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合阳黑池中学 李 媛
高中话题作文的教学策略
陕西省合阳黑池中学 李 媛
随着高考自主招生的改革,地方性教材的编写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加之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践,作文教学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话题作文——作为高考制度下应运而生的体裁在走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同时,也大大解放了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带来了更多写作风格的尝试。本文以鲁教版的高中教材为蓝本,就话题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鲁教版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策略
话题作文作为当下热门的作文体裁,几乎成为各地高考试卷的不二选择,本文对它教学策略的探究实际上也是对当下作文教学的一种思考。
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题材广泛,但这也并不代表漫无边界,其中话题“度”的把握是一个首要因素,选材的准确性往往决定了话题作文能够如何开展,所以是很关键的。
话题作文不限制文体,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某一话题大胆的去进行构思,意在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可能正因为,话题作文因为限制相对较少,思路突然变得开阔了,学生们反而不知道如何开展下去,比如以“网”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们可以想到最多的有互联网、人与人之间交际的网、蜘蛛网、渔网等等,学生能想到的客观主体不同,自然写作的构思与方向就会不同。这样看来,话题作文首先是思维的训练,其次才是文学的训练。
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比如以“快乐”为话题,有的同学会写童年趣事,有的同学会写爱好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同学会将快乐作为一个哲思进行感悟……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以“快乐”为话题,但是它们的文体不同,自然在收放度上也有所不同,像是“童年趣事”将“快乐”定义的范围比较狭窄,而如果以“快乐”写哲学散文,则又容易内容空泛不切实,因此,教师的指导也要针对不同的文体有的放矢的进行。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多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积累有益的素材,学习那些写的好的书籍和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因为只有生活中的素材才是取之不尽的,而只有保持对生活的感悟,在拿到一个话题时,学生才会辩证地往自己最擅长的写作方向进行发挥。
其实,话题作文对于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是一个机会。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话题作为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比较擅长的空间里不断打磨从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在自己现有的能力上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所谓的“我手写我心”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以“幸运”为话题,有的学生会写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感恩自己得到的关爱与帮助;有的学生则写的是羡慕别人通过中彩票发家致富,希望自己也有不劳而获的幸运。这其中的主题思想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但是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如果一味的压制不好的作文,取得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书写,另一方面要对充满正能量的主题大加赞赏,潜移默化的使学生们的写作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比如,以“和平”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回顾了中国近代战争对人民生活和政治经济的沉重打击,呼吁和平的重要性;有的同学表达了自己希望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保护祖国神圣的领土;有的同学写的是如何看待法西斯军国主义在当今社会跃跃欲试的情况,表明真正的和平应该做些什么……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角度对于和平的阐释其实代表的是学生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这些文章只要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大大表扬。
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定期指导和特别指导。定期指导针对全体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并向学生推荐好文章、好书籍,全班同学一起积累好词佳句,一起点评,发现和总结好的写作方法;特别指导是针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优秀的范文,让他们摘抄、背诵甚至是模仿,在这样的教学路线的指导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
所有指导都要分阶段进行,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之前结成的学习小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 ,分析这一阶段在作文上的得与失,心得与体会,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鼓励,激发兴趣,从而才思泉涌。
写作是将思维的轨迹用文字外显出来。好的文章一定是在情感上打动人、个性上影响人的。要想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就要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平日我们观察高中生的聊天,他们聊的范围非常广,用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但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一板一眼,匠气十足,这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所以教师要有包容的心,让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甚至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就用自己生活中的语言,学生得到“同伙”的鼓励与启发,自然敢于用劲,巧于用劲,把自己的作文打造的栩栩如生,既烟火又幽默。
总而言之,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中新兴的一种作文形式,对于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技能的考察更为全面,师生只有正确看待,认真对待,才能使其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1】郭超.新课标理念下话题作文的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杨迎春.“话题作文热”背后的冷静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杨杰.关于话题作文命题的质疑【J】.当代教育科学,2004(18)
【4】祖建平.话题作文寿命几何【J】.中学语文教学,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