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登峰小学 梁淑玲
小学低年段“讲故事”教学的策略探析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登峰小学 梁淑玲
“讲故事”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问题中的实践参与,尊重精神价值的实践内生过程。不仅利于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指导生活的价值体系。本文分析了故事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意义,对故事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畅想,希望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讲故事”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小学 低年段 讲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在传统的授受式课堂教学中,故事被当成引发学生兴趣、理解概念的工具。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故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构建学生价值体系。在“讲故事”的实践中,学生讲述故事、实践体验故事的意义与价值,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起点故事、探索故事、自己的故事等整体的故事脉络组成,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态度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因此,在现如今新课标的背景下研究故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传递意义与价值,关注学生价值体系建构
故事不只是一种创新教学方式的工具,更是一种对价值的探索。故事的内容中承载着学生这个叙述者的价值观,作为一种载体,将价值以及意义借助情景的方式进行阐释。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借助不同故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来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经历,从而替代性积累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让自身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得到启发,获取多样化社会体验。通常情况下,故事的主题是故事的核心所在,它是故事的主体精神的表达,主题的选择植根于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捕捉到一个与学生们有强烈交集和共通感的生活原型,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知道却从未发现的世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将故事叙述出来,在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找到自己,进而启发价值的思考。
2.秉持生活化思维,指导学生日常生活
教育学家Engel说“学童在理解日常生活经验时就如在读一系列的故事脚本,藉由情节式的建构,学童建构他对这世界、对生活事件的理解,包括事情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包含哪些人、他们做些什么事等。这些故事将我们的经验实体化,带领我们超越生活的限制—到过去、未来,或者想象的世界。”总体而言,故事的精神促使学生从故事中找到仿效的对象,并有针对性地启发和规约个体能动的发展。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独特思考方式进行叙述,不同于教师成人化的叙述方式,更能被同龄学生接受,以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
3.内容开放、隐喻,助益学生理解接受
故事透过叙述传递学生独特的价值和经验,并描述其独特的行为模式。在“讲故事”过程中,学生作为主要的叙述者将故事叙述出来,经过不同学生的个人体验,学生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思考,这就是故事在叙事过程中表现出的开放性。同时,“讲故事”的内容具有隐喻性。故事叙述以假设的方式来表现,具有隐喻性。在叙述的过程中,学生是由“旁观者”身份对故事当中的相关情境进行充分体会。而且在该背景之下,通过故事的形式把学生个人问题转换为他人问题或者是普通问题,进一步让学生获得心理层面的安全距离,从根本上避免抵触情绪与逃避情绪的产生。与此同时,故事能够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让学生客观性体验故事当中的相关情节与故事教学所提供的教学意义,让学生重新获得经验与解答。正是故事教学这样的特性,使得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启发学生们的思考。
在研究“讲故事”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之前,应从教材故事特点角度出发进行详细分析,纵观低年级教材当中的故事型课文,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每个故事当中都有一些生字生词,故事教材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动具体教材故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语言环境当中存在的生字与生词;第二,故事当中通常情况下都会存在一种特殊性的语言形式,该形式的表达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在实际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吸收语言以及内化语言;第三,教材故事当中出现的人物以及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场景都属于学生熟悉的人物或场景,故事中的生动情节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积极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然后实现学生与大自然的紧密接触,从中悟出更多的生活道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让故事发挥最大的效果,这就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
1.学生为主,教师引导
在目标教学环节时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而且必须要为学生创造相对平等以及自由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分享,给予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语言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日常沟通交流期间,其语言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相对快速的提升,而且交流也能够为共同建构带来较大的可能性。根据神经语言学的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所具有的形、音、义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的是形以及音,联系较弱,而形、义之间的联系相对来说是最强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需要从语言形、音、义等方面加强形与音之间的联系,并给予其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要主动鼓励学生加强交流合作,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坚持语言完整性原则前提下,正确认识到语言学习不能离开真实交流而单独存在。
实质上,交流过程本身可以促使学生在听、说、读上能力的提升,有的时候还会涉及到其他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生借助个性化思维组织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思维发展。讲故事教学期间,教师与学生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对故事的架构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并且表述出来。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杜威认为兴趣具有三点含义,其中第三种含义认为兴趣是“个人情感的倾向,重点指个人的态度”,这也是小学低年段学生较为突出的兴趣。兴趣可以维持学生活动的进行,使他们敢于冒险,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从新课标教学原则出发,创设的环境学生越感到熟悉和自然,兴趣程度就会越高。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和活动的场景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较容易的投入创设的活动情境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例如,以一个问题开头,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开课引导时,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见过乌鸦喝水吗?”“如果给你一个窄口瓶,还不让你用吸管,你会怎么喝瓶子里的水呢?”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有效利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以新颖奇特的活动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所要进行的“讲故事”环节产生兴趣,使他们主动去讲述他们脑海中的故事。
3.提供材料,鼓励探究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主要是从感知开始的,其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与探索主要是借助对于周围事物的良好感知。杜威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种本能,具体来说,就是艺术本能、制造本能、社会本能以及调查研究本能,其社会本能的表现在于谈话以及沟通上,调查本能则是表现在操作性探究中,怎样充分利用好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这种特征,从新课标的教学原则出发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教师组织故事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比如《乌鸦喝水》可能学生没办法理解乌鸦的状况,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窄口瓶,让他们实际操作去想办法。在活动中,使得他们所讲述的故事更加真实化、更具想象力,也更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结 语】
语文课堂上的“讲故事”教学活动是语言教育活动重要的实施途径,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语,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生活交流当中的障碍,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在开始接触到语言文字时,往往会发自内心的进行探究,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这种本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相对积极的情感,进而对语言层面的学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充分利用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发挥“讲故事”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李永会.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J】.教育评论,2006(08)
【2】阮晓莉.幼师语文教学中讲故事教学法的运用【J】.世纪桥, 2008(12)
【3】田小秋.小学低段“讲故事”教学策略初探.小学语文教师,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