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引言失当问题不容忽视

2017-03-23 18:20:17边书京张志钰陆文昌杨锦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杆菌论文

边书京,张志钰,陆文昌,杨锦莲

(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70)

学术论文引言失当问题不容忽视

边书京,张志钰,陆文昌,杨锦莲

(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70)

学术论文的引言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篇幅很少,但其作用不容忽视。结合编辑实践,举例分析学术论文引言失当的几种形式,同时指出了引言写作及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认为编辑应该重视对学术论文引言的编辑加工,并引导作者完成高质量的引言写作。

学术论文;引言;失当形式;编辑加工

引言、正文、结语构成学术论文的主体组成部分[1]。在这几部分中,由于正文特别是结构性论文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内容,是作者试验时亲力亲为、按部就班地完成的,所以写出来也得心应手,基本不存在语言及层次结构问题。但引言部分,需要作者广泛阅读文献后高度浓缩,以最少的文字反映最完整的信息。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作者熟识引言的书写要求,又要有上乘的写作基本功。尽管已有不少同仁从指导作者的角度就论文引言的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等问题[2~7]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但笔者在近年的编辑实践及翻阅一些期刊论文时发现,仍有不少论文都或多或少存在引言失当的问题,特别需要编辑同仁的重点关注,以避免刊发论文中遗留引言失当的问题。笔者仅以编辑实践中发现的引言问题加以例析,以期与广大编辑同仁交流探讨。

1 文献引用失当

由国标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引言的定义可知,引言需要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来描述本研究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作为研究背景,以表明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学术的继承性及相互关联性[8]。引用文献的原则要新、全而精。引言中文献引用失当主要表现在引用过多或过少,或引用与本研究内容不太相关的文献,或通篇只引用中文文献不引外文文献或者通篇只引外文文献不引国内同行文献等几种形式。

1.1 过多引用

文献引用原则中的“全”,指的是“全面性”而不是全部,而“精”要求文献引用要有权威性,而不能只求文献数量不注重文献质量,“新”表示文献引用要讲求时效性,力求摒弃陈旧文献。在引用同一系列的雷同文献时要尽可能选择最权威、最新颖的,不宜把所阅读过的相关文献都列举出来。例如笔者编辑的一篇来稿“球形诱捕器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效果”,作者在介绍“柑橘大实蝇主要为害柑橘类果实,是柑橘的重要害虫”这一简要观点时,原稿引用了近10条文献,出现同一观点引用了过多类似文献的不当引用,经笔者编辑加工后去除了年限较远、出自不够权威的期刊的几条文献。还有的来稿,有效字数不超1万,却引用了五六十条文献,误以为引用文献越多越能显示论文的水平,甚至引用了与论文内容不太相关的文献,编辑同仁在加工文稿时都要引导作者精简老旧及不太重要的文献。

1.2 过少引用甚至不引用

学术论文的精髓在于它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论文的创新并不只涉及到前人研究完全没有涉及的领域,只要在采用了新材料、新方法或在相关领域中解决了前人工作中的不足或进一步深入了前人的研究工作,都可以说新论文有了改进、提高甚至创新。而有的文章作者,在引言中论述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状况时故意少引用或不引用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让人感觉自己的研究属于全新的领域,以显示论文的创新性。例如笔者最近编辑的一篇来稿“东方高原鳅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其引言寥寥数语,基本只提及了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引用文献也仅有2篇,让人完全看不出作者研究的历史背景与基础,所用方法的可靠性因而也会让人不免生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者疏忽了文献的引用与标注。例如“球形诱捕器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效果”一文的原稿中有提及“柑橘大实蝇成虫飞行能力强,有较强隐蔽性,防治困难,且呈现扩散蔓延、危害加重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可持续的防控措施”,这种类似语句,并不属于教科书或本研究领域相关专业人员熟知的常识,因而需要有论据(也即参考文献)的引证。经笔者提示,作者补充引注了2条佐证文献。

1.3 引用与研究主体内容不太相关的文献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作者对引言内容的重点不够明晰,因而描述了一些与研究主体内容不相关、不能作为研究背景的背景,所引文献也即成为无效引用、不当引用;或者作者认为引用文献越多越能显示论文的水平,所以将关联不密切的文献也加以引用。曾有一来稿“分离自黄颡鱼的柱状黄杆菌致病性研究”(经通篇阅读熟识全文内容后改题名为“黄颡鱼源柱状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鳜鱼的致病性”),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柱状黄杆菌的隶属及命名过程(原文如下:“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属于黄杆菌目、黄杆菌科、黄杆菌属,是柱形病的病原体[1*-2*]。该菌最早于1922年由Davis[3*]在密西西比河的温水性鱼类中发现,命名为“柱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疾病称之为“柱形病”。此后几十年间,柱状黄杆菌的分类地位几经变化,多位学者对其进行了命名,其曾用名包括柱形粒球粘细菌(Chondrococcuscolumnaris)[4*]、柱状噬纤维菌(Cytophagacolumnaris)[5*]和柱状曲桡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6*]。直至1996年,Bernardet等[2*]根据DNA-rRNA原位杂交试验、脂肪酸甲基酯(FAME)分析结果,将该菌归至黄杆菌属,正式命名为“柱状黄杆菌”。1999年,Triyanto等[7*]通过RFLP等DNA标记、16s rRNA测序、基因组杂交等技术将柱状黄杆菌细分为3种基因组型。”)(举例中的文献用序号标星的形式,以区别于本文的引用文献),引用了近10条文献。这个命名过程,在该文中则属于冗余信息,所引文献也属不当引用。该文引言中还用了几百字的篇幅描述有关黄颡鱼的众多研究状况,罗列了过多文献,也一并要求作者进行了精简。

1.4 引用单一语种文献

由于国内政策导向原因,不少高端作者的主要论文都投向国外的SCI系列刊物,导致这些作者对外文文献能及时掌握,而对国内文献很少关注,没有认真查阅国内相关领域的进展,所以尽管有时需要发表中文文章,也没意识到要补查国内文献,因而缺失了中文文献的引用,这也是造成国内论文引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有的作者盲目信任国外的研究,忽视国内的相关研究,而有的作者是故意不引用国内文献,不尊重前人的工作,有悖于实事求是的精神。通篇只引用外文文献,无意或有意不引国内同行文献,有时也给人造成一种自己是国内研究该课题的第一人的假象[9]。例如笔者最近收到的几篇来稿,有的文献数量多达35条,清一色都是英文文献。通过知网数据库搜索文章的关键词发现,国内同行都有做过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故在退修的意见中让作者补充引用国内同行的文献,并精简十几年前的陈旧文献。

2 语言运用与表达失当

1)逻辑表达错误。作者在归纳、总结所引用文献的类型范畴时,有时会出现此类错误。如笔者所编来稿“东方高原鳅的胚胎与胚后发育观察”一文引言中有“然而对于西藏地区高原鳅属的报道仅有生物学、渔业资源、分类学等方面研究报道”的叙述。鳅的生殖发育本身就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而此处出现范畴离解不清的引用表达错误。此类表达失当比较隐蔽,编辑同仁在稿件初审时需要多加注意。

2)以自评性语句或结论收尾。为数不少的作者在论述完研究背景后,没有指出目前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缺少引出该研究内容(材料、方法)和意义或研究目的的简单语句,而是以自评性语句作为引言收官之笔,不足以让读者对该文内容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也不能很好地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继续阅读,起不到引言的引导作用。例如“球形诱捕器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效果”一文原稿引言结尾“……,本试验在柑橘大实蝇危害严重的湖南省石门县进行了球形诱捕器的诱杀技术研究,评估了其防治效果,为可持续控制柑橘大实蝇的危害、促进柑橘产业的安全生产等提供了依据。”中,主语“本试验”不是行为主体,本试验是不会进行什么研究的内容的,其行为主体只能是人;应该将“本试验”改为该文的作者“笔者”;其末句“为可持续控制柑橘大实蝇的危害、促进柑橘产业的安全生产等提供了依据”就属于自评性结论,这类语句是不宜出现在引言中的。可以改为“以期或旨在为可持续控制柑橘大实蝇的危害、促进柑橘产业的安全生产等提供依据”。还有类似的“填补空白”、“达到…水平”、“尚无报道”、“首次”等自评性语句也不宜出现在引言中。

还需注意的是,表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研究背景所引用的文献,是对其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性总结,并提出现有成果中的一些不足或者空白等,无需做出具体分析。要与讨论部分中引用文献并加以分析对比的写法区别开来[10],以免造成信息冗余、异位及结构性混乱。

3 内容繁简失当

引言内容繁简失当主要出现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历史及现状等研究背景的描述中。如只将前人的研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没有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进一步的升华;或者仅罗列众多研究成果,并过多地引述文献的观点或大量与该研究无紧密关联的描述,将研究背景写成了小综述;或者大加评论,并导致讨论的内容移位到引言来写,造成信息移位和结构混乱[11],既造成引言的冗长杂乱,言而不导,也达不到引言撰写的原则要求。

引言介绍相关研究现状时,不宜太长,对行业共知情况更不宜介绍过多,但也要全面反映研究内容,更要精选能代表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的文献,还需要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消化、加工、综合概括,不能简单罗列、对所参阅文献全单照收照搬。太长的引言可能导致读者乏味,太短又不易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容易造成引言的必要信息遗漏。严谨的引言需要的是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短小精悍又不缺失必要的信息。

几位编辑同仁都认为引言的字数以200~300字为宜[12~14],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引言的长短,应该与论文的整体内容信息有关,不能根据科技学术论文约定俗成的规则而简单地以引言字数200~300字进行要求限制。对于“内容单一的医学论文中的个案报告可以略去前言,而一般的医学论文引言字数在200~300字,约占全文篇幅的1/10为限”[13],这在字数3000~4000的论文或许是恰当的,但对于万字以上的学术论文而言,200~300字的引言无疑是太简略了,不足以将该呈现的内容表达完全。笔者所编发的论文字数多在万字以上,而对于这些1.0~1.5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经实践统计发现,引言字数在1000字左右都是合适的。但有的论文把对于相关领域来说属于专业熟识的仪器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等列入引言,既占用了版面,增加了冗余信息,也不符合引言的书写规范,如笔者来稿“射流式鱼泵对草鱼鱼种的影响”,尽管射流式鱼泵设备较为现代,但对运用该设备的专业人员来说,也属于熟知的内容,完全没必要在引言中赘述。故笔者征求作者意见后删除了该内容,仅保留了对射流式鱼泵优缺点的简短描述。

4 引言结构要素不全

受国内政策导向影响,硕士(生)已成为国内发文的主力军。这种作者群不断趋于年轻化的现象不仅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学期刊之一的《生态学杂志》上得到证实[15],更在国内兽医界最有威望、最有影响力的权威性期刊《中国兽医学报》中得以确证,甚至这也是当前国内所有科技期刊所面临的问题[16]。而对《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最近一年的发文作者统计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来稿占总发文数的70.7%,博士研究生来稿占2.4%,硕博研究生作者占比73%。这些初次写作的作者也占据了该刊来稿作者群的绝大部分。由于写作功底薄弱,这些年轻作者多数情况下并不真正了解引言该怎样写,或者大体知道该写哪些内容,但不清楚该写到什么程度,导致引言要么冗繁,把握不住重点,要么过于简单,缺失引言构成的要素,使引言内容缺乏有效性。例如,该刊近期一来稿(题名:枯草芽孢杆菌TL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的引言如下:

早期断奶在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仔猪断奶应激,使仔猪生产性能下降,腹泻率、死亡率增加。抗生素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实际生产应用中也存在种种弊端,如引发细菌耐药性,动物性食品安全等[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被认为是具有优良饲喂效果的益生菌,可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造成的损伤,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是其在实际生产中所发挥的效果却不稳定。在中国目前的养殖环境下,完全用益生菌制剂替代抗生素达到“饲料减抗”、“饲料无抗”的养殖模式任务还相当艰巨[2*]。因此,本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TL和抗生素为研究对象,研究…等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这篇引言虽然指出了生产现状中抗生素的弊端引出益生菌的使用价值,但明显缺少关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的描述,也并存了引用文献数量不足的缺憾。同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被认为是具有优良饲喂效果的益生菌,可缓解……”的观点也需要引用文献以加以佐证。

王小唯等[17]提出的引言结构要素模型中的5个要素(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找出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阐明研究问题的思路、简述研究问题的方法5个要素,)和2个层次(指出论文创新性和体现论文科学性2个层次)很好地总结概括了引言的内容与功能,编辑同仁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参考运用。

5 结语

引言是学术论文正文的铺垫性文字,起画龙点睛、引发下文的作用。其水平高低不仅体现了论文可能具有的学术价值和作者对论文主题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关系到读者是否愿意或考虑有否必要继续参阅全文,因而会影响论文的有效传播、引用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编辑同仁需要高度重视引言中存在的各种失当问题,并引导作者花时间、花精力完善引言、提高引言的写作质量。

[1] 丁春,万甜.学术论文引言的编辑初审要点[J].编辑学报,2009,21(2):123~124.

[2] 彭治班,李晓东.写好引言 展示水平[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3(6):509~511.

[3] 邓建元.科技论文引言的内容与形式[J].编辑学报,2003,15(5):347~348.

[4] 宗淑萍.科技论文引言中常见问题及写作技巧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1):105~107.

[5] 李鸿斌,李淑娟,李邦杰.科技论文引言写作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J].今传媒,2011(12):114~115.

[6] 李小玲.学术论文中引言与讨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应关系[J].热带地理,2014,34(1)130~132.

[7] 陈辉,赵海燕,任玉皎.医学论文前言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初探[J].河北医学,2015,21(4):701~702.

[8] 朱大明.学术论文引言中的参考文献简析[J].编辑学报,2005,17(3):190~191.

[9] 郭明兴.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存在问题及写作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09,9(17):28~30.

[10] 徐晓惠.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J].科教导刊,2015,(6):116~117.

[11] 边书京.科技论文信息缺失和异位的编辑识别与纠正[J].编辑学报,2008,20(3):214~216.

[12] 陈军,科技论文引言的撰写要求及实例[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101~102.

[13] 刘丽娟.《生态学杂志》1988~2010年作者群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9):140~144.

[14] 刘珊珊,张学东,郭建顺,等.我国专业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困惑与调整——以《中国兽医学报》2008~2013年载文分析为例[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12):2048~2052.

[15] 王小唯,吕雪梅,杨波,等.学术论文引言的结构模型化研究[J].编辑学报,2003,15(4):247~248.

2017-06-18

边书京(1972-),女,硕士,副编审,主要从事科技编辑学研究,bsj@mail.hzau.edu.cn。

[引著格式]边书京,张志钰,陆文昌,等.学术论文引言失当问题不容忽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22):81~84.

G237.5

A

1673-1409(2017)22-0081-04

[编辑] 余文斌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杆菌论文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系统医学(2023年18期)2024-01-10 01:57:20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系统医学(2023年13期)2023-10-26 04:04:08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系统医学(2022年17期)2022-11-07 09:23:50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系统医学(2022年2期)2022-05-05 07:10:46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