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林
在实践中促进智慧与人格的成长和丰满—例谈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干部培养的艺术
文│王成林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大力推行全校大德育,人人做德育,处处皆德育,事事皆德育,课课有德育。多项德育科研获得四川省政府和泸州市政府的奖励,德育活动和德育成果受到省市多家媒体的报道。目前仍有多个省级、市级德育课题在研中。
案例简介
2016年12月30日,年度最后一次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课程。活动期间,主席台学生干部发现某班几位同学运动时有不规范行为,在主席台用麦克风公开批评并请检查考评的学生干部作扣分处理。运动结束后,班主任让全班同学留下,命令该班同学原地列队,试图让违纪学生主动站出来认错,未果。班主任变得有些恼怒:“既然不愿站出来,那么我们就一起等你吧!”没能按捺住情绪的班主任又补充说了一句:“刚才主席台某领导总结说整个学期全校都做得好,为什么就我们班做得不好?”这句话让留在现场等待签字确认的检查人员听进心里去了。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下,检查人员没有指认出被他发现的违纪学生。此刻,班主任似乎着急要赶去上课,事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笔者发现了这一幕,立刻介入帮助处理。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涉及五个人:主席台上点评领导、班主任、班级学生、主席台上学生自主管理干部、运动队伍后的学生检查评审人员。因篇幅和角度原因,此处只从后两个角色做简要分析。
主席台上提出批评的那位学生干部主席台上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高管”拥有话语权,是学校党委和行政授权其对学校大课间活动进行管理,对表现优秀和进步的提出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和批评,他们的声音代表着学校的声音。因此,对于责任范围的年级、班级和班主任,他们的每一句话,无论是表扬或者是批评,都会被认为是学校的评判,管理对象都非常在意。那么如何看待今天的管理中出现的两个问题呢?
第一,公开批评。这个学生干部的公开批评方式方法掌握不恰当。既然都是最后一次会操,应多表扬少批评,以鼓舞士气。但是他在这个时刻并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鼓动士气,反而公开批评,并没有达到要达到的效果。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学生干部被授予了权利,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主动去履行学校赋予他们的每一项权利和责任,无论是开学第一天、期中,还是最后一天,他们牢记责任,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淳朴、正直和责任感就该受到保护。要知道,在公开场合批评违纪现象,在他们看来是他们的责任,批评的目的也只是希望每一个环节做到最好或者接近完美,绝无个人目的,这是每个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人的共同特征,这种单纯非同于满身社会习气的成年人,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第二,培训缺位。年轻允许犯错误,他们在公开场合提出对别人的批评,从处事方法和艺术角度确实有些欠妥。但作为管理人员,必须清楚个人的岗位职责,了解岗位赋予的权利,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岗位职责。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掌握必要的岗位技能。就这个学生管理岗位而言,学生干部应该清楚不合要求的现象是他们的管理范围,另一方面,在管理中保护好管理对象的自尊心,激发后进对象的前进动力,促进该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并展示管理人员的公信力是管理人员应该追求的效果。当然,这是一门艺术,需要系统培训和长期磨砺才能养成。学校应该在他们这段成长路上主动担当,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因此,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培训义不容辞。就这一事件来看,学校应该加强对这个岗位的学生干部进行管理艺术和语言艺术方面的培训,尤其是表扬和批评语言艺术的培训,教会学生干部表扬和批评的基本原则,教会学生表扬和批评的基本用语。
检查评审人员检查评审人员如同体育裁判,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学校大课间运动检查评审人员是在学校的指导下,年级组的组织下挑选和培训的活动裁判。他们对所评审的班级有违纪判断、扣分记录和情况上报等权利,这也是学校赋予他们的职责。检查考评人员的评审打分是代表学校对各年级、各班级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的重要数据和依据。他们的评审得到学校的认可,任何年级和班级都应服从评审人员的裁决。
从评审过程的客观性来看,每个评审人员视角不同,关注点不同,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有差别,评审人员可能在评审中产生或大或小的偏颇和误差。因此,任何有异议的班级和年级有权向仲裁申诉。这个案例中的检查评审人员的表现也并非完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执法公正和执法独立不够。在检查评审过程中,被检查对象班级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参与不认真、动作不到位情况,但是检查评审人员却没能及时发现和作公正的独立评审,直到在主席台上的公开批评后才做出反应,此时他们已经错过了发现问题做出评审的最佳时间点,迫于主席台上的学生干部的压力而做出的评审判断就可能有失公允。
第二,评审人员担当不够,有所顾虑。当学生的评审遭到班级质疑时,他们没能在第一时间当面指出相关学生,这不仅让他的公信力瞬间碎落一地,也反映出他们的顾虑。学生评审人员来自本年级各班,他们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这让他们不愿失去同学群体而被孤立甚至担心被报复。后来由学校管理人员出面作为他的后盾,他也感受到他自己的压力后也当面指出了评审中亲眼观察到的相关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老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要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为其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学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建构学生发展的平台,为有志服务他人、奉献他人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做有温度的教育。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学校推行的学生自主管理,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方式。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通过学生执法检查和评判,学生从中得到自我教育、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意义深远。作为执法者和规章制度被执行的对象,所有考评和评审对公平公正的要求,也是我校践行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体验法治、公平,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做了非常重要的准备,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和“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陶行知教育理念。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教育服务学生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和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竭力提升德育团队的科研能力,力争以科研为导向和指导,推行德育活动主体化、阶段化,突出“德育内容活动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和德育主体课程化”。在这一行动纲领指导下,学校在学生自主管理和精英型学生成长课程和阳光大课间课程改革中将育人目标阶段化。在学校系列自主德育活动过程中,全校学子成德于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学校归属感不断增强,学习动力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德育无小事,我校重视全员德育和过程德育,不仅着力于在眼前的分数,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和未来,让学生德育工作在学生未来四十年的发展中受益,这是我校德育人特有的教育情怀和育人思想。现在,学校正努力利用好现有渠道,力争探索出更多的新渠道,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双翼的成长和丰满,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成长,走出校园成功。
王成林 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管理硕士,曾受教育部公派到英国做访问学者,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德育处副主任。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对指导学生策划自主型活动有独到见解。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