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从“个体优秀”走向“群体优秀”

2017-03-23 14:14:31文│袁
教育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群体学校

文│袁 成

让教师从“个体优秀”走向“群体优秀”

文│袁 成

发展教育,教师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无疑,教师的重要性体现的应该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少数优秀,更不是个别卓越,而是一个群体的优秀。

几个名师,也许能为学校增添点名气,但难以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教育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法理,也是道德。在过去的若干年,我国人才匮乏,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加上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社会地位也不高,教师来源单一,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教师群体优秀是不可能的。于是,金字塔式的教师发展思路便应运而生,即让一部分人先“优”起来;于是,政府、学校、行业通过评先评优手段,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于是,少数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由此带来的一个误解是:优秀的永远是少数,平庸的永远是大多数。在人们眼里,优秀总是少数的,优秀教师只是对少数个体的,群体性优秀是没有合理性的,也不可能的。

时下,教育之公平与优质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我认为,教育的公平与优质,关键是教师群体的优秀。校际间如此,校内更是如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在教师培养的设计上首先应该确立一个重要的理念,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假设:所有教师都是可以优秀的,也必须优秀。这需要坚决摒弃金字塔式的教师发展思维。教育的公平与优质,必须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规定的,政府、学校理应不打折扣地践行。如果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那么教授他们学业的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是优秀的。在理念上,在追求上,在教师发展设计上理应如此。一个教师,对学校来说是诸多教师中的一个,是N分之一,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学生的某一个学科来说,则是全部,是百分之百。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的指导者、引领者。如果只有少数教师优秀,而大多数教师平庸,则意味着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未来平庸。

没有学生,便没有学校,没有为了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使命,便没有学校的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因此,学校是学生的学校,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基于此,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提出了“群体优秀”的教师发展理念与发展愿景,即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优秀,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提升自己,为学生及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学校将传统的优秀教师宣传橱窗撤掉,为每一位教师制作了“教师名片”。内容有教师照片、教师姓名、职称职务、教师的教学主张(或教育思想),张贴在教师橱窗里。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教学风格,这恰恰是优秀教师的核心。教育思想、教学主张统领下的教育教学行为,自然会磨炼出自身的教学风格。如数学老师龙佩清的“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数学教学往往心中无学生,一味拔高,把学生的兴趣整得荡然无存),英语老师智彤的“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中国学生学英语高焦虑,不敢开口说英语,与教师“发音不标准零容忍”有关),物理老师何锦兴的“爱,是教师感染学生的最大魅力”(爱的教育),物理老师夏发泉的“学生的潜能无限,相信学生,规范学生,学生的创造力无限”(规范与创造),生物教师周宇江老师的“把学生当成天使,你会感觉每一天生活在天堂”,以上都是多美好、多诗意、多切合学科的教育思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体现着老师们的教育思想,也指引着老师们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学校一改由学校领导干部主宰的教师学习形式,开设了“凤凰大讲堂”。大讲堂的主讲人是全校教师,每期两位教师主讲。如2016学年的主题是做四有教师。教师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谈对四有教师的理解,反思从教以来之得与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本是一件神圣的事,学校理应让每一位教师活得有尊严,活得神圣。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优秀不代表学校整体的优秀,学校应在教师发展理念上与教师教育行为上做到从个体优秀走向群体优秀。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群体学校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教书育人(2020年7期)2020-03-09 05:04:04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优秀教师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优秀教师
奇妙学校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中国火炬(2011年11期)2011-07-25 10: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