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情悖理也成章
—— 例谈反常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2017-03-23 22:42四川省武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汤继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6期
关键词:奥楚蚕农洛夫

四川省武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汤继光

逆情悖理也成章
—— 例谈反常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四川省武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汤继光

反常法是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常”,指的是常情、常理,就是人们惯常的情感和思维。反常,就是作者置读者惯常的情感和思维于不顾,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达到一种看似逆情悖理,实则合情合理的艺术境界,收到出人意料的欣赏效果。

正因为如此,一些有创见的作者在创作时常常运用这种技法。中学语文传统教材和现行教材中就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学会这种技法,对于中学生写作有着极大的帮助;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增强作品的生动性、深刻性和幽默感。

一、描述“反常”的事理,深化作品主题思想

曾入选过国内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春蚕》,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30年代初上海近郊农村蚕农因为蚕茧丰收而欠债的故事。按照常理,蚕茧丰收本应给蚕农带来欢乐与幸福,然而事情结果却恰恰相反。表面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合理性。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悍然发动了针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在加强军事打击的同时,不断加紧经济侵略。由于大量洋货倾销,民族丝织业陷于破产境地,江南蚕农生产的蚕丝严重缺乏销路,封建高利贷者趁机提高蚕农贷款的利率,资本家也乘机压低蚕茧收购价格,蚕农辛苦劳作,虽然迎来了多年未遇的茧子丰收,却依然没能逃脱欠款负债的厄运。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反常”事理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二、渲染“反常”的气氛,推动情节曲折发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选入了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名作《最后一课》,文中写小弗郎士到学校上学时感到了一种与平常完全不同的严肃气氛:平时“在街上也能听到”的教室里的喧闹声没有了,一切“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同学们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韩麦尔先生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礼服;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市民,“个个看来都很忧郁”。这种“反常”的气氛,预示韩麦尔先生今天的上课不寻常,显然是“最后一课”了,也为下文具体写“最后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描写“反常”的细节,凸显人物鲜明性格

1.“反常”的人物的穿着打扮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教材语文必修5选入了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中在给主人公别里科夫画像时写道:“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是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正常人大晴天不可能是这样的穿着打扮,小说这样写就塑造出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典型现象,鞭挞了因循守旧,害怕变革,自觉维护封建制度的奴才嘴脸,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2.“反常”的人物的言谈举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选入了契诃夫的另一名篇《变色龙》,文中有多处关于警官奥楚蔑洛夫“反常”的语言描写。

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借口天“热”,用“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来掩饰自己吃惊、胆怯的心理,也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后来,听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又立刻耍起了威风。可是,当有人确认就是“将军家的”时,他用“……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来遮掩他刚才因为辱骂将军及将军家的狗后产生的更大的恐惧心理。天气本来不热,却找借口说“热”;天气没有变冷,却又偏偏喊“冷”,这种对人物反常的语言进行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般善变的性格。

曾入选过国内多种版本语文教材的小说《最好的顾客》和《警察与赞美诗》都是成功运用反常法的典范作品。

法国当代作家亨利☒特罗亚的《最好的顾客》叙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巴罗丹是一位年愈七十的古稀老人,在人世间,他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形影相吊,孤苦无比。为了避免死后“没有一个花圈,没有一束鲜花”的凄惨结局,他提前给自己买了一套表示多种亲属关系的花圈,希望能在自己营造出来的虚假的同情中求得一丝温暖和慰藉,以度过余生。一个大活人给自己买花圈确实有悖常理。然而在普遍崇拜金钱、人情关系冷漠的社会里,它又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美国杰出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主人公苏比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平日里都是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过夜。为了度过即将来临的严冬,为了达到蹲进大牢求得免费食宿的目的,他想尽千方百计,做出种种恶行,希望警察把他抓进监狱,但却始终无法如愿。苏比这种“反常”的行为,与其失业穷困、无处栖身的遭遇有关,也和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和现实有关。

猜你喜欢
奥楚蚕农洛夫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躲雨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变色龙》教学设计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