,这就是一颗珍珠,谁来摸一下?什么感觉?
生:圆圆的,滑滑的……
师:又圆又滑就叫圆润。
【片段二】
师:快速读第六小节,找一找植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是什么?
生: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师:你真聪明。我们一起读一读。(点红精神)。这个词语在字典上有两个意思,你能结合课文,说一说精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活跃,有生气。
师:恩,我们借助字典,很快就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生活中,也有很多展现精神的现象。图上的人怎么样?
生:昂首挺胸,站得很直,姿势标准——动作很有力。很精神。
师:诶,看来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呢,你学会了查无字词典呢!这一段中,也有一个词语表示精神的,你能找到吗?
生:生机勃勃。
师: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呢!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字义学习词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片段一中,我出示了一串珍珠项链,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圆圆的滑滑的,这样的感觉就叫做“圆润”。而片段二,为了让学生理解“精神”这个词语,我借助字典里的解释、图片上人物的姿态和联系上下文找意思相近词语这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于“精神“这个词语理解到位,同时也学会了多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举两得。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只有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才能使语文课堂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