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儿童想象力

2017-03-23 14:06:53谭旭东
教育家 2017年37期
关键词:童心幻想儿童文学

文 | 谭旭东

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儿童想象力

文 | 谭旭东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有两位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儿童文学作品里的幻想和想象,对儿童科学教育不利。其中一位姓张的专家说,“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中国小学生如果能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能准确地描述到观察到的事实,认识到说真话的重要性,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这位姓张的专家的观点,犯了两个常识性错误:第一,她不知道科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她简单地认为,科学教育,就是要让小学生观察事物,然后准确地描述事物。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认知,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说,科学教育不但要让学生认识事物,对客观事物有准确的认识和描述,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即在客观认知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并不是与科学教育想违背的,真正的科学思维,恰恰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而不是拘泥于准确的客观的认知。人类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创造和发明,都源自想象力。第二,儿童分不清事物和想象,并不是儿童有问题,而这正是童心的特点,也就是儿童思维。儿童思维是原始思维,是主客不分、主客互渗、万物有灵的。所以,当儿童看到客观事物时,很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并且运用拟人化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在儿童的眼里,小鸟会唱歌,蜗牛会走路,树叶会招手,星星会眨眼,月亮会划船等等,都是很自然的思维和想象。如果儿童看到客观事物,就能像成年人那样准确地、客观地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儿童一定是个早熟的孩子。儿童的天性,就包括了幻想和想象力。

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和诗是以幻想和想象为核心的,尤其是童话,一般都是采用拟人手法,把动物、植物转换成人一样的角色去说话,去行动。动物、植物拟人化是符合儿童思维的,是与童心同构对应的。如果认为动物、植物拟人化是反科学的,就贻笑大方了。首先,认识到儿童思维的特点,本身就是在讲科学。其次,童话在儿童科学教育中也有一定的价值。只是不会给孩子读童话、不会给孩子教童话的人,会认为童话是“虚假的世界”。其实,每一个人的生活,既包括了真实的生活,也包括了幻想的生活。幻想本来就是人的生命的特征之一,每一个人都需要幻想,也一定会幻想——这也是幻想的真实性。只是儿童更爱幻想而已。所以,幻想本身是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所谓的“虚假的世界”。给孩子读童话,就是暗合了儿童要过幻想生活的需求。此外,童话里的幻想和想象,还可以促进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当孩子对动物、植物世界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爱幻想和想象的时候,意味着他们迈出了走进科学世界的第一步。因为童话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童年时有童话的喂养,童心一样烂漫,想象力一定丰富,而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也愈发强烈。

儿童文学和童话不是科学课本,也不是实验报告,更不是动物、植物世界的真实摄影图。读儿童文学和童话,就是要把孩子引领到想象力的世界。当孩子们舒放了童心,想象力得到张扬,智慧的种子已经在心里生根开花。科学教育的第一目标不是学知识,而是激发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变得更智慧。

(作者系北方工业大学文学与传媒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吴爽

猜你喜欢
童心幻想儿童文学
童心向党
都市人(2021年8期)2021-10-08 05:12:08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童心绘天下
孩子(2019年6期)2019-06-12 03:08:1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创作(2017年3期)2017-06-19 16:41:20
锁不住的幻想
知识窗(2017年2期)2017-02-10 20:20:22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西南学林(2011年0期)2011-11-12 13:06:14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