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国
适应新生态 迎接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思考与实践
唐文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迈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教育新生态给教师带来了各种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并加以探索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革新学校管理制度,重构学生成长过程评价体系,探索“教学研”的新方式,以“互联网+校本课程”课题为抓手开展实践与探索,让教师在新的教育生态中找到自我,找到方法,实现价值。
互联网+;教学研;校本课程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众多行业的结合创造了一种发展新态势。
传统教育结合互联网,使教育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它看似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场所。移动授课终端经过互联网连接智能中控,连接“云端”,连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教室。书包,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包。学生将会持有一种薄薄的电子书包,这一书包集即时查询、摄影摄像、语音录音、图文制作、传送收取信息、与人(机)交流互动等功能为一体,不仅功能强大,而且轻便易携。教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网络资源成为课本,慕课成为课程,翻转课堂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微课成了学生学习的又一渠道。
我校(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历来就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被评为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尽管如此,面对“互联网+”时代,教师还是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通过调查发现,有62.3%的教师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要求,自己不知所措。
有65.6%的教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自己的备课资源丰富的同时也严重遏制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有64.4%的教师认为“互联网+”时代会颠覆传统课堂,学生只需要坐在教室里就能听远在万里之外的教师讲课;在Pad上学习教师发布的微课,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先进的技术,与其他班级学生同上一节课,实现班级间的无线互动和分享……有很多教师依然接受不了这些新型的课堂形式。
我们曾经组织教师观摩过一节利用电子书包功能所上的探究课“校园树木寻访”。整个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模式,运用电子书包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让学习发生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但有61.1%的教师仍无法适应创新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面临教学技术、评价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知识结构、甄别能力和利益诱惑等方面的挑战。
1.CIO(首席信息官)制。
我校从外地引进了一位在信息技术方面业务精、技术强、有思考、会研究的教师担任学校的首席信息官(CIO),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学校的长远目标,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一起。架构学校整体规划,负责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解决应答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教学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培训和技术支持。
2.学习制度。
(1)外出学习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国内外这一领域做得好的学校参观学习,消除畏难情绪,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技术,转变教学方式。2016年,学校就组织教师到上海一些学校学习了“电子书包研究项目”,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制度。学校组织教师制订个人3年学习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并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跟进督促,让教师在学习中改变观念、完善知识,掌握技术、提升能力。
(3)培训学习制度。学校每年年初拟定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从教学理念、技术运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研究方式等方面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
1.加大硬件、软件环境建设投入。
学校逐步推进“平板+多媒体”教室升级,集电脑、电视、触摸、交互等多功能于一体,并集成了丰富的教学工具,如:数学教具、音乐线谱、美术画板等,无线连接平板、手机、物联网等设备,通过各年级个别班级的试点,结合学校智慧校园平台探索出科学可行的应用范式,再通过全体教师培训学习最终达到全校普及。
学校正逐步构建“基于学生成长过程评价体系”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平台。该平台是适应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校园综合应用平台,以服务教师、学生及家长为主,以信息化和资源共建共享为手段,以实现教育智能化的平台。平台涵盖了学校门户、教育管理、教学研、互动空间、物联网应用等功能模块,充分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的需求,能有效实现学校门户和应用平台一体化、教学研一体化、互动空间与移动应用一体化,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用户展开设计,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教师适应“互联网+”时代提供条件可能。
2.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通过学习、研修、辩论、实践等形式,让教师明白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优劣,提高信息甄别能力,趋利避害,从而收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让教师合理使用有效信息,不遏制自身的创新能力。
1.课题研究为抓手。
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如,近期开展的教师微课比赛、翻转课堂研讨等。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
学校通过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北小联盟学校网络教研活动、网络听课与评课活动、网络集体备课与磨课活动等;采用音频、视频、微信等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通过录播教室设施,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核心价值观引领。
发现身边的优秀教师,宣传优秀教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开展“寻找工作中的小幸福”等活动引导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以“互联网+‘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展信息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校本课程已经研究探索了五六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备受国内小学语文界推崇。在互联网普及和手机APP成熟的今天,探索“互联网+‘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教与学更有其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教师在这一课程实施中,针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会摸索出更多的应对策略,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G451.2
B
1005-6009(2017)70-0049-02
唐文国,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南京,210042)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