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文 | 郑立平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学生之间的一种问题行为,它经常被定义为一种蓄意的、重复的、特殊的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影响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学业成绩、社会技能和心理健康,对其正常成长有极大的危害性。
校园,原本应该是一块文明的净土,是学生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家园。一旦有欺凌事件出现,不仅对于其中的双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学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引起我们教育者足够重视,并且拿出明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学校首先要积极宣传,加强法制教育。可以请司法人员来校开展讲座,同时通过张贴宣传画、看电影、制作法制宣传手抄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制教育;还可以定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审判长、审判员、被告、原告等各种角色都由学生担任,并组织学生旁听。真实的案例,活生生的教材,加上辩论和思考,会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教育。总之,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将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其次,重视劳动实践,培养美好情操。学生处在学习阶段,不太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容易陷入盲目攀比和盲目高消费的漩涡。而“懒是万恶之源”。很多孩子欺凌他人往往是为了谋取私利。因此,要让学生们多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劳动,要强调必须积极参加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培养经济头脑,形成健康消费的意识,是抵御不良诱惑、避免犯罪的良方。
欺凌行为在校园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学校监管不力。首先,加强校内无人监管场所的管理。为防范欺诈行为,学校可以设立学生管理流动站,加强校园“死角”的管理,保证对所有隐蔽处、不安全地方有所掌控,确保这些场所处于“阳光”下,使得那些欺凌行为在校园内无藏身之所,拓展学校的安全空间。
其次,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对待欺凌行为的态度,决定着欺凌行为的发展态势。学校有必要建立相关的预防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教师发现欺凌现象后,要汇报学校,由学校出面对欺凌学生进行惩处;若有校外人员参与,则要报告公安机关。教师接到有关欺凌线索后,要及时给予解决,防止事件扩大,同时不要失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第三,建立“打破沉默”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对那些敢于举报的学生予以嘉奖,在学生中间树立正气,把欺凌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要教育学生一定要向教师和家长求助。如果学生服从了欺凌者,他们就失去了社会支持。
第四,学校发现欺凌问题行为应及时处理。我们发现,实施欺凌者,其家庭条件往往非常优越或者非常恶劣,家长要么有某些权势,让孩子有恃无恐;要么身有违法违规历史,为孩子壮胆撑腰。所以,当孩子欺凌别人时,有些学校常纵容包庇。这也是造成欺凌现象蔓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五,学校要制定《校规》,明确惩戒的内容。这样,可以给全体学生传递明确的信息:哪些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违反了要受到什么惩戒,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对于规范行为是十分必要 的。
第六,尽最大努力安慰辅助被欺凌者。对于被欺凌的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应该主动与之沟通,平时多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留意其异常举动,引导其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绝对不要再给受害学生的心理增加负担。要想办法让孩子放下包袱,走出心理阴影。最后,学校和老师还要对被欺凌学生进行特殊保护。因为个别欺凌者受到处理后会对受害者进行打击报复。我们可以让家长接送学生或者同学与之结伴而行。必要时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保 护。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对家长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全部透露给家长,这增加了家长了解孩子的难度。在孩子是否被欺凌的问题上,学校可以引导家长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了解。例如,孩子身体突然出现的被殴打的痕迹或莫名的哭泣,不愿意上学;孩子最近向家长要零花钱或“上交学校”的费用次数、数量增多;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孩子情绪不正常,如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等。家长对孩子被欺凌勒索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孩子处理不了是孩子无能,或者认为是孩子自己惹祸,给父母添麻烦。我们要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减压。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欺凌,家长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通过班主任了解孩子受欺凌勒索的情况,了解学校、班级对此事的态度及处理措施,以便于配合学校工作,还可以把自己了解的孩子受到欺凌勒索的情况告知班主任,以便于查清事实,协商解决办法。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孩子应对欺凌勒索的训练,借助具体的生活实践训练孩子的社会技能,要让孩子明白受到欺凌勒索并不可怕,依靠家庭、学校、老师、社会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摆脱困境的,增强孩子与欺凌勒索作斗争的信心、勇气。
今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全面部署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并要求,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涉及校园和学生安全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总理特别指出,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欺凌等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既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又要坚决履行自己保护学生安全健康学习的工作职责,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让校园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作者系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
孙习涵