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2017-03-23 13:49奚明洋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奚明洋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奚明洋

分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根源和现实基础,探讨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共性价值,阐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有利于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

马克思共同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和世界梦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国内外的利益格局及人民的发展诉求出发,多次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前,中国在推进社会发展与妥善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要深刻把握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准确理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自觉参与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根源和现实基础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根源

基于每个时代特殊的历史条件都会产生独特的理论思维,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对其进行不断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从而在前人的理论上找到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关于共同体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已经看到共同体所展现的政治价值,他们从城邦出发阐述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城邦的阐述是共同体思想发展的萌芽,后来西方哲学家们又从哲学视角揭示了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诉求。例如,费希特从人的主观意志来分析问题,提出了意志共同体的构想,认为“最高的共同体就是最高的自由”。黑格尔则从精神层面来考虑人的存在,认为国家是遵循严格的理性安排而生成的共同体。康德在对共同体的认识中将其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揭示了道德对建立政治共同体的作用。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费尔巴哈以唯物论为指导,扭转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抽象思辨的理论传统,认为人的本质是包含在团体之中的,共同体使人成为人。而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思想则是立足于对传统哲学的批判,通过阐述人的本质来展现“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在突破种种外在束缚、消灭异己力量之后,必然会建立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形成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任何一种带有历史光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思想的生成,除了继承、批判和超越前人的思想理论之外,还必须展现出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探索建立新世界的实践路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除哲学理论范畴外,还基于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展现的社会矛盾的现实考量。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人的本质的分析,认为共同体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最早形成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共同体,它源自于人类与自然的抗争,是为了维护种族的繁衍、生存而抵御自然界的蹂躏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原始人类通过联合而形成的共同体反映了人存在的本真状态及生存需求,但是,囿于范围狭窄和地点孤立,使得当时的人并不具备个体的基本特征,不具备掌控自身命运发展走向的能力,只是完全依赖于群体生存的附庸,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在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个人的特殊利益不断突显,并逐渐形成与社会公共利益疏离的趋势,作为一种旨在协调两种利益矛盾的人类生存方式,以国家为基本形式的政治共同体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我们必须看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家仅仅是虚幻的共同体,它代表着某种虚幻的公共利益。马克思指出:“共同体只是抽象,对于个人只是外在的、偶然的东西;同时又只是单个的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1]“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2]基于对现实状况的分析,不断揭露资本主义贪婪、自私、虚伪的本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被一种崭新的社会联合形式所代替,即自由人联合体是真正的共同体。他指出在这种共同体中,个体能与社会融为一体,在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同时能为他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个人的自由时间增多,人的个性、能力、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和满足,从而成为真正的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存在。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共性价值

(一)具有维护人类根本利益的世界视野

建立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与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具有同等价值的理论成果。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并非是马克思通过抽象的逻辑推论出来的,而是他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研究得出的关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构想。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一样,是马克思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全人类解放的价值关怀。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世界市场就逐渐打开,涉及世界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交往日渐紧密,全球化趋势将人类联系在一起。新世纪世界在走向繁荣的同时,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泛滥等问题日渐突显,人类正面临一系列的生存危机。习近平从全球视野出发,以维护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以各国之间通力合作为基础,以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为目标,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他认为要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加人类共同利益。因此,这两种共同体思想虽然表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但目的都在于维护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关心全人类的根本福祉,致力于建设共生共荣的和谐世界。可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目标在当代的延续,是马克思理论品格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质量为最终目标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演进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与一般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在扬弃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即现实生活的个人,并指出现实的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一现实的人的前提使得人们在理论上更加关注现实的人的本质问题。除此之外,马克思还从资本主义现实情况出发,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到当时个人的生存处境: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对立,普通群众生活的极度贫困以及各个领域不人道的异化现象。正是基于对个人生存境遇的现实考量,马克思才提出了建立共同体的必然性,认为只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联合,才能使人们的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从而在实现个体自由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尽管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的工人的凄惨生活如今已不复存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实矛盾依旧存在,如地区和平、网络安全、环境改善等,这些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不仅主张在经济、安全、生态等领域加强合作使各国人民享受发展红利,还希望各国通过建立政治互信构建和谐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可以说,这些主张恰恰是基于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现实需求提出的。现在的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彼此依存的共同体,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展现出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存状态。习近平认为要从国家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前景、文明交流、绿色生态等方面来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建立全球范围内平等、互惠和共享的发展体系。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并不是出于理论空想,而是立足于世界人民的现实诉求,在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切身权益,关照他们生活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其实质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质量作为最终目标。

(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之路

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由各种理论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而是在深刻关注现实生活过程中进行的理论创造,其生命力在于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撤除横在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的障碍。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将理论批判转化为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运动,表达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共同体原本是“无中介的”原生意义的社会,即在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以后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私有制、社会分工的出现及当代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矛盾,使得共同体的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实际上正是以一种现代思维的方式为马克思理想社会的实现创造了契机。习近平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讲话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这些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蕴含着作为人所需要的共性价值,体现了不同国家、民族、群体的利益诉求,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真实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共同价值在于呼吁国际社会突破国家、民族、文化差异的界限,建立共同的价值共识,构建通力合作、自由发展、和谐共赢的世界,从而引领人类组成的共同体走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康庄大道。可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克服当代社会弊病的一剂“良药”,而且是推进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的理想社会迈进的重要动力。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过去的国际关系是由西方主导的,他们以自身的价值准则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并以强权政治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损害其发展权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传统不平等国际关系的颠覆,这一发展理念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准则。在政治上,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和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反对霸权、反对干涉;在经济上,主张公平、互惠、共赢;在文化上,主张兼收并蓄、尊重文化多元;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主张公正、合理,做到不偏不倚、不损害他人利益。总之,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准则,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互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环境治理等,对于解决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中的矛盾分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秩序正常化,国际利益均衡化,构建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绩,正当中国以自身的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之时,中国的发展则成为西方国家评头论足的对象,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发达国家论”等论调。这些论调的出现无疑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以维持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战略地位和利益格局。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某些国家的别有用心,习近平十分重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指出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把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3]。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不仅包括统领国内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共同价值观。它的确立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正确价值导向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态度,即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包容的,遵守了有益于世界的道德底线,绝不会以损害他国利益作为自己发展的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对负面言论的有力回击,是向世界推介中国价值,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三)有利于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

中国梦不仅紧连个人梦,而且紧连世界梦,其实现既离不开良好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环境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更能激起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各阶层都能秉承包容之心,一起攻坚克难,妥善处理矛盾,达成发展共识,从而汇聚起巨大的中国力量,为中国梦之树供给充分的精神养料。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的发展依存于世界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承认和支持,更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习近平认为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命运、同发展的国际格局。这一思想的实质是对国家个体主义的积极扬弃,它关注各个主权国家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准则,倡导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将中国的亲、诚、惠、容的价值理念传递出去,赢得各国、各地区的认同和理解,从而在联手共治、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为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氛围。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76.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2).

(编辑:文汝)

A81

A

1673-1999(2017)09-0004-03

奚明洋(1992—),女,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7-04-15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