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妇联实验幼儿园 徐梅兰
班级是幼儿在园学习、生活乃至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班级常规的建立、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因此,教师需要建立有序、有效的班级常规,让幼儿感受一日生活的快乐。
班级管理既讲究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需要教师集多种能力于一身,如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分析能力、艺术的协调能力等。
接纳幼儿的世界。走近幼儿,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静下心,去感受儿童所感受的事物;其次“把自己也变成孩子”,亲近孩子,了解和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教师只有接纳了幼儿的世界,孩子才会信任你,从而收到“不令而行”的理想效果。
提供体验的契机。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建构常规。如:在教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内容时,通过看、摸、滚等体验,采用“看谁叠得高”的分组游戏,让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比较、归纳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点。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交流与协作,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班级常规。
读懂幼儿的内心。每个幼儿都是一本独特的书,只有用心赏析,才能读懂他们。轩轩是插班幼儿,午睡时不爱盖被子,多次提醒无果。我和他耐心交流后得知,不盖被子是因为他怕叠不好被子。其实,个别幼儿有时候的异常举动是有原因的,教师应细心观察孩子,理解幼儿情绪变化的原因,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帮助他们,从而在施教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秩序。
探讨适宜的常规。我班在3楼,上下楼梯时,个别顽皮的孩子喜欢跑、跳、推、爬,这潜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我通过开展“如何安全上下楼梯”的话题讨论,让他们真切感知跑、跳、推、爬的危险性,并通过讨论形成了“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轻声、慢步、不推、不挤”的规则要求,最后,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这一班级常规。
用多样的策略启示幼儿。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几个孩子围着小树,摇树干、揪树叶。情急之下,我轻轻走近小树,抚摸着小树干,关切地问:“小树,你头晕吗?你的枝叶被折断,疼吗?”这几个调皮的孩子马上涨红着脸,连声说:“对不起小树,我们错了,请不要伤心。”日常活动中,我也经常用幼儿感兴趣的动作、儿歌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儿歌《学好样》:“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孩子们在有趣的歌声中,自觉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用自身的修养影响幼儿。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孩子的标杆,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时刻会被幼儿学习与模仿。因此,教师必须拥有终身学习之心,在汲取知识经验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不同的尺度要求幼儿。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一个从心理到行为的过程。由于遗传、家庭教育等差异,幼儿的个性表现千差万别,因此,在不同孩子身上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灵活把握。
一个良好的班级常规的建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管理。只要不断地探索张弛相宜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班级常规管理自然会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