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摘抄也有技巧

2017-03-23 19:54:22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周晴静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年段读后感文章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周晴静

指导学生摘抄也有技巧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周晴静

摘抄作业是语文知识积累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领域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也是语文教师常常采取的一种作业方式。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摘抄的目的不够明确,往往敷衍了事,将“摘抄”变成了“抄写”。在这样的现状下,转变摘抄的形式,丰富摘抄的内容,为“摘抄”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摘抄 转变 尝试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丰富,笔记使人精确。”身处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部分,是一个人基本的能力与素养。摘抄,作为积累语言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逐步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摘抄,学生可以大大拓展阅读面,可以引发思考,提取信息,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的课外阅读数量有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不同的课外阅读方式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着。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几乎是每一个高年段学生都做过的作业。但是,摘抄作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摘抄”还是“抄写”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怀着美好的愿景,我希望学生们充分利用好教材中配发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因此提出了以下阅读要求:在预习新课时,阅读《拓展》当中相关的文章,每篇文章要留下阅读的痕迹,比如圈出生词、好词,划出好句等,并挑选其中最喜欢的一篇做摘抄作业,积累好词和好句,写一段简短的读后感。这样的要求既能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与思考中完成摘抄作业。

然而,几次摘抄作业批改下来,就发现学生开学时的学习热情慢慢消退以后,敷衍了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不加思考随意选择、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特别是写简短读后感的部分,有人甚至直接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总结性的话语稍加变换就当作是自己的“感想”。凡此种种,让“摘抄”几乎等同于“抄写”,甚至连抄写的价值都没有。那么,这样的摘抄作业,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二、“摘抄”不是“抄写”

从我自身学生时代的摘抄作业开始,好像“好词好句好段”就是摘抄作业的全部了。把这些闪闪发光的词句从文本中抠出来,这就是摘抄了吗?我不禁开始反思,文章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即使是通篇大白话,即使没有那些闪闪发光的词句,只要故事精彩,便不失为一篇好文章,那么这样的“好词好句好段”还有什么意义呢?

拿着学生们的摘抄本,我才发现:所有学生都会“抄”,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摘”。 其中,固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但是更多的学生是对“好词好句”概念的模糊,只能一抄了之。再看看自己提出的摘抄要求:好词12个以上,好句4句以上,读后感两到三句话——只有“量”的要求,却无“质”的指导。摘抄作业需要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理解,在理解中品析,在品析后选择,这实质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摘抄作业不仅不能放弃,还要好好开展指导: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摘抄的乐趣,通过适时的评价反馈指导学生摘抄的方法,最终提高摘抄的有效性。

三、“摘抄”不只是“摘抄”

让摘抄作业焕发新的活力,就要进行大胆的尝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认为要打破“好词好句”的旧形式,将摘抄作业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结合,不断挖掘新的可能。

1.思维导图式

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是梳理文脉、提炼线索等教学环节,常常能够看见思维导图的身影。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思维形象化。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出现了逻辑性比较强的思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主动摘抄的过程中掌握很多信息。

2.图文结合式

结合学情和教学实践,我首先将“地图”作为课外知识引入了摘抄作业中。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往往是有限的,空间感知能力仍然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在五年级教授《长征》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将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展示给学生看,作为背景知识储备,为感知长征精神做铺垫。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看不懂地图,对他们来说那不过就是一条条线段和一个个色块。

3.趣味应用式

摘抄作业其实就是语文实践的一个阵地,根据不同的课程资源,呈现出不同面貌的摘抄方式。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练习五“语文与生活”这一版块中,有如下要求:“某超市新进了一批货,可是不知道如何摆放才好。你能帮忙把货物进行合理的分类吗?”这样的分类题,难度较低,相应的学习成就感也较低。因此,我引导学生们联系日常逛超市的生活经验,回想超市的布局,在分类之后,帮助皇甫东再设计一张超市平面图。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相似或相关联的物品总是会被放在相邻的区域,以刺激顾客们的购买欲。这样的“升级挑战”,让简单的分类题变成了需要思考的“摘抄”作业。

立足于语文教材,但是又不局限其中,教师应当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充分挖掘可以整合的课程资源,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也许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呢?

当然,在不断的尝试之中,我也发现了这类“创新”摘抄作业的不足之处。多种多样的摘抄形式看起来比较有趣,但是究其本质,其实都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认真的同学做这样的摘抄会更加用心,学习成就感也更高,但是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则无法很好地完成从前看似简单的摘抄作业,更加敷衍了事。因此,我认为可以将摘抄作业分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趣味性强、难度相对高的摘抄作业,以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感;让基础还不够扎实的学生继续走大量阅读之路,在完成传统摘抄的基础中,着重指导简短读后感的书写,以保证阅读量和片段写作的质量。

总而言之,作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方法,是途径。作为教师,既要牢牢把握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开拓整合课程资源,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后生活,通过形式多样,能够自主选择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会学习,这才应该是作业本该承担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年段读后感文章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3:18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4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2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读后感”等十七则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