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 娜
小处入手,培养大品格
文 | 刘 娜
当前,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公民品格、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也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小学品德课程正是要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儿童健康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课程不应该仅仅是道德的说教,而应该是富有童真童趣、与生活教育相融合的体验与感悟。在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对儿童进行品格教育,为其养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又该如何使核心素养与儿童的品格教育相结合,帮助其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从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杨霖所长的“品格教育”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我们在强调儿童爱护小动物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培养儿童悲天悯人的情怀呢?当儿童对家里的宠物关爱有加的时候,会不会对路边的乞讨者主动给予帮助呢?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大道理的说教上,而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儿童树立正向品格。例如“爱护动物”这一主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天性使然,通常对小动物都产生好奇和喜爱,教师可以据此对儿童进行引导:大家都喜欢小动物,可大家喜爱的小动物里是否包括流浪猫与流浪狗?大家爱护小动物,希望拥有自己的宠物,一旦拥有了宠物,你是怎么照顾它的呢?是自己饲养还是交给父母饲养?小动物是生命,那么路边的花草草是否就可以随意采摘践踏呢?如此以身边小事为对象,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对儿童进行品格的教育,就比简单的说教、贴标签更有效果。
我们认为对儿童进行品格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影响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品格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杨霖老师提出的“二十四个品格四级阶梯”正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在对儿童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中,还应该将儿童品格的树立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高新区锦晖小学作为品格教育课题研究的联盟学校,每学期每个月都对儿童提出了品格主题,例如本学期我们的品格教育主题是“坚持”,每周国旗下的讲话、班级小报、班级沙龙、班队活动等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让品格教育能够真正内化在儿童的心中,外化在儿童的行为中,践行在儿童的生活中。
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从大道理入手,对儿童进行道德素养的宣讲。孩子们知道要爱国,却不知道如何来爱国;知道要文明,却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不文明;知道要友善,但面对具体对象的时候却缺少耐心……这就使得儿童核心素养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我们认为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依托思想品德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视野放大放宽,寻找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敏锐地察觉到社会上那些价值观偏失、道德败坏的事例,把它们“请”进课堂,对学生开启鲜活的教育案例,让他们从别人身上反观自己,从而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品德课程一直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之中,但德育的目的不仅仅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还应该遵循儿童自身的规律;德育不应该仅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也应该包括儿童个人品格的塑造与形成。因此,小学品德课程的整合与实践必将有力地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