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
王西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层面。就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而言,“融入全过程”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配合的过程。就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而言,“融入全过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教学模式而言,“融入全过程”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功效将会凸显,立德树人的目的也将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目前,虽然关于此问题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有探讨的空间。笔者拟从全过程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探讨。
部分教育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就是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教学。这种理解虽然具有合理性,但也有其狭隘之处,因为“‘全过程’在时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特性,在空间上具有不断延伸的特征。”[2]从全过程视角出发,“融入全过程”既包括融入4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教学,即显性课程,又包括融入隐性课程,因为隐性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重要的是融入4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教学。当然,这种融入并非是硬性融入,而是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在揭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坚定当代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因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重在讲清:我们所融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国内外敌人、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在从历史的视角,“为大学生全面深刻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必然性提供了历史和现实依据”[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具体规范和基本遵循。因此,可以从具体规范的视角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显性课程固然重要,但隐性课程也不容忽视。隐性课程可分为动态性隐性课程和静态性隐性课程,其区分的标准在于载体的动态性和静止性。就动态性隐性课程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就静态性隐性课程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隐藏在静态的物体之中,通过静态物体“说话”或开展活动,让大学生感知教育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联合学校团委、宣教等部门协力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如通过雕塑、壁画、校训等,陶冶大学生情操,使大学生感知、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协同配合作用,可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深度和范围,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从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出发,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就是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这一论述强调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更多的是采用专题式讲授。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逻辑结构和现实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化,让大学生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引起大学生的审美疲劳,容易让大学生养成被动学习、依赖教师的习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所谓研究性学习,简单来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5]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来选择或确定具体问题,深入探讨,并把所获得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这一论述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实践教学也不能轻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之中。一是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并进行现场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价值观的理解。二是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开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实践教育活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个人品德实践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化大学生对“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理解。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围绕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等活动设计问题,提出要求,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传统教学由最初的“粉笔+黑板+教材”向“投影仪+PPT+教材”转变。尽管教学媒体发生了变化,但教学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育者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讲深、讲透,教育者的音容笑貌以及人格魅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它不会在大学生头脑中自动形成,而需要教育者加强引导,进行“灌输”。
“网络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交互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 ”[6]现在,QQ、微博、微信等都具有开展网络教学的功能。相对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网络伴随着他们成长,这也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平台、QQ、微博等的作用,采取2种模式以实现网络教学:一是个体消化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通过大学生的“围观”,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二是网上交流互动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的聊天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全过程的融入。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功效将会凸显,立德树人的目的也将实现。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2]郭开虎,韦冬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过程论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4(9).
[3]严仍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基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杨智勇.问题·旨趣·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逻辑进路[J].教育探索,2016(10).
[6]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前沿,2008(2).
(编辑:刘姝)
G641
A
1673-1999(2017)09-0092-02
王西亚(1973—),男,博士,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7-07-0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生活化对策研究”(2015SSK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